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与解读

新学网 > 语文 >  >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预想

周益民(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教师)曾经多次教过或者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尝试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

反复研读教材,“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生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即首先变成了“倾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漫画、音乐)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应答”,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其间,我设想教师教学重在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发与深入。

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文本材料必将获得丰富的个体意义,“对话”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

课堂回放

一、关注

师:周老师想考考咱们同学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有信心吗?

生:(大声地)有!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美国有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时代》周刊每年都要评选世界新闻人物。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评,你想选谁呢?

生:我选本拉登。(众笑)

生:我选倪萍。

生:我选乔丹。

生:我选布什。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对周围世界很关心。想知道《时代》周刊的评选结果吗?(生:想!)1998年,当选的全球头号新闻人物竟然是(故意停顿)——地球!同学们,把地球作为一个人物来评选,你们觉得合适吗?

生:我觉得不合适,地球不是人。

师:是呀,地球是一个星球呀!

生:我觉得合适,地球无私地哺育着我们人类,它就是我们的母亲。

师:地球,母亲!说得多动情啊!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走进母亲,好吗?(生点头)

二、聆听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轻声读读,用心体会,看看哪儿打动了自己,碰响了咱们心底里的那根弦儿。(学生认真阅读)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读得都非常投入,非常专注。读书,其实就是同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想想,读这篇课文,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

生齐:地球母亲。

师:是呀,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就能听见地球母亲在跟咱们诉说呢!我们先默读文章的1、2自然段,听听地球母亲首先跟我们在说什么。

(学生认真阅读、“倾听”后交流)

生:我听见地球母亲在说:我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噢,你是从哪段文字听出来的?(该生朗读第1自然段1、2句话)

师:那我们一块儿来瞧一瞧吧。大家眯起眼睛,地球母亲正向我们走来,看看,她长什么样?身材?衣服?眼睛?头发?(教师感情朗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和蔼可亲。”

生:我看见地球母亲腰身粗壮,(师:呵呵,那叫丰满。)圆圆的脸庞漾着笑容。

生:我看见的地球母亲身材很苗条,她秀发披肩,双眼水汪汪的。

师: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

生:我看见地球母亲穿着白蓝两色的纱裙,走起路来那样轻盈。

师:请班上的一位女同学来朗读写地球外形的句子,大家边听边想象。(指名读)

师:地球母亲如此美丽,你想对她说什么呀?

生:我想说,地球母亲,你真漂亮,我们爱你!

生:我想说,地球母亲,我为你感到骄傲,你是我们心中的圣母!

师:啊,圣母!多么圣洁,多么崇高!这一部分中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见地球母亲在说:我很渺小,你们要爱我。

师:是的,如果我们把地球跟太阳作个比较,一个太阳抵得上130万个地球呢!(生感叹)她就像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出示词卡:一叶扁舟)

生齐:(大声)一叶扁舟。

师:不,那是大轮船!

生齐:(轻声地)一叶扁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到了母亲的心声。接下来,就让我们仍像刚才那样,默默地读下面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跟我们诉说什么。

(学生默读、“聆听”,而后交流)

生:我听见地球母亲在说: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

师:还有谁也听见了这个意思?说说看。

生:地球母亲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因为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师:40万亿公里!太阳离地球够远了吧,坐飞机得20几年,但它距地球只不过1.5亿公里。40万亿是1.5亿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飞机得多少年?600万年哪!谁去?

生:地球母亲在说,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是不现实的,最多也只是极少数人的享受。

生:我听到地球母亲在说,孩子们,我是你们唯一的妈妈呀,我是那么爱你们,你们怎么竟然在想方设法寻找后妈呢?(掌声)

师:多么让人心酸啊!

一开始,我们听到了地球母亲的笑声,现在又听到了她的乞求。你们还听到别的了吗?

生:我还听到了她悲惨的哭声。

师:哭声,母亲的哭声!令人揪心!这哭声来自课文何处?

生:课文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地球有限的矿产资源正面临枯竭。

生: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因为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师:关于地球的现状,上一课我们各小组交流了不少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

生: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因为滥砍森林、滥垦坡地,它的秀色正被滔滔黄水代替。它在呐喊:“救救我吧,不要让我重蹈黄河的覆辙!”

生:目前,我国土地沙化严重,沙化的速度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生:因为大气污染形成了酸雨,使得植物枯死,湖水变质,建筑物严重损害,成了“石头的癌症”!

师:是的,酸雨洒向人间都是怨。现状真是触目惊心!同学们,地球母亲又向我们走来了,现在的她又是什么样了呢?大家再眯起眼睛瞧瞧。

生: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面容憔悴,她身上的衣服破碎褴褛。

生:母亲原先的笑容已经消失,满脸愁容,两眼泪汪汪。

生:母亲原先健康的身体已经伤痕累累,满头的秀发已经脱落,先前明亮的眼睛已经暗淡无光。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说说母亲的现状吗?

