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盐化肥简析与教学建议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

本单元还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延伸。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单元教学建议:

1.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化学知识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象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石灰石等,特别是食盐,更是天天接触的东西。课堂教学就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盐,再通过教材的阅读,使学生从盐的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由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

化肥是农村学生常见的物质,其中无机肥料的有效成份都是盐类物质。教学中可以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化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动机。

2.让学生学习规律性化学知识

课堂教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本单元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原理与方法、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各类物质之间反应的规律、物质分类等规律性知识。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这里“教”是条件,“学”是关键。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个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的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知识

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例子。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多列举一些,如盐水漱口防治口腔炎症、预防感冒等,以开阔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对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的教学,主要是把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从而由物质的性质去发散分析物质的用途,再由实践确认,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习惯与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的“活动与探究”;氮肥的简易鉴别资料的学习以及“调查与研究”家乡近几年来使用化肥的情况(包括品种和用量),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情况等,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对当地化肥使用是否合理提出看法和建议的活动。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运用及价值。

地处农村或靠近农村的学校,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补充一些具体种类的化肥、农药的应用知识和技术,使学用结合。也可以结合生物课的学习,开展化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课外探究活动。

注意利用对有关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原有问题、促进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同时,往往又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因此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4.用教材教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中”的“讨论”是学生动手实验前的必要准备,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应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盲目地“照方抓药”。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例如,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倒入过多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易迸溅。另外,如果粗盐溶解后产生沉淀过多,应提醒学生: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在生活中利用碳酸钠较多的是它的碱性──去油污;在生活中利用碳酸氢钠较多的是也是它的碱性──用作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教材中有意回避了这一点。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涉及水解问题。在教学中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可以简单告诉他们这两种盐溶于水呈碱性,不宜过多、过早讲述盐水解的知识。在这里留下一点悬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