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

范颖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祝福 >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

文本价值是指文学作品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机制与功能,它是作品全部价值的根基所在。文本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文本的篇幅与信息量的比例关系。《祝福》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它以极少的篇幅集中了惊人的信息量,而且还体现在它“用最少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祝福》文本中以“我”为叙事角度的叙事本身就传达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鲁迅为什么要借用一个前面我们论述过的“这样”一个“我”来讲祥林嫂的故事,而不是直接用第三人称叙事呢?除了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之外,当然还与鲁迅的写作意图有关。显然,祥林嫂的生平固然是鲁迅关注的,但鲁迅绝不满足于仅仅是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描写祥林嫂的悲剧,他还要更进一步地刻画围绕祥林嫂的悲剧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反应,从而试图对整个社会加以揭露和鞭挞。“我”的充满同情的描写与对祥林嫂的悲剧的无助与逃避,表明了作者深含的悲愤。这与整部小说集《彷徨》的写作心态一致,是鲁迅对知识分子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一种无奈的表达。

反之,如果鲁迅仅仅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觉讲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么,因为祥林嫂悲剧一生中低下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必然难以传达出作为当时社会希望的知识分子对这些事实的看法。当然,鲁迅也可以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加以评论,同样写出“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但这二者便有了不同,这成了作者讽刺,而不是隐含在“我”的讽刺之下了。所以鲁迅先生借“我”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极大地扩大了这个故事的容量,提高了这个故事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叙事的角度选择,涉及到作品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的问题。一般说来,如果作品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作者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发表看法,就带着“全知”的叙事人特征,读者对作品中所描述事物就会无条件地予以接受。比如说,当作者说,“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长明灯》),读者相信这是事实:确乎如此。可是,要是小说中的“我”说,“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狂人日记》),那么,对“我”的观察,所得到的印象,读者就要带上几分疑虑。不同的叙事视角,使读者与叙事人之间的距离有些不同。作者以全知角度叙事时,读者总能知道作者的叙事是可靠的,对所描述的现象、内容予以认同;而作品从“我”的视角叙事时,所有的事就只有“我”一个视角,“我”就会有一些未曾看到的现象,因而在叙事过程中就会留出许多背面、空白的地方。这样文本就形成了一种召唤结构,留给读者参与并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积极再创造的余地。不同时期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阅读该文本时,就会赋予文本的未定性以不同的确定的含义,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未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读者如下可能:把作品与自身的地位以及自己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产生意义反思。”《祝福》文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意义系统,不同时代,不同读者对于意义的不同理解就会构成该文本的意义传统,从而使该文本获得超越价值。

首先,阿毛的故事,是祥林嫂此时脑中唯一的念头。阿毛之死,对祥林嫂的生活的打击是致命的,她再也没有活的希望了。为什么孩子是祥林嫂生的唯一的希望,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民族息息相关。因此,祥林嫂的悲剧很大程度上不得不说是封建文化的悲剧。

其次,这一再重复的故事,反映了人情冷暖。不错,在听到这个故事时,男人觉得没趣,女人也似乎宽恕了她,有的还掉下了同情的泪。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国人总是以他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的生活的调料。“直到她说到了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周围的人不过是在享受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把它作为一场茶余饭后的盛宴,当新鲜感失去以后,就毫不客气地剥夺了祥林嫂继续讲述的权利。没错,纯粹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鲁镇上的人的反应并没有错,反复接受同一刺激,是会使人变得不那么敏感的。可是有谁想到过如何切实地帮祥林嫂一把呢?有谁给予了她真切的同情?有谁体会到了祥林嫂那精神上、物质上的可能的需求?有谁了解祥林嫂失去儿子──自己最后生的希望──之后的无边的恐惧呢?

再次,在这个不断重复讲述的故事里,作者不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制度及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的冷漠,同时也批判了祥林嫂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国人的愚昧和软弱性。鲁迅先生在许多文章中,刻画了对抗虚无的英雄,他们绝不给喜欢凑热闹的民众表演,反而会像狼一样默默舐干身上的血,再作韧的战斗。祥林嫂逢人就诉苦的弱者的软骨头劣根性,在这个“我真傻”的故事独白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鲁迅先生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国民能真正站起来,不再寄希望于博取别人的同情与怜悯啊!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祝福》中的“事件”很多,作者通过选择适当的叙事者,对所有情节、事件作恰当的剪裁,使小说繁简适如,产生了巨大的审美效力。在短短的小说篇幅中,容下了如此多的内容,并能强有力地叙述一些经典情节,刻画出好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就是信息”这样一个艺术文本经典,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的艺术功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