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扣紧课标 用好教材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陈宏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第一单元 > 扣紧课标 用好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成了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一课程资源中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源因子就成了我们教材处理的重点。

高中新课程必修课1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在单元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我把总体目标中的三个目标列为这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一、积累·整合

1、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这一单元我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是诗歌学习鉴赏的主要方法。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当然有些诗歌是用来表现哲理道理的。在教学中我首先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是如何组合形成一个个意象群,然后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意象组合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前三句,我先引导分析此处刻画了一个在寒风中独立于湘江边的思考者形象,然后引导从“寒秋”、“湘江北去”的意象中领会孤独的情感特征;接下来七句,先引导把握由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然后引导把握这个意象群由“看”字总领,刻画了一个醉心于湘江秋景的人物形象,接着引导从这个意象群和这个醉心湘江秋景的形象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接下来的三句,先引导把握由“怅”“问”塑造的一个抒情和忧思的形象,然后引导领会作者想通过这个形象表现自己对祖国命运的的忧思。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他掌握多少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上,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力求结合诗歌作品,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让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我引导学生感悟毛泽东的民族忧患意识、民族责任感和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树立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再别康桥》,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校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思想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堰河、对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和关怀弱势群体。

二、感受·鉴赏

1、揣摩语言,领悟意蕴: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最基本的切入口。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品味。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独”写出作者思考的深沉和精神的与众不同;“万”、“层”分别摹出了群峦叠嶂、树木繁茂之态;“遍”、“尽”、“透”分别绘出了红与绿的彻底、深透;“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然后由字到句子、由句子到段篇领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想象力和审美力也是高中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湘江秋景的绚烂、雨巷的空蒙、康桥的妩媚等都是我们进行想象力和审美力训练的好材料。

2、参悟人生,热爱生活: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高中生正处在生命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培育他们正确的自然意识和人生意识。《沁园春·长沙》中湘江两岸秋景的绚丽热烈、《雨巷》中雨巷的迷蒙悠远、《再别康桥》中康桥的富丽妩媚等都是我们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绝好素材。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美与乐观的自信的人生态度、戴望舒在《雨巷》中表现出来的在苦闷的人生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卞之琳在《断章》中表露出来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风景装饰别人的人生、郑愁予在《错误》里咏叹的美丽而又寂寞的爱情,这些都是多彩人生的一个个侧面,我们要通过引导让学生领会人生的多彩多姿,懂得社会正是由于有了丰富的人生形式才会充满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思考·领悟

1、树立人生理想,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通过思考和阅读,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利用语文课程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体现在这一诗歌单元中的情感和思想都是非常可贵的,如果引导适当,它们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绝好的课程资源。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沁园春·长沙》中的伟人情操体会到个人应有社会责任感,从《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体会到感恩思想的可贵崇高,从《风雨》中体会到忧怀苍生的胸襟的旷远,从《错误》中体会到对无助人应有适当的同情悲悯、对弱势群体应有适当的关注同情。

2、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首先,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阅读材料,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善于发现错误,形成运用与恰当提问和论证评估相关联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