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宁高级中学 汪振学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鸿门宴 >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可重点分析项羽这一人物。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三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文(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已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板书文题)

二、作者简介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

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简介

“陈涉起义”、“楚汉相争”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朗读课文

五、对照注释,将文言知识分类归纳

1、通读、正音。

2、找出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词类活用现象。

⑴ 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⑵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⑶ 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⑷ 范曾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⑸ 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⑹ 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⑺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⑻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

⑼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⑽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⑾ 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⑿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⒀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⒁ 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⒂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⒃ 不义也(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4、古今异义:

⑴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⑵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⑶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⑷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另外,“山东、河南、河北”也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5、一词多义(课后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⑴ 因:(例句出处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