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洞察青年流行文化

常爱涛

2、强调人文关怀,避免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必须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是要将人文科学的道义评价与社会科学的理性判断结合起来,从而启动人性中利他与自我超越的一面。当前,青年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明礼!不诚信的行为以及不择手段捞钱的做法与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有极大的关系,即是我们的人文教育品质出了严重的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重视人文精神 ,没有植根于人文精神这块沃土上的人文关怀,人只会沦为纯粹的经济动物,丧失人所应有的一切生存意蕴,因此,加强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尤为重要。

3、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育创新文化氛围的制度、政策和法规体系。实践一再证明,在僵化的!封闭的!束缚个人智慧!压抑个人潜能的文化环境下,创新精神以及群体素质不但得不到提高!受不到激励,难以挖掘和发挥,反而会受到压制!摧残 !只有在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有强大激励机制的文化环境下,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人类历史和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会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度供给能力 ,创新文化环境根本在于制度创新。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创新文化环境的制度!政策和法规体系,对青年社会化有促进作用,对于促进青年社会化良性发展的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应该得到保护和弘扬,反之就应该得到抑制,使青年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在制度和法律方面得到根本保障。“总之,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创新文化环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文化环境的创新,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自觉地担起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的历史重任”。

4、加强文化的基础性建设和构建和谐的文化体系。我们知道只有加强了基础性的文化才能为创新文化打造很好的条件。另外还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谐文化建设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要求我们深刻领会。

另外笔者认为努力巩固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知道青年作为当代社会的庞大群体又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但是现代很多青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大都忘记了,在他们心中只有流行和时尚,对传统文化选择了漠视和遗弃。这是让笔者非常担忧的。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有其生存位置和现实功能,但并不是说传统节日文化不需要寻找生存策略。如何确立民族传统的生存策略,既需要一个辩证的发展性思维,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体制的目前状况是人们进行发展策略思考的前提。我们看到,在文化蕴涵丰富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和民族,他们希望以文化群体的力量使各个阶层的文化相似性得到加强,既有益个人身心,又有益民族复兴和发展。

当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处于削弱状态时,产生不安全感是极其自然的。但是若惧怕挑战,自我封闭,就等于放弃自我调适和寻求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过分的文化固守会导致人类整体文化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和全局性的文化秩序混乱。

我们提倡文化发展问题的具体化,是选择固守式的维护还是选择开放,这要取决于文化当下的状况和它与当地外部发展环境的结合是否适宜。如果原生态的文化智慧和形式指向民族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但这不意味着维持与外界文化的隔绝就是发展自己文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需要分离主义的文化或排他的民族文化。即使我们选择坚持和固守,也是既参照了自身文化的现实局面,也充分估计了外部的形势,由此而做出的明智选择。

然而,一个单一文化传统在整个世界多元文化的综合能力面前,总是薄弱的,要促进民族传统的发展,只有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多元化的全球发展进程里企图恢复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文化,都是难以成功的。

总之,青年社会是在一个更宽广的生活平台上表现自己文化风格与美学伦理。既要看到青年社会内部的阶层差异与小众组合,又必须看到青年群体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与创造性倾向的社会活力的源泉。他们的生活风格在指向个性化需求与品味性呈现的同时,也具有在同一年龄阶层青年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尽管在当代青年社会内部有裂变,有不同的阶层分化,有小众化的组合,但他们在代际传承的层面上都受普遍性青年流行文化的影响。

那么,在此意义上对青年流行文化现象“阶层化”与“小众化”的全面把握,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基本指向,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角度,发挥出中国青年“弘毅有为,努力进取”的传统精神。而从另一方面,社会主流文化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吸纳青年亚文化的优秀资源,而不是一味地排斥亚文化群体与“小众化”青年阶层,否则只会加剧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离心力与抵抗力,最终导致社会结构的松散化和断裂脱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