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会

徐济芬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论语 >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会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景)公曰:“和与同异乎?”(晏子)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和”就是让每一种味道都有表现的机会、就是让每一种声音都有发出的机会,就是指君认可的事情中有不合适的事,为臣的指出来;而君否决的事情中有合适的事,臣提出来,臣弥补君的不足,而使事情办得更好。而“同”则是君怎么说,臣也怎么说。就好像在水中加水,怎么吃?就好像一首曲子只有一个音,这样的曲子也能听吗?这样的臣对君是毫无助益的。

可见,“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小人不能容忍别人与自己有不同意见,故小人相处所言皆同,而心实不和,各思己之私利。君子之人相处,皆一心为公,故心和,而各有不同见解,则互相阐发,不苟同,最终达到协和。

“和”是为了达到“中庸”。当领导的允许各种意见存在,并且了解各种观点,调和各种观点,取其“中”解决问题,当然不是算术平均值。“中”正是孔子说的:“舜好问而好察迩言,用其中于民。”“中”、“和”的表现就是“政平”,使老百姓各得其所,各有获益的空间,都能自尊自立,而不是任由强势者暴利、聚敛却迫使老百姓一团和气地接受无助的生活。“同”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附和一部分人不合理的做法,而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现在讲“和谐”,什么是“和谐”呢?“谐”的本义就是大家把各自不同的话都讲出来,各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和”则是对这些不同的意见加以调和,从而达到政平,每个人都可以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和谐社会。

──摘自《〈论语〉探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