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引领爱与敬重的阅读──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初高中衔接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 文继炬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记念刘和珍君 > 引领爱与敬重的阅读──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初高中衔接

“也早”“正”这些副词,体现了一种紧迫感,揭示出鲁迅作为一个思想者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不仅仅是痛惜学生的死,愤恨专制的恶,更把批判的锋芒对准庸人。“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的客观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庸人的大量存在。他们或许也有悲痛,也有不满,但是,他们不敢爆发,容易遗忘,而遗忘则是对野蛮的纵容,对罪恶的冷漠,对自我的放弃。“写一点东西”正是为了给庸人以当头棒喝,为了反抗平庸,拒绝遗忘。

由此,一、二两节就把惨案发生以来短暂时间内方方面面的反应写了出来:正义的力量,执政府,卑劣文人,庸人。可以这样认为:鲁迅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权势集团,而几乎是整个落后的、沉睡的、麻木的社会。

2、第三、四、五节从内容上可以归为一部分:回叙死者事迹,揭露当局凶残无耻。

第四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第三节回忆刘和珍生前的几个片段。她热心学生运动,为人正派,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反抗精神,不愧为“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回忆中反复突出了几个关键词:“态度温和”“常常微笑”“始终微笑”──一位可爱的青年。特别是“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作为先驱者,觉醒者,奋斗者,作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刘和珍是擎大旗的人物,可是从这几句话中又分明能看出她的寂寞与失落。她关注母校的前途,赶走了一个杨荫榆,但旧势力还在,制度没变,还会有新的艰难。在旧中国,反抗恶势力的群众运动往往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鲁迅明白刘和珍的忧虑,但他又能说什么呢?

鲁迅说过,他最感到悲哀的就是可爱的青年的死。国民有爱国的热情,国民有想法要告诉政府,这有什么错?不但遭到杀害,而且还极尽污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连在黑暗中洞若观火的鲁迅也没想到,政府竟然会对徒手请愿的学生队伍开枪,虐杀手无寸铁的学生,甚至包括刘和珍这样温和微笑的学生,作者当然说不出话!

第五节:“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但是”转折掷地有声,高亢激昂,“还有”一词把鲁迅不甘沉默,倔强不屈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面对这样的虐杀,政府还振振有辞,文人还为之辩护,国人竟平心静气的麻木,作为一个斗士,鲁迅怎能昧着良心缄口不言?!这一节作者详细地叙说了刘和珍等烈士请愿死难的经过,意在揭穿真相,暴露罪恶,表现段政府的凶残。

3、第六、七节从内容上可以归为一个部分:讲述惨案的历史意义。

这一部分有几句话应该抓住,第六节“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第七节“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鲁迅为刘和珍等烈士的死而悲痛,颂扬她们的英勇壮烈,却并不意味着同意她们的斗争方式。鲁迅看透了反动政权的性质不是靠请愿就能改变甚至推翻的,他深刻认识到反动势力的强大和国民的不觉醒。他以“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一段话告诫民众,要变换斗争方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