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刘铄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六十四回对“五美吟”有脂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很显然,曹雪芹不可能写什么“十独吟”。所谓“十独吟”,其“十”,应是指《桃花扇》第十出戏,其“独吟”,应指柳敬亭独坐书场自吟自说,鼓板铿锵。侯方域走来,以为有人在听他说书,及至进去一看,只见柳一人在内。二人相见,不禁哈哈大笑。脂批“十独吟”即为点出《桃花扇》这件事。此外,笔者认为“五美吟”应是指《桃花扇》第五出戏中的“香扇坠”诗。由于李香君诨名香扇坠,所以此诗是咏李香君的,因之可称之为“美人吟”。这应是“五美吟”的隐义。

《桃花扇》第十七出“拒媒”,写南明新高官田仰欲出高价娶李香君作妾,被李严词拒绝(李当时为侯方域守节)。马世英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以为瞧不起他手下的官员,又在阮大铖怂恿下,马命人为田仰强娶李香君。但李抵死不从,闹得不可开交。李的“妈妈”李贞丽只好代替她嫁了田仰。但田的嫡妻极为悍妒,容不下李贞丽,田只好将李赏与一老兵为妻。李贞丽已厌倦烟花,甘心与老兵白首偕老。这件事可称为:因马、阮伏下李贞丽与一老兵白首偕老的结局。但《桃花扇·尾声》称马、阮为“麒麟楦”,因之此事可称为因麒麟楦伏下李贞丽与一老兵白首偕老。这应是《红楼梦》中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来历。那么为何称李与老兵为“双星”呢?原来李贞丽与老兵以船为家,二人共住黄河漕标报船上,老兵的职务是沿河传递文书。根据《荆楚岁时记》:张骞乘槎寻黄河源,竟进入天河,见到牛郎织女。从那以后,词章家多以为黄河与天河相通,黄河也就是天河了。李贞丽与老兵共居黄河上,就象牛郎织女不受天河限制,在舟中团聚永不分离一样,这就是“白首双星”的真意。

《红楼梦》有许多改头换面的《桃花扇》内容;许多脂批也都暗指《桃花扇》的某些内容,以上所举仅是个别例子而已。第一回有批语:“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当是指这种情况而言的。

《红楼梦》中还有多处悼念崇祯皇帝的地方。今举两例:其一、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写宝玉于清明节祭奠亡人的日子对着一棵大杏树烧纸作祭奠。从表面看,烧纸的是藕官,而且也不是对着大杏树,但从宝玉的话:“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纸钱,不可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请了这白钱,巴巴儿的和林姑娘烦了他来,替我烧了祝赞。……”这就点出是宝玉对着大杏树烧纸作祭奠了。那么祭奠的是谁呢?我们知道崇祯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树上。过去皇帝所到之处称为“幸”某处,崇祯吊死在一棵树上,不仅是“幸”这棵树,而且是“大幸”这棵树了。书中所谓的“大杏树”,其实是“大幸树”的谐音。宝玉对着这棵大杏树(大幸树)作祭奠,表明所祭奠的就是崇祯皇帝;其二、第二十六回薛蟠于五月初二日宴请宝玉。书中却说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差错绝非作者失误,因为《红楼梦》是作者耗费十年功夫才写成,而且经脂砚斋反复阅读并加上批语,怎能出现如此大的差错呢?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了祭奠崇祯!我们知道崇祯死于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按旧习俗,人死后每隔七日为忌日,要祭奠一次,至七个七日为止。那么崇祯第一个忌日为三月二十六日,第二个忌日为四月初三日。书中将五月初二日的次日,即五月初三日,说成是四月二十六日,暗示月份应倒退一个月,也就是说五月初三日应为四月初三日;四月二十六日应为三月二十六日。这就完全符合崇祯的两个忌日了。所以薛蟠为宴会准备的鲜藕、西瓜、暹罗猪等物品,是为祭奠崇祯用的,因为这些东西适合作为祭品用。作者祭奠崇祯为什么在其忌日,而不在其死亡的日子即十九日呢?很显然,这是因十九这一日子太敏感,易使人联想到崇祯之死的缘故。顺便指出,林黛玉哭泣并口占《葬花吟》,以及所谓的“饯花节”,都是在四月二十六日,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下面我们研究《姽婳词》的反清用意。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的“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是一节很激烈的反清文字。《姽婳词》的故事应出自《聊斋志异》卷四的《林四娘》或《池北偶谈》中有关林四娘的叙述,这是因为《姽婳词》中的人名、地名与上述两小说相同。从成书年代看,在曹雪芹生活年代,《聊斋》与《池北偶谈》已在社会上以抄本形式流传,曹雪芹是一个爱读小说、杂书,怕读八股与圣贤文章的人,他能读到这两本书是无问题的。我们将《姽婳词》与《聊斋·林四娘》对读,就可看出曹雪芹是在辱骂清朝军队。为什么呢?因为从《聊斋·林四娘》看,林四娘是死于清兵,这是无疑问的,而《红楼梦·姽婳词》的林四娘却是死于“流寇”,如此看来,曹雪芹岂不是明指清兵为“流寇”了吗?书中说:这些“流寇”不过是“黄巾”“赤眉”之流,这是借“黄”“赤”点出清军八旗的旗色来。曹雪芹为什么称清军为“流寇”?原来清朝在灭明之前,尚不具备吞并明朝的实力,但却利用明朝的腐朽,曾数次派遣一旅之师进入明朝疆域,进行烧杀虏掠,破坏明朝经济与动摇民心。这支军队寻找突破口,到处流窜,曾经深入到山东境内,称其为“流寇”是恰当的。根据有关史料判断,林四娘之死应发生于清世祖初年清朝藉没衡府时,她应是自杀而死的,因此《姽婳词》写林四娘率领女兵与“流寇”作战,并且全体牺牲,都是属于虚构,其用意是号召汉族人民起来反抗清朝,宁死不做亡国奴隶。林四娘故事的虚构性可从“姽婳将军”这一怪名词看出来,它显然是“鬼话将军”的谐音。曹雪芹虚构这一故事,并使林四娘之死好象发生于明末,这是为了便于暗骂清军为“流寇”,并借当时农民义军之乱,以规避文网的缘故。

《姽婳词》林四娘的故事不是一个孤立的、与《红楼梦》主文无关的小故事,而是借红楼人物的影射而贯穿全书。在此须将红楼人物的影射特点简略提一下。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既然是反清与悼明之亡,因之,书中小说人物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思想来作表演的,他们都是虚构人物,分别代表着一些明亡之际的政治历史人物。由于《红楼梦》主题思想犯清朝之大禁,所以这种人物影射十分隐晦,只不过在某件事上、某句话上、从人名诨名上、从第五回他们的判词与十二支曲上,等等,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轻轻点一下,使心有灵犀的人看出这是说的谁而已,绝对不是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事影射、处处影射、好人影好人、坏人影坏人、男影男、女影女,一影到底,如果这样的话,《红楼梦》怎能逃过当时严厉的、鸡蛋里也能挑出刺来的文字狱这一关!所以红楼人物的影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影射。今以贾宝玉的影射作例子,简单地说一说,以略窥其特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