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探索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本节课我设立了关于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几个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多渠道查阅资料,然后归纳整理,用以培养他们这种综合创造能力,同时课程资源也得到充分开发,新的信息技术也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意图是: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意想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课题:探索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及效果

一、

新课引入

演示1:向学生展示课前制好的一瓶氯气

指定一学生演讲:氯气的发现,多媒体屏幕展示舍勒画像和生平简介

学生观察气体

同学演讲——氯气的发现并简介了舍勒的生平和重大贡献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向科学家-舍勒学习的热望,以及进一步探索氯气制取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相互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

1验室制氯原理及装置的设计

引导学生归纳由化合态氯到游离态氯的反应,并指导总结制氯气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设计制取装置

提出问题:如何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2氯气的净化、干燥及装置的设计

引导学生讨论净化和干燥所用试剂

引导学生确认净化和干燥装置

提出问题怎样收集气体?又怎样检验收集已满?如何设计装置?

3 氯气的检验、收集及装置的设计

请同学讨论本实验是否已完成?

4尾气的处理及装置的设计

本课题小组有代表列举了以下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

+8H2O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其其他小组有给予补充的如4HCl+O2=2H2O+2Cl2

同学总结原理:化合态的氯经氧化生成游离的氯——氯气

同学提出以下方案,由屏幕显示

a b c d

学生提出用不同的反应原理应用不同的装置各组讨论确认应在b、d中选择:MnO2为原料选,KMnO4为原料选d

本课题小组李锐同学代表发言:用浓盐酸制氯气杂质是HCl可以用水除去,除水可用浓H2SO4其他小组同学有不同意见李志说HCl可以用NaCl浓溶液除,水可用碱石灰或CaCl2吸收……由陈星伟总结HCl可以用NaCl浓溶液除,用水氯气也消耗,水可用浓H2SO4或CaCl2吸收,不能碱石灰氯气与它反应。

孙柏提出其装置方案,由屏幕显示

a b c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共同确认固体用a 液体用b,净化也用b

本课题小组代表发言:用向上排气或排水的方法,陈星伟又强调不可排水氯气损失,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同学认可。

甘天宇提出设计装置,由屏幕显示

a b c

学生讨论排气用b,排液用a

学生梁鑫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现象变蓝

学生提出氯气有毒应考虑尾气吸收

本题组那超然代表发言:尾气用碱液(NaOH)吸收并提出设计装置,由屏幕显示

a b c

学生讨论认可b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使他们对氯气生成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查阅资料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生成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初中已有制氧气、氢气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氯气制取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是高于教材的内容,用意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学习的创新性

培养学生探究和设计能力

教材只涉及排气方法,让学生深入探索,寻求其它方法培养其思维的开放性

用意通过气体的性质,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该问题的探究用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尾气处理的方法

1、多媒体模拟

要求学生综合以上讨论在老师已有课件的基础上模拟选取并连接各部装置

2、总结实验步骤

3、注意事项

4、指导学生亲自体验制取

学生前面演示:由Flash动画展示,其他学生根据不同原料选用了不同组合方式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

实验步骤:

1)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

3)缓缓加热制气

4)气体的收集

5)尾气的处理

仪器安装顺序

先主体后配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学生李文静在老师引导下总结

注意事宜

1)加热温度不宜过高,防HCl过度挥发。

2)收集Cl2时,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

3)漏斗下端离MnO2固体要高一点,容器略大些,防止过于剧烈,泡沫堵住导管。

4)浓盐酸的密度选用1、19g/cm3左右为宜

5)安全(通风良好)

学生华承博用实际仪器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参与指导

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是高于教材的内容,用意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小 结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练习并讨论

1、下列方法可用于制取氯气的是( )

A、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

B、将氯酸钾与浓盐酸共热

C、氯化钾与浓硫酸共热

D、氯化钾与浓硫酸、二氧化锰共热

2、实验室制取氯气有如下操作,正确顺序是( )

①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

③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

⑤将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⑥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A、① ② ③④ ⑤ ⑥

B、③④ ② ① ⑥ ⑤

C、① ④ ③② ⑥ ⑤

D、① ③④ ② ⑥ ⑤

3验室制取氯气的试管壁上粘有二氧化锰,除去其可用的试剂是 ( )

A、A、 蒸馏水 B、氢氧化钾溶液

C、稀盐酸 D、热的浓盐酸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

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MnO2足量的反应

②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HCl反应,则所得的Cl2(同温同压下)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 D、无法比较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原理、 装置的选择

2 净化和干燥、装置的选择

3收集、装置的选择

4检4尾4气的处理、装置选择

引导学生对知识总结归纳,由高一娜同学发言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后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在以下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和体会:

1、作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方面,我们这一次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在现行的新教材中是有许多的教学资源可挖掘的,虽然教材并没有深入讨论氯气制取的净化干燥以及其它收集方法,但在学习物质制取时是不应忽略的环节,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对课堂教学中的方式和方法做一些调整。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作为教师,我们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也是探索者,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既要善于钻研教材,又要注意摆脱应试观念的束缚,不做教材的奴隶。因为教材无非是种范例,我们应根据社会对未来人材的实际需要适当突出教学内容的实际价值。

2、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一贯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由机械的被动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转向通过调查研究、翻阅资料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逐步形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要他学到他要学。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处在知识急剧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的“知识爆炸”年代,科学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人类近30年来创造的知识要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应该是现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只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从质和量上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知识的无限性和受教育时间、内容的无限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教学内容的变化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及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想走出这种困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将来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我们就要在现在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们把自主学习和相互探究引入课堂教学,力图把学生从一个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一个积极的探求者,这种研究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科研活动中都是要经常遇到的,也是他们面对未来时所必须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自己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教师才能真正称为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努力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从“教书匠”变成“指挥家”。

3、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现代化,实用化的需要,现代教学技术进入课堂教学领域已是必然,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这节课,我们制作了Flash动画模拟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将各部装置设计用可以移动动画效果展示,引导学生探究,这不仅避免了氯气的污染,更能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增强了直观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应用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就是:所谓课件,绝不是简单地做几张幻灯片来代替板书,或只是播放一些录像,而是应该注意到化学教学本身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我们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需要,用心地发现和挖掘教材中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死角”,把它利用课件形象地模拟或表现出来,把教学内容与课件合理有序地整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专家点评

在这节课后,我们及时与与会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和评议活动。市教研室主任佟老师、市教研员的李莉老师都对这节课做出了中肯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节课从内容的选择、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都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李莉老师说:

首先,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一定的开拓精神,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改和新教材的要求敢于大胆探索和尝试。其次,从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主动灵活地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学生们主动探索,交流合作,并能大胆猜测和尝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在思维、表达等方面都充分地得到了锻炼,在情感价值观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十分值得倡导的。

本节课在以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还不是很充分,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各小组活动进展和活动的具体程度都不相同,这样教师在个别指导上就缺乏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一些学生,最后在某些环节上,还不是弄得很清楚,缺乏必要的指导。如何能让学生的这种实践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2、在学生实验上,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只是一人操作,应在今后学生实验加以补救,今后的教学应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该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