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虽有偌大家产,但她仍感到十分苦恼。自从与查理分手后,7年来她总是思念着他。而查理呢,自离开索漠,就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他先在印度发了财,后又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开初他还记得欧也妮的情分,可当他跟各种颜色的女子到处荒唐胡闹之后,便把她忘得一千二净。1827年,他在回巴黎的途中结识了曾作过内廷行走的奥勃里翁先生,查理为得到“新贵”头街,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不久欧也妮收到查理的来信,信中告诉了他与奥勃里翁小姐的婚姻,并随信寄来一张8000法郎的汇票,作为给欧也妮这位债主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还他的梳妆匣。欧也妮虽遭到遗弃,但为了成全查理,让他不会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使婚姻失败,仍为查理偿还了400万法郎的债务。查理知道欧也妮如此富有,后悔莫及。随后欧也妮在悲愤中嫁给了公证人克罗旭,但条件是始终保持童贞。

欧也妮33岁的时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旧过着当年那种拮据的生活。可她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她用这些去回敬别人责备她吝啬的话。这就是欧也妮的一生。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女儿。最后,她成了索漠人垂慕的对象,如同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

作品简介:

《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伟大法国文学家。一生经过艰苦创作,构建《人间喜剧》这座雄伟壮丽的文学大厦。他于1850年病逝。小说正是通达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血腥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笔下的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给、细节刻画、哲学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无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标志着作家的一次飞跃。

主要人物形象

(一) 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在世界文学史中以其吝啬而著名,他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恭、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并称“四大吝啬鬼”,可见葛朗台的贪财好利而又一毛不拔。葛朗台先生是一个在法国大革命动荡时期致富的暴发户形象,他利用社会的不安定,大搞商业投机,买空卖空,以权谋私得到大笔钱财。40岁时娶到一个富裕木商的女儿,用嫁妆购得葡萄园,用特权为自己修路,还大发战争财。他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光彩的,甚至是非法的。金钱是他的命根子,抚摩、观赏他的金币成为他的嗜好,以至于他的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金子的色彩。他还利用自己弟弟的破产自杀搞公债交易,获得一笔巨款。他的侄儿查理身无分文来巴黎投靠他也被一脚踢开。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他用自己的女儿作为鱼饵,勾引格拉桑和克罗旭为自己的事物奔忙。巴尔扎克形容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量的金钱,然后安安宁宁地睡觉,好象一条蛇吃饱了东西,不动声色,冷静非凡,什么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

葛朗台57岁时又得到三大笔遗产。他的财产成为了神话,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然而葛朗台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他穿着二十年没变过的衣服,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他的背心由于穿得太久,已分不出颜色了。葛朗台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里,阴暗潮湿,摇摇欲坠,家人从楼梯上摔下来,他才决定自己修一下,并责备家人挑不结实的地方落脚,踩坏楼梯。每顿饭的面包等食物,每天要点的蜡烛,葛朗台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也不能多。女儿过生日那天晚上,他要“大放光明”,也不过多点一支蜡烛。亲戚来了他也不加菜,只是叫自己的佃户去打乌鸦拿回来熬汤喝。他的老仆人那侬没有吃饱过,加强里没有买过糖,只有查理来了,女儿欧也妮才偷偷用自己的钱买一点。那侬经常和主人一块儿吃饭,因为这样可以节省蜡烛。他的侄儿查理听到父亲死的消息痛哭,他觉得这孩子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要太没出息了。节约在葛朗台身上表现的不是美德,而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对财富的偏执。

葛朗台对黄金特别敏锐,计算得“像天文学家一样精确”。他时刻准备着为金钱而奋不顾身。他时刻准备着为金钱而奋不顾身。莫索城里他威名远扬,几乎每个人都被他“用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落地抓过”。他是一个吞钱的巨兽,这里的人对葛朗台是“又钦佩、又敬重、又害怕”。他非凡的敛财能力和凶狠的性格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巴尔扎克这样写到:“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钦定的,到处行得通;他的说话、衣着、姿势、瞪眼睛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大家把他仔细研究,像自然科学要把动物的本能研究出它的作用似的,终于发现他最琐屑的动作,也有深邃而不可言传的智慧。”他的成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因为聚集黄金才是一种真正能让人敬佩的才能。葛朗台表现得性情和易、态度持重,但实际却是奸诈狠毒、心如蛇蝎,他眼中没有信义和规则。很多时候,他语无伦次、装聋作哑,说话结结爸爸,显得愚笨痴呆,其实正在心里盘算,好不动声色地吃掉对手。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像猛虎扑杀羊羔一样,果断、准确、利索地将羊羔吞进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

葛朗台爱财如命,对金钱贪得无厌,在他眼中会有“黄金一般的好天气”,“天上落金子下来了”,“没有钱什么都完了”。他瘫痪之后,坐在手推车上让人在金库里推来推去,生怕有人来偷盗。他的耳朵极其灵敏,一听到佃户来交租,马上叫女儿将钱藏好。这种特征在他临死前表现得最突出。葛朗台死前最为牵挂的是他的金子,他会“几个小时不动地用眼睛盯着黄金”,并用手抚摩着说:“这样好让我心里暖和”,这时“脸上的表情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临终忏悔时,当神甫将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圣像时,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动作,伸手想把它抢过来,这一下断送了他的性命。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吩咐欧也妮:“把一切照管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报账。”对他来说,生死、亲情包括整个世界都无所谓,只要有黄金。

