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吴礼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师说 > 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为什么要这样补足呢?原因很简单。如例1,文章第一句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接下来当是“学者”如何;但行文却陡起波澜,说“师者”如何;而后文又接着谈“学者”如何,这便出现了前后不衔接,故而作如是改。再如例4,行文至“吾师道也”文意即足,从逻辑上看这后面的几句话都属节外生枝;但把这些说法变形后移至第二段相应的位置,则行文也就文显意畅了。当然改后行文的波澜与突兀也就谈不上了。这就是互文与错综及赋排修辞的妙用。其实有人已经指出过这种用法,如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改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只是限于句子间而不及段落间罢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经“删削”后的样式,果然行文波澜起伏,奇崛雄劲。这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观赏”效果。

现在再按照补足后的文意来看看有代表性的两种结构划分:

甲、通篇只是“吾师道也”一句。言触处皆师,无论长幼贵贱,惟人自择。因借时人不肯从师,历引童子、巫医、孔子喻之,而作此以倡后学。([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

乙、前起后收,中排三节,皆以轻重相形。初以圣与愚相形,圣且从师,况愚乎?次以子与身相形,子且择师,况身乎?末以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相形,巫医、乐师、百工且从师,况士大夫乎?公以提诲后学,亦可谓深切著明矣,而文法则自然而成者。([宋]黄震《黄氏日钞》卷五十九

例甲“历引童子、巫医、孔子喻之”,结构虽明,但因误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作“一篇大纲领”而又坚持“总是欲李氏能自得师,不必谓公以师道自任”的认识,所以只好把“吾师道也”当作文章的主义了。例乙把“圣与愚相形”简单地与“童子”“巫医”并列,却不知“‘师道不传’,及‘耻笑’等字,是着眼处”。(据[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七

至此,我们可以谈谈文章的结构了。文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实辩正“道”与“惑”之理,一正一反,将“必有师”之理讲明,此系立论;行文至“其皆出于此乎”,在于“从师”与“耻师”的后果比照,为“今之学者”敲响警钟;此系针对。此为文第一段。再下三层分而言之,其中“耻师”者二,“从师”者一。此为第二段。最后一段收结全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