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论《红楼梦》中的艺术美

徐弢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论《红楼梦》中的艺术美

一部《红楼梦》不知写尽多少人情世态、儿女情长,读罢令人拍案叫绝、荡气回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自它刊行二百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直到今天,人们还专门为研究它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称之为“红学”。由此可见,人们对它是如何的推崇,对之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也是长盛不衰,有增无减。

作为一部古典小说,为什么《红楼梦》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它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它是如此的神奇,以至有那么多人都在读它,试图解其中的难解之味?笔者试图从考察《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出发,探讨该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真正地体会这部著作的伟大和神奇,瑰丽与不朽。

一、梦幻神奇的意境美

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大花园中的一株奇葩,它孤高傲视,目下无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断臂的维纳斯,具有动人心魄的残缺美。的确,无论怎样地比附,对于它来说都不过分。因为《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有着绝对的精彩和动人的神奇。

《红楼梦》一书以“梦”为名、以“梦”开始、以“梦”结束,并且全书大约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据说有二十六个梦,这些梦星罗棋布,贯穿其中,浑然一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境美,从而为全书罩上了一层层梦幻离奇的神秘色彩。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不仅是个诗的国度,而且更是梦幻的国度,我们的文人自古以来就对“梦”情有独钟,具有很深的梦幻情结。大家谈梦、解梦,占梦,圆梦,试图揭示梦的秘密。既有古代的周公解梦、庄生梦蝶,又有后来的“黄粱一梦、南柯梦”;既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又有苏东坡的“人生如梦”等等,不能尽举。大家似乎都对“梦”这一奇怪的生理现象十分感兴趣。而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正是继承了写“梦”这一悠久的传统,并且把它提升到小说创作主题和形式的层面,化梦幻为主题、以梦说事、以梦证事、以梦园事,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大观园中女儿们悲惨的命运以及整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从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梦到底是什么?梦的本质何在?根据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解释,认为梦是一种正常的人的生理现象,它主要反映人们头脑中的无意识,是人的无意识和本能的歪曲的表现形式。但是无意识本身又是什么?科学家们的意见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梦到底是什么意见是不统一的,人们不知梦为何物。因此,在古人看来,梦就更加虚无缥缈,很难解释清楚,这就使得梦这一形式本身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形成典型的意境美。在《红楼梦》一书的开头,作者写道“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是隐去,而借‘通灵’之说……”(第一回)很明显,为了某种原因或需要,作者是故意采用梦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将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存焉(贾雨村)。作者不能实话实说,而只好采取荒唐的梦幻和通灵之说,这就为整部小说披上了朦胧的面纱。这样的梦幻形式,一方面虽然使人对事实捉摸不透,造成了一定的理解上的障碍,但是却从另外一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境美。小说本来就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嘛。或许,小说采取梦幻形式更能表达和抒发作者心中的想法和感情。不仅如此,小说的一开头还写到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从而交代了宝玉(无材补天的顽石)的由来。这些神话和传说都为全书增添了梦幻和神秘的感觉。作者不但借用了神话,而且还编造了专管人间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并且与“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形成参照,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缩影,一虚一实,虚实相间,虚指导实,实反映虚,真是相得益彰,魅力无穷。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不仅是“太虚幻境”门口的对联,而且更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意透漏。真假相间,有无相随,如梦似幻,似梦还真。作者追求的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朦朦胧胧的艺术效果。这正如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曾经就绘画的创作时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谈艺录》)我们可以把齐白石先生的这一观点拿过来说明《红楼梦》的艺术审美。《红楼梦》一书的整个艺术创作都在似与不似之间,真就是假,假也就是真,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梦幻迷离的境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的感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红楼梦》具有如此大的魔力,以至人们试图揭示其中的种种谜团和奥秘。因此,《红楼梦》的梦幻的意境美是全书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和审美感受。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美

语言的形象生动是《红楼梦》一书中的又一大艺术特色。可以这么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的语言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曹雪芹非常娴熟地驾驭着语言去描写各种各样人物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据统计,全书一共描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并且每人的语言都不一样。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曹雪芹是非常熟悉的。不仅如此,曹雪芹还按照个人的个性,刻画了二三十个形象十分鲜明和逼真典型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等等。这些不朽的艺术形象,几百年来,人们至今耳熟能详。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在曹雪芹看来只需一首《西江月》就可以概括,如其中的“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不通世务”“僻性乖张”等词,就活生生地将一个侯门大公子哥的性格特征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象林黛玉的形象用“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心比比干”“病如西子”十几个字,一个聪明伶俐而多愁善感的病美人也就鲜活地表现了出来。王熙凤的形象刻画更是再鲜明不过的了。一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纯未启笑先闻”,将一个掌握当家大权的时刻讨好贾母的凤辣子的形象形容的没地说了。真是未谋其面,先知其人。甚至有人说在整部书中,也数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最成功,其实,这些说法都不为过。其他的许多的人物描写也是十分成功的,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也带给人们以一种美的享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