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走近中国人造卫星和“神舟”飞船的摇篮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飞向太空的航程 > 走近中国人造卫星和“神舟”飞船的摇篮

大漠凑凯歌,天宇铸辉煌。2月30日,中国航天器及其应用技术研制开发的核心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经走过了35个壮丽春秋。

35年间,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于攀登,先后研制发射了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等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国际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空间事业发展道路。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作为20世纪重大事件而被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浩瀚太空,耸立起中国空间事业的巍巍丰碑。

响彻天宇的《东方红》乐曲,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天幕

历史将永远铭记住这一天,1957年10月4日。在离莫斯科两千多公里的哈萨克大荒原一个神秘的角落里,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一枚顶上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从这一天起,人类开始了开天拓疆、挺进太空的悲壮历程。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面对天疆的呼唤,中国人向太空发出了挑战,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空间事业征程。

1968年2月20日,经聂荣臻副总理提议和毛主席、周总理的批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带领第一代航天人翻开了中国空间事业的崭新一页。

历史注定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是一部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奋斗史和创业史,历史同样也注定中国的航天事业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探索之路。刚则组建起来的卫星队伍两手空空,别说有资料和经验可借鉴了,就连卫星是啥模样谁也没见过。

困难挡不住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步伐,为了中国空间事业的开天序曲,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勇挑重担!多少技术难关,多少个拼搏的日日夜夜!钱学森、赵九章、钱骥、杨其堂、孙家栋、戚发轫……一个个熟悉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正是他们,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才突破层层阻力飞向太空。

“东方红一号”上天后能不能听得见、看得见,有着十分重要的国际影响和历史意义。为了实现“听得见”,刘承熙跑到北京火车站聆听钟楼的报时声,又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乐器店,最后决定用电子音乐把北京车站钟声的节奏和铝板琴的琴声合二为一,凑出音乐纯正、节奏明快、格调高雅的《东方红》乐曲。

为了实现“看得见”,忍辱负重的史日耀在国外有关资料严重封锁的情况下,从雨伞上得到启发,又几易方案,在不改变卫星和火箭原技术状态的情况下,研制出了特殊的卫星“观察球”,让全世界的人们在地球上看到闪闪发光的中国人造卫星。

卫星总装厂的女专家孙立言,带领全厂职工从零学从零干,从卫星的初样、试样到正样的生产、组装、测试,经过无数道工序,终于让亟待上天的“东方红一号”诞生了……

在长久的期盼和等待中,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

1970年4月24日,随着西北戈壁滩的一声巨响,“东方红一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徐徐升空……15分钟后,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由“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东方红》乐曲已经收到,声音清晰宏亮。

这宏亮的声音,是中华民族向太空进军的宣言!

这宏亮的声音,是中国卫星“零”突破的呐喊!

4月25日6时,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十点零零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喜讯顿时传遍大江南北,人们纷纷争看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号外》。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在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月30日下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研制卫星的有功人员代表。

领袖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又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1970年5月,以试验长寿命供电系统为主要任务、体现“综合利用”和“一次试验,全面收效”原则的实践一号卫星方案正式确定。不到一年,实践一号卫星便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是一种复杂的人造卫星,要突破调姿、制动、防热、软着陆等多项关键技术,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从不退却。

在王希季、孙家栋的领导下,他们制定了既先进又可行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总体方案。经过无数不眠之夜,攻克道道技术难关。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冉冉升起。三天后,卫星成功返回地面,带回了摇感照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实践二号第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由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进入各自轨道,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位、极地轨气象卫星、载人飞船研制技术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建立了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等六个卫星系列,征服了低、中、高所有的卫星轨道,形成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构筑了水平较高、功能配套的应用卫星研制体系……中国的空间技术研究,在经过曲折而又艰难的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从科学实验到系列应用,我国空间技术完成了由量到质的飞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加快征服宇宙进军太空的步伐,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空间技术研究的主题。

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零”的突破到诸多第一,从当初的科学实验到如今的系列应用,这绝不是一个量的变化,而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史上质的飞跃。

1978年3月,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上,空间技术研究院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研究院承担的80个重大科研项目受到表彰。会上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国的空间技术研究又扬帆新征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