当然,葛朗台的财富并不仅仅是靠吝啬聚集的,他懂得商品买卖和生意投机的诀窍。他喜欢存储黄金,但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抛出公债股票,等候时机高价抛出。他在河道浅水处种树,这样可以免税。机会合适他会鼓动索莫城的葡萄农和小业主压着酒不卖,自己却偷偷找外国商人高价成交,从中获取暴利。他精通债务,说“债务也是一种商品,也有市场价的涨落”。他从不留下字迹,让人抓不住把柄。无论生意上的什么事,他都不给人明确的答复,甚至装疯卖傻,可见葛朗台的发家致富有其必然性。

(二)欧也妮

女儿欧也妮是巴尔扎克塑造的另外一个重要形象,她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好心而无人识,老受欺负而永远痛苦”。当她遇到表哥查理时,“女人天然的倾向就在她心里觉醒了,而且来势特别凶猛”。爱情给她这惨淡阴暗的天空一丝阳光,但乌云随即而来,没有金钱和地位的爱情是不可能的。穷查理被赶走了,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爱情。欧也妮同她母亲和那侬一样在家中只是葛朗台的奴隶和赚钱工具,她本人无关紧要:对葛朗台来说,她只是巨额财产的继承人;对莫索城人来说,她是一大块肥肉;对查理来说,她是一个没教养的外省女子。如果别人爱她的话,是因为爱她的钱。欧也妮有大量的钱财,但一点也不幸福。欧也妮笃信宗教,“夹杂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进行,心灵的伟大,抵消了教育的鄙陋和早年的习惯”。这也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吧,她以其温情和善良对抗着黑暗的世俗。

(三)其他人物

其他人物如查理,一个巴黎的浪荡公子,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欧也妮的爱情增加了他的活力。他带着欧也妮对他纯真的爱去印度冒险。七年当中,他在海外走私贩运、买卖人口、放高利贷发了大财,同时也变得“狠心刻薄,贪婪到极点”。金钱填充了他骄傲的虚荣,将欧也妮丢到一边,去追逐贵族小姐了。当他求爱失败,发现欧也妮是巨额家产的继承人时惊呆了。由对欧也妮满不在乎变得唯唯诺诺,企求妹妹的丈夫蓬风先生对自己“提携提携”。他和其他人一样认为人的标准是用黄金来衡量的。其他还有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他们为争夺葛朗台的巨大家产而明争暗斗,利用各自的优势讨好葛朗台。后来欧也妮答应蓬风婚事,话还没说完蓬风已经跪下了,激动得一直打哆嗦,连声地说:“我一定做你的奴隶”,“赴汤蹈火都可以”。他害怕自己有孩子会争夺黄金给他的温暖,一心想独吞这份家产,结果却早早死了,落得人财两空。这个揭露的意义在于抓住了人物的精神实质:金钱是一切的规则,拥有金钱的人制定规则。

巴尔扎克十分同情贵族的衰亡,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寓于了全部的同情。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恰恰是这个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当时资产阶级急于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对金钱的特殊爱好使得整个欧洲弥漫在这种氛围中。由于这个原因,巴尔扎克对自己痛恨的资产阶级骂了个淋漓痛快。他的犀利的目光来自他的愤世嫉俗,这使他更深刻地感觉到社会的黑暗,也使他的批判具有特殊的力量。在巴尔扎克的眼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完全是邪恶凶险的,是人性黑暗的最突出体现,当然更是不可战胜的。带有偏见的目光虽不一定是最好的眼光,但一定是最敏锐的目光。

巴尔扎克塑造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以至有时候人物的某一特征太突出而掩盖了其他特征,造成人物的扁平化。如葛朗台爱财如命,所有的性格都围绕这个特性展开,创作略显“席勒化”。但突出了主要性格:当欧也妮拿出六千法郎资助查理时,他破口大骂:“该死的婆娘,你这条毒蛇!哼!你会把咱们的家产一起送给那个穿摩洛哥皮鞋的穷光棍。”然后把她幽禁数月,每天只吃面包喝冷水。妻子死后,他怕女儿分家,继承母亲的财产,就一改以前的凶狠面孔,变得温柔体贴,温情脉脉并且“常在女儿面前哆嗦”,还搀着女儿去吃饭。在安葬妻子那天,他心里算计着如何让女儿放弃继承权,当女儿答应后他欣喜若狂,“热烈地拥抱女儿,几乎把她搂得喘不过气来”,并且说道:“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我了,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即使临死前奄奄一息时,他仍对自己的财产念念不忘。

现实主义要求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对环境的描写也很成功。他为其塑造的人物提供真实、具体的活动场景,从而使之有逼真的显示感觉,如对葛朗台居所的描述就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用这个场景来衬托葛朗台的富足再合适不过了。

巴尔扎克擅长人物的外貌描写和个性化的对话。在当查理来到葛朗台家时,葛朗台对那侬的一番话绝妙之极。他要女奴去打乌鸦做汤,那侬说:“先生,乌鸦吃死人可是真的。”葛朗台说:“你真是个大傻瓜,那侬!它还不是跟大家一样有什么吃什么。难道我们就不吃死人吗?什么叫做遗产呢?”夸张的手法也是巴尔扎克喜欢运用的。如葛朗台对黄金的嗜好,他的狡诈、吝啬。正是这样,才使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令人难忘。老葛朗台光荣当选世界文学史“四大吝啬鬼”之一,完全有资格向后来者发问:有谁比我更爱钱?

上一篇:名著导读之《边城》

下一篇:名著导读之《哈姆雷特》

返回目录:高考名著知识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