生:伤痕累累。

生:满面愁容。

生:遍体鳞伤。

师: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再的母亲!此刻,我们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如当初般轻松愉悦吗?(生摇头)

(仍请原先朗读地球外形的女生朗读,这回她的语调低沉忧伤。)

师: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我们不禁要质问,伤害母亲的罪魁祸首是谁?快速读3、4自然段,找词语。

生:“不加节制”“随意毁坏”

生:还有“不顾后果地滥用”。

师:读3、4自然段,把这些罪魁祸首狠狠揪出来!(生读,上面的词语重读)罪魁祸首果然就是这几个词语吗?

生:其实是我们人类。

生:是人类的贪婪。

生:是人类的无知。

师:说得对!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地球母亲的心声。她首先告诉我们她曾经的美丽,接着向我们诉说她是那么地爱我们,可是人类却在无情地伤害着她,最后她呼吁我们:保护我吧,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这些话语中,最让咱们沉重、心酸的是哪一点?

生:是母亲的不幸遭遇。

师: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幅漫画作品。(出示漫画作品)齐读题目。

生:“百年后的语文课”。

师:看明白了吗?

生:老师和同学都戴着氧气罩,老师正向同学提问:“再给你们五分钟,想想什么叫‘空气’。”

师:我们也花上5秒钟,静静地想一想。(静场五秒钟)

师:我不由又想起了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文章——《田野里的哭声》。想听听吗?(生点头)(教师感情诵读片段,同原文略有改动)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

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人们鄙视我,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诵读毕,满文军《懂你》(片段)的深情歌声响起:“……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来秋去的你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歌声中出示:

昨天,我们的母亲( );今天,我们的母亲(

)。而伤害母亲的竟然是( ),这才是最让母亲心痛的!

(歌声止,学生举手)

师: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必说了。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作为她的孩子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直面的问题。大家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写下来吧。

三、应答

(学生思考、写作,《热爱地球妈妈》的童声合唱轻轻响起。而后选取数位同学全班交流,具体略)

师: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在“地球”前板书‘只有一个’)地球的明天会如何,就在你我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警示人们,大声读——

生齐:(大声地)只有一个地球

师:把这句话深深地镌刻在心底,字字千钧地——

生齐:(低沉而有力地)只有一个地球

名师评说

聂在富(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特级教师):看了周老师的教学,我有几点想法,提出来就教于各位同行和专家。

教师的素养和思想境界是上好课的关键。周老师的这堂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充分体现了关注人类生存、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人文精神;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对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节课教学层次分明。第一部分“关注”,重点是激发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倾听”,重点是激发情感,然后带着情感与地球对话,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第三部分“应答”,是在学生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情境下,不失时机地由理解转入表达,实现读与写的结合。

这篇说明文的教学,兴趣浓浓的,情感浓浓的,文学味浓浓的。只有语文课才这样教,只有这样教才像语文课。

当然,朗读及其指导还可以更充分些,特别是在朗读中体会行文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似乎还应当加强。

窦桂梅(北京清华大学附小特级教师):“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将阅读看得如此重要,我们语文教师怎么看?

现在我们一谈到“阅读”就提“感悟”,实际上对“感悟”的真正理解又如何呢?

“感悟”是偏正短语,词义的重点在“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即“理解”;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即“发现”。周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具体的物化。其教学无外乎两个环节:“倾听”和“诉说”,这正是语文阅读“吸纳”和“倾吐”的过程,“理解”和“发现”的过程,体现遵循了语文阅读规律。

周老师对教材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把握,给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客观存在”赋予了情感化因素,师生共同塑就了一位“身穿白蓝色纱裙、长发飘飘但又不堪折磨”的可怜母亲形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置身教学情境,进行“聆听”和“吸纳”。在这一“理解”过程中,文本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学生,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学生,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学生——“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人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消灭掉。”……从而构建了一个平等丰富的信息场。在这一教学情境中,人人都成了“思考的我”。

待“倾听吸纳”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产生质变。学生课堂里生成的教学信息通过顺应、同化等心理活动,“倾吐表达”成为“我的思考”:

——“地球的明天会如何,就在你我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千万别忘了,只有一个地球,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地球,妈妈,我的母亲!”

…………

在“发现”中,孩子不仅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更学习到文本散发出的人类特质与道德力量。他们会自然懂得拿出真诚和行动去面对地球母亲。整个教学中,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情境,教师、学生、文本间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这一时空里尽情表达,在语言文字的激扬中踏上了精神的升华之途!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品味——“倾听”代替了“理解”,“诉说”代替了“分析”。

这就是“以文会友”——教材、教师、学生的对话!

这就是创新——“创新”本身就是“倾听”与“诉说”的过程!

