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

刘海玲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修辞无处不在 > 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

二、手机短信的文化分析

“广义修辞学不是狭义修辞学经验系统内的自我扩张,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立体建构的多层级框架,是两个主体的双向交流行为在三个层面的展开。”“其理论切入点最终确立在语言学、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结合部。”这里的“两个主体”指的是修辞活动中的表达者和接受者。“三个层面”指的是作为话语建构方式的修辞技巧层面、作为文本建构方式的修辞诗学层面和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的修辞哲学层面。从文化哲学层面对手机短信的修辞现象进行考量就会发现,手机短信无限制地运用修辞时既不同于古语所言“修辞立其诚”,也不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修辞为了“说服”,而是体现了狂欢式的文化特点:手机短信系统内发出者和接受者构成“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不拘话语多少应答多少灵活交往的对话方式,抛弃说教和禁忌,言所欲言自由言说的对话内容,戏谑、解构、满足愉悦等乌托邦式快乐的对话目的,人人参与大量复制的广场式的对话范围,等等。总之,当代的手机短信现象完全具备了巴赫金关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方式的文化理论分析作为要素,并且显现了当代物欲化的大众文化特点。其狂欢式感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欲望的狂欢:

与现代市场经济缺席相伴随的现代文化经济体制奉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满足大众消费胃口的畅销原则。手机短信以快感为目的,注重一切能够给人带来快感的信息。在消费性的当代社会中,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消解崇高,消解意义,注重物欲满足、身体快感,构成手机短信的欲望狂欢。

例14:我喜欢的女孩要像黛玉一样有才气,像宝钗一样懂事,像可卿一样漂亮,像湘云一样豪爽,像李纨一样忠贞,像凤姐一样精明,还要像元春一样有福气……

例15:新年天气预报:元旦前后大面积会下钞票,东北华北美钞,西北卢布,华

中华南英钞,东南部分地区有支票,局部地区有金条。

在手机短信中,美食、美色、金钱、健康等等满足人们物质享受、感官愉悦的信息成为基本的内容,穿上不同外衣变换各种形式连篇累牍地出现。

2、情感的狂欢: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康德,在论及快感的时候,还都以理性作为主观感受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中介,形成艺术的高尚的审美的快感。而当代手机短信则消解理性,进入到无节制的感情潮水之中。

例16:对你的思念太重,压断了电话线,烧坏了手机卡,掏尽了钱包袋,吃光了安眠药,唉!可我还是想见你。

例17: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世上本没有海,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掉下一滴眼泪,便有了太平洋。

以上是表达思念“你”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以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为生成的依据,而是以宣泄自我快感为旨归,并在接受者那里造成糖衣炮弹般的亲密“轰炸”和阅读情绪的愉悦,类似狂欢仪式,只有通过极度的不拘形迹和夸张的情感表达,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乏味、戒备重重、戒律多多的紧张关系,弥补经济时代除了金钱关系、等级秩序以外人们的心灵极度渴望的温情脉脉的人情关系。三槐居语文网

3、想象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在晚年的语言游戏说中提出过,“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这对于理解手机短信的修辞狂欢颇具启发性。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们,种种欲望、理想受到物质世界的有限性和人类能力的有限性的束缚而得不到满足和实现。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巨大落差,使人们的心理世界遭受着空前的失落,于是,想象中的生活方式通过语言建构象征性地得以实现。

巴赫金说广场上的开怀大笑是一种“自由在笑”,它显示了“人们从道德律令和本能欲望的紧张对峙中所获得的自由”。狂欢节中的换装礼仪、虚拟世界,也使人们暂时从现实的紧张僵化教条的关系中解脱出来,等级消失,秩序被打乱,从而产生一种平等、自由、亲密的乌托邦式的人际关系。于是,嘲讽权威、解构神圣、戏谑朋友、表达亲密成为手机短信基本的情感方式。

例18:21世纪内,我们的新“四化”目标是:给太阳装上开关,给黄河按上栏杆,给飞机设计倒档,为长城贴上瓷砖!

例19:神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当你收到此信息,一切随之拥有!

例20:听说你最近很牛气,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

从以上的手机短信中我们看到,无论是祝福的话语还是调侃的语气,人们的本能欲望、情感欲望在手机短信中得到想象性的满足,短暂地、象征性地实现自己的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利、自由的美梦。

总之,上述消遣娱乐性手机短信以手机为工具,汉语为载体,修辞为手段,快乐为目的,最终显现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特征、趣味和意义,是快节奏、大压力的当代都市生活中产生的休闲消费文化之一,使劳累紧张困顿的人们得以安顿身体、渲泄情感、松弛神经,抚慰心灵,伴随手机短信而来的是相对轻松亲昵的人际关系,“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此类手机短信的背后是社会世俗化的潮流,有着感官化、平面化、庸俗化以及消解人的使命感神圣感等消极因素,社会公众的理想化人格,也已由政治型、知识型、责任型向经济型、娱乐型、消费型转变。

因此,有必要公正地看待这一新型的对话方式,科学地分析其交际语言系统,并施之合理且有效地规约和引导。但是必须认识到,这是民间话语自发自觉自为的力量,也是科技发展而导致的文化走向的必然趋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