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注释】

①其脆易泮:泮pàn,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

②毫末:细小的萌芽。

③累土:堆土。

④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

⑤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

⑥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

⑦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译文参考2】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译文参考3】

事物在安静容易保持,在它还没有出现变化的征兆时容易图谋;在它脆弱时容易将它分开,在它微小时容易将它打散。要在事故还没有发生时去做,要在没有形成混乱时去治理。合抱的大树,从很小的萌芽成长;九层的高台,从一(竹+贵)土逐渐筑成;千里的远行,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不遵循这一法则而有意作为的,就会失败;握持不放的,就会有损害。应此,圣人无为,所以做事就不会失败;不握持不放,所以不会有损害。老百姓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做事在结尾之际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使事情失败。因此,圣人想要众人所不想要的,不重视难得的货物;学众人所不学的,借此使众人超过“道”的要求返回于“道”;同时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化生而不敢勉强作为。

【评析】

这一章从内容上讲与前一章相接续,仍然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由于与上一章联系起来读,也可以说又返回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在本章的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他们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继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与老子不同,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注音版】

其(qí) 安(ān) 易(yì) 持(chí),其(qí) 未(wèi) 兆(zhào) 易(yì) 谋(móu)。其(qí) 脆(cuì) 易(yì) 泮(pàn),其(qí) 微(wēi) 易(yì) 散(sàn)。为(wéi) 之(zhī) 于(yú) 未(wèi) 有(yǒu),治(zhì) 之(zhī) 于(yú) 未(wèi) 乱(luàn)。合(hé) 抱(bào) 之(zhī) 木(mù),生(shēng) 于(yú) 毫(háo) 末(mò) ;九(jiǔ) 层(céng) 之(zhī) 台(tái),起(qǐ) 于(yú) 垒(lěi) 土(tǔ) ;千(qiān) 里(lǐ) 之(zhī) 行(xíng),始(shǐ) 于(yú) 足(zú) 下(xià)。为(wéi) 者(zhě) 败(bài) 之(zhī),执(zhí) 者(zhě) 失(shī) 之(zhī)。是(shì) 以(yǐ) 圣(shèng) 人(rén) 无(wú) 为(wéi),故(gù) 无(wú) 败(bài),无(wú) 执(zhí),故(gù) 无(wú) 失(shī)。民(mín) 之(zhī) 从(cóng) 事(shì),常(cháng) 于(yú) 几(jǐ) 成(chéng) 而(ér) 败(bài) 之(zhī)。不(bù) 慎(shèn) 终(zhōng) 也(yě)。慎(shèn) 终(zhōng) 如(rú) 始(shǐ),则(zé) 无(wú) 败(bài) 事(shì)。是(shì) 以(yǐ) 圣(shèng) 人(rén) 欲(yù) 不(bù) 欲(yù),不(bù) 贵(guì) 难(nán) 得(de) 之(zhī) 货(huò) ;学(xué) 不(bù) 学(xué),复(fù) 众(zhòng) 人(rén) 之(zhī) 所(suǒ) 过(guò)。以(yǐ) 辅(fǔ) 万(wàn) 物(wù) 之(zhī) 自(zì) 然(rán),而(ér) 不(bù) 敢(gǎn) 为(wéi)。

上一篇:第六十三章

下一篇:第六十五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