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读《论语》的方法

李青鱼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论语 > 读《论语》的方法

──多见以己见误解、诬解《论语》及孔子、儒家者,祸莫大焉;作此文,望能挽其弊于万一。亦多见欲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读《论语》者,惜乎未尽得其法,作此文,望能有助于学者于万一。

一、为什么要读《论语》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知而不读者,或是尚未来得及读,或是因对孔子、《论语》一些间接的不好的印象,不愿读《论语》。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误解在它们的周围。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读书者,自己亲眼读一读《论语》才好。读了,或许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

二、要把孔子,和历代后儒,分开来

历代后儒,虽都尊孔子为圣,但实际上各有各的主张。所以,历代后儒所论,不等于是孔子所论,历代后儒所论之儒,未必就是孔子之儒。真正儒家的衡量标准,在孔子,在《论语》。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实际上都对于孔子、《论语》有极大的偏离,导致诸种流弊。我们万万不可把程朱陆王,等同于孔子、《论语》。

三、读《论语》的方法

1、要读人,不要读书:

《论语》是“语录”体。读“语录"之法,不在读文字,在于“读人”。

读其言语,仿佛面对问答,又如见其人,陪伴左右,耳濡目染,须眉表情历历。读得多了,知其品质、脾气、好恶、性情、知识、见识……哪怕是经典中没有记载,也知道他会在何时大致说何等言语、作何等选择;也知道他在何时断不会说何言语,断不会做何选择。读人之法,不在于刻意去记问,而在于熏陶、涵泳、耳濡目染……便如我们与人处,无须刻意去记忆其人其事其语,但不经意间,自自然然见到听到,时日渐增,便知其人。《论语》之中,孔子及诸弟子,皆个性形象鲜明,读来生动,跃然纸上。对于时间少的人,读《论语》,无需太刻意,只需放置手边,偶有兴致,取而翻阅,读数句而止,如此日积月累,便可渐渐了解《论语》,了解孔子及其诸弟子。读人之用,大矣哉。

2、当知孔子之可爱,知孔子为可爱之人:

读论语,第一条,要读孔子之可爱。

孔子之可爱,首先在于孔子之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之可爱,其次在于孔子之性情可爱,孔子之性情,既严肃又活泼,既讲究又随便,既通达事理人情,又超然于世俗之上……所谓夫子,正是孟子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之可爱,再其次在于孔子之知识渊深广大,所以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的可爱,是我上面的言语所能传达、描述的吗?非也,吾不能传之于万一,可爱之人,人多亲近之,不亲近是为自远于人情。两千年来,学儒者多矣,然知夫子之言,不知夫子之性情。夫子性情,至为可爱,不知夫子之可爱者,虽学儒而不知儒也。今之人也多远儒,盖不知夫子之可爱,若知夫子可爱之至此,儒道不衰也。孔子亦不仅仅是可爱,如果认认真真去读论语,就会发现,无论是以古代还是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孔子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更不用说的完美的人。反过来,我们想:这样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讲究又随便,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的人,按照他的一些处理事情的原则,方式、方法,在今天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呢?这便是我们真正的“活学活用”了。而不是照搬语录。

3、怀敬畏之心,读《论语》:

可爱,则可亲近,但亲近,便容易不尊敬。读《论语》,便要既亲切,又尊敬,不要太随便。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是圣人,这个圣人,绝非虚名虚架式。中国历代大儒,无论多自负,于夫子、《论语》无不拳拳服膺。比如小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明清诸子、近代以来的熊十力、梁漱溟……哪一个不是自负自信到极点的人。梁漱溟当年自述:“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或许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却无人能深见其系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来,并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学而后乃阐明伦理思想。此事唯我能做。又必于人类生命有认识,乃有眼光可以判明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位置,而指证其得失。此除我外,当世亦无人能做。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第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熊十力少时亦以陆九渊诗自许:“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历朝历代,有你骂我我骂你,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的,但无论多自信自负的天才,对于孔子、《论语》,无不奉若拱璧,真心倾倒。孔子是真正的圣人,要读圣人之书,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执见放到一边,腹虚才能饮食,心虚方能读书。

4、读好的,自己认为不好的,也要读出好来:

任何言语表达,总是有限的。一句话,从特定的角度说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正确不过。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似乎就不对,就错。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但圣人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传达面面俱到的信息。要理解孔子的教导,就要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在何种心情、考虑下说这样的话,这才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找到了他说话的出发点,才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看到他的对他的好了。所以,读书,读到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自不待言;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更要将精神贯注其中,深思明辨,把不好读到好,才算真正读通。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熊十力读书法”,看这个小故事:

徐复观在其《自述》中记:复观于1943年在重庆北培勉仁书院以军人的身分初次拜见熊十力,请教熊氏应该读什么书。熊氏教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以不高兴的神气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过了些时候,徐复观再去看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问,有什么心得?于是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他不太满意的地方。熊十力未听完便怨声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这一骂,骂得徐复观这个陆军少将目瞪口呆。脑筋里乱转着,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他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部书的意义!正如徐复观后来回忆时所说,这对他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这次见面对其后半生的影响甚巨,从此使他决心步入学术之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