阅读是调动孩子主观思维,诱导广阔想象的最重要手段。呼唤静读倾听,远离尘嚣,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和充实,宁静而致远,唯其阅读能达到之。孩子们太需要充实和滋养了,唯其如此,羽翼才丰满,视野才开阔,目光才远大,胸怀才宽广。

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孩子们光顾那个一望无际的阅读的世界,在茫茫书海中学会“倾听”与“倾诉”,去感受天的高远,地的广漠,阳光的灿烂,空气的清新。

让我们在阅读的世界里流连,在阅读的世界中陶醉,在阅读的世界中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

王崧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语文?新课标呼唤的是怎样的语文?我们孜孜以求的是怎样的语文?听了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心中似乎有了一些底。

在我看来,周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处处闪烁着语文的人性光辉。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尽管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在周老师的课上,地球已经不再是地球,地球是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可爱、可亲、无私、慷慨的母亲。正如周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于是,在学生的眼里,地球是一位穿着白蓝两色纱裙、身材苗条、步履轻盈的母亲。随着对话的深入,母亲变了,变得面容憔悴了,变得愁眉不展了,变得伤痕累累了。随着沟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产生了,心痛的感觉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尝到了。这不是人性又是什么?

周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时时洋溢着语文的感性气息。这里没有琐碎的要点分析,没有干瘪的内容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课堂上听到的是洋溢着感性气息的话语:“轻声读读,用心体会,看看哪儿打动了自己,碰响了心底的那根弦儿?”“大家眯起眼睛瞧瞧,地球母亲正向我们走来。看看,她长什么样?”“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再的母亲!此刻,我们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像当初那样轻松愉悦吗?”“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我们作为她的孩子,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每一个地球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够了,老师的话语激起的是学生无限的想像、无尽的心痛、豁然开朗的顿悟、情思勃发的智慧。

周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还浓浓地抒写着语文的个性色彩。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在周老师的课上,这种自由个性的抒写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浓重。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那还仅仅是用语言在说吗?不!那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没有做作,没有矫情,天真烂漫、自然天成。

我想,学生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语文吗?新课标呼唤的不正是这样的语文吗?我们孜孜以求的不也正是这样的语文吗?

学者视角

李庆明(课程专家,参与教育部“课改”重大问题决策研究):在现代教育和教学中,你想寻找某种富于诗意的慰藉并不容易。它深陷诗意荒芜之境,表现得太理性,太自尊,太矜持,太俏皮,太矫情(理性狡黠的种种面具),而这些无疑都是浅薄的表现。因为理性表面上深刻而实际上却是浅薄的。“理性一再成为胡闹。”(歌德语)当然,现代教育和教学似乎也关注情感,但它跟诗意的追求并无关系。因为它常常蜕变为一种赤裸裸的趋乐行为,缺乏真纯,谦卑,高贵,和发自心底的颤动,因而多半只能用来充任理性的饰物和婢女,而落入比理性更加肤浅的境地。因此,周益民老师提出语文教育是诗意之旅,我是很赞同的。他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就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了这样一次会留下恒久记忆的经历。

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的。大地哺育了人,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因之,人无论多么伟大、睿智,多么超凡入圣,都应该对大地感恩戴德。但事实并非如此。近代以来,人类在“主体性”的冲天号角和凯歌阵阵中,以前所未有的贪婪和凶残,疯狂地掠夺和蹂躏大地。如果我们没有一份对大地的敬畏之心,而继续这种肆意妄为,大地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因此,我们太需要虔诚地面对大地,走进大地,在告慰她的同时寻求宽宥。周的课所寻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努力。这是一次成功的与大地母亲发自内心的对话,但与一般意义上的对话的不同在于,面对大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至于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则不重要了),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什么“主体”,而只是一个谦卑的聆听者,一个准备接受灵魂拷问的反省者。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周显然是要把课堂演变成一座小小的然而庄严神圣的心灵教堂。

另类解读

姚亚萍(环境教育专家 第五届“地球奖”获得者):这是一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改革课,也是一堂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课。它打破了语文课以语文知识传授为重心的传统格局,运用模拟体验、头脑风暴、漫画分析、师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过程。短短的40分钟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读、听、看、想,交流与共享,不仅懂得了地球的过去、现在,更懂得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不可持续发展,缘自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和与此相关的对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而形成了对国际、国内、当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对自然、对他人、对未来的关怀意识,初步确立了参与合作、理解尊重、关心负责的情感、态度和对环境友善的行为意识。而这一切,正是21世纪素质教育所关注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听见地球母亲告诉我们: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的唯一母亲。”

“我们的母亲已经面容憔悴,衣衫褴褛。”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因为滥砍森林、滥垦坡地,它的秀色正被滔滔黄水所替代,它在呐喊:‘救救我吧,不要让我重蹈黄河的覆辙!’”

……

孩子们的心灯点亮了,他们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他们真正懂得了,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公民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毫无疑问,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环境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周老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根据不同课程和教材的特点,找准渗透点,把握好理念与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全面提升环境教育的境界,实现新课程各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