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用品

学生部分

烧杯(热水)4个,漏斗、洗耳球(或气筒)4套;烧杯(冷水)4个,大试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灯4个,试管夹4个;火柴8盒,小蜡烛16支,白磷若干。

教师部分

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可燃物的燃烧,能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二、问题和猜想

:可燃物燃烧会发出什么现象?

:下列反应都会伴随什么现象?

C+O2

CO2;4p+5O2

2p2O5;S+O2

SO2;3Fe+2O2

Fe3O4

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燃烧、可燃物,进而猜想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

三、实验与探究

:将装有白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满足了哪些条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还能燃烧吗?

:你准备改变哪个条件?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其中一个把白磷直接放入热水中,另一个把白磷放入试管,再把试管放入冷水中。

: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实验并观察现象。

:你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要想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三着缺一不可。

:我们把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着火燃烧呢?

:如果给白磷补充上那个条件,白磷能燃烧吗?

你准备怎样为白磷提供那个被改变的条件?

向热水中的白磷补充空气,可以使用洗耳球连上漏斗,然后罩住白磷,效果特别好。有学生提到,需要“送气机”,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送气机。

:选择适当的方法,补充条件,实验并观察。

:有什么现象?你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只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水火也相容!

四、讨论和交流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我们怎么熄灭火焰呢?

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一定能燃烧。

:灭火有哪些措施?“灭”字头上的“一横”起什么作用?

:熄灭小蜡烛。

:你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运用了什么措施?

: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灭火。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如果把碳酸钠和浓盐酸放入瓶子里去,会是怎样呢?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装置起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介绍。

五、练习和巩固

1.“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实验时,如果不慎把酒精洒在实验台上并燃烧起来,我们可以用湿抹布扑盖。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炒菜时油锅内的油不慎着火,灭火的方法挺多:

1)盖上锅盖,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把菜放进去,也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林砍掉。这样做为什么有利于灭火?

5.烧不坏的手帕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将一块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等酒精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竟然丝毫无损。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六、情感交流

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触?

板书设计

实验说明

1.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分别探究氧气和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2.白磷燃烧后,要塞上橡皮塞,以减少白烟扩散。

教学后记

用学生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设计和方法的确定上,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