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语》古今

陈虎山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论语 > 《论语》古今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读懂《论语》博大精深的要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享誉海内外的儒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能够为我们解读出《论语》的真谛,不能不说与他出入儒释道的人生经历大有关系。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

南怀瑾先生熟悉经史子集,学识渊博,贯通东西文化。特别是他“经史合参”和“以经解经”的方法,讲解儒家经典,为学人洞开了《论语》世界的新天地,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精神享受。

古人说,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醯醢即米醋酱油。读书如用餐,只有米饭,没有菜蔬调料,一日三餐还能凑合,但长此以往,谁还有吃的胃口?南怀瑾先生深得读书三味,他“经史合参”,把读《论语》和读古今中外历史,尤其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结合起来,拈提古今,旁征博引,几乎以人类所有的经验教训,求证了孔子之言切合人性,洞明世理。

“以经解经”,就是不把《论语》看成是孤立没有联系的条文,相反,南怀瑾先生认为,《论语》的精神是前后一贯的,《论语》提出的许多原则,以孤立的条文看,好像内容没有展开的,概念模糊不清,其实不然,只要把前后的条文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前文提出的概念,后文有清晰明白的界说。

这种“以经解经”的读书法,用我们今天熟悉的话语说,就是要原原本本读原著,在理解精神实质上下工夫。

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不仅是孔子和孔门弟子们当时的言行录,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门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孔子的人生经验。《论语》它虽然像语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经过门第子们的悉心编排,自有它的体系条贯的。

南怀瑾先生说: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且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如果要确切了解我们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要研究孔子学术思想体系,然后才能触类旁通,自然会把它融和起来了。

南怀瑾先生说:几千年来,大家都把孔子的话解错了,把孔子冤枉得太苦了。古人和今人一样,都是把《论语》当作一节一节的格言句读,没有看出它是实实在在首尾连贯的关系,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节都不可以肢解,他们的错误都错在断章取义,使整个义理都支离破碎了。

因此,南怀瑾先生认为,必须摆脱二千年的章句训诂的范围,重新来确定它章句训诂的内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