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初三 绪言 知识详解

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常识性介绍。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会判断一些容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二、知识要点;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③实质:物质结构不变,物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④伴随现象:外形或状态改变。

(2)、化学变化:①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③实质:物质结构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变、进行重新组合。④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其依据只能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 电灯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3、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性、展性等十三个方面。

(2)、化学性质:物质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物质的毒性、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方面。

(3)物质的性质是指某物质能够……、可以……;物质的变化是指某物质在……、在进行……、经过……。

4、 化学史: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

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制火药、造纸、烧瓷器。

5、 观察实验的要点: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 仪器、装置、方法、条件的控制;

(3)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6、 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1)、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2Mg + O2 点燃或加热 2MgO

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 +水 + 二氧化碳

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加热可以用△代替)

现象: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有液滴、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3)、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 + 水+二氧化碳

NH4HCO3 加热 NH3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有刺激味气体产生(氨气)、试管壁有液滴、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教学要求依据层次高低分为:

1、知识要求:

常识性介绍:对所学习的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实验要求:

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