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语》的头和尾

祖建福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论语 > 《论语》的头和尾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丘言行为主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全书共20篇,每篇包括若干章(条),总计512章,即512条语录(有的比较长)。这些篇章的安排,并不是随意的。其编排顺序,有其讲究的地方。它特别注重开头和结尾。

开头的第一篇是《学而》,其中第一章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愤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再看全书最后一章(第二十篇《尧曰》的最后一条):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章的白话意思为: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礼节,就不能立身处世;不会分辩别人的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前后呼应,三三相对,分别都是从做人、学问、交友三个方面去讲的。偶然巧合吗?不尽然。我觉得含着了编排者的心意。它体现了孔子做人思想的真谛。

孔子认为,人,要自理好“我”与“人”的关系。他认为,“已不所欲,勿施于人”,由“已”到“人”,基本关系的原则。又有一句话:“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第三十章,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前一句话,是限制行为的作用;后一句话,是引导实践的意思。两者所指一致,只是从不同方面角度去讲的。所以,产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思想。但又不可一直让人不知,应努力与之交流,让别人接纳了解自己。而在这交往过程中,你必须有自己的智慧,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独立的分辨能力。因此,有了“不知言,无以知人”的认识。

孔子认为,做人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如何爱?就关系上说,就如上所述的“己”与“人”的关系。从“爱”的能力上来讲,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本领,因此,他强调学问的作用。“默而识立,学而看厌”(《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这些都是他的表白。孔子重视学习,“学如不及,就恐失之”,(《泰伯》),并以此自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在所有的学习中,孔子认为,唯有“礼”是最重要的,相当于现在的“德育为首”的意思。学习的结果,应是知礼。所以,由“学而时习之”开始,到“知礼”为止,达成了目标了。

上面讲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作为君子,必须有“仁者爱人”的素质。从“人不知而不愠”开始,修炼自己的思想,通过学习、交流、交友,不断提升自己,同时由已及人地推广自己的思想,身体力行去践行“仁”,这就是君子的行为。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者即是。世上之事,有可为的,有不可为的;有能为的,有不能为的。何所选择?大概孔子也没有弄清,因此他发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之感叹!

处世做人、学习求知、交友达人──人生的三大主题,每个人都必须为之思考的。《论语》的一头一尾,两条语录,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的主旨。《论语》的永久魅力,或许正是由包括这些在内的因素而决定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