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小马过河课堂教学改革

四年级语文组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 小马过河 > 小马过河课堂教学改革

一个故事,一点思考

一天,一匹老马让小马独自去磨房磨面,小马驮着麦子出了门。走啊走,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能过河吗?小马为难了。这时,河边的一头老牛告诉它,河水不深,刚没小腿,能趟过河。可是,当小马刚抬腿下河时,一只松鼠拦住它并警告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还说前些天这里曾淹死过一只松鼠。怎么办呢?小马只得跑回家问妈妈。妈妈问明事由之后,反问道:“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你想过他们的话吗?”接着,它继续开导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于是,小马又来到河边,小心下河,摸索前进,终于趟过了小河。最后,小马终于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是一个传统而有意义的故事。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时常会想到这个故事。我们很赏识“老马”,赏识它有胆有略。它不仅放手让小马独自外出做事,而且在小马遇到问题求助时,没有呵斥,也没有直诉答案,而是诱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正是这样,小马通过“听听、想想、试试”,不仅知道了小河的实际深度,更是学到了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小马而言,将终身受益。

回过头来看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可以说,众多问题就是产生于师生缺少“小马过河”的精神。教师受教学观念的影响,受指挥棒的束缚,缺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胆略。为了应试,生字教学面面俱到字字讲;阅读教学讲讲问问满堂灌;语言训练扶多放少机械做;作文指导更是统一命题,统一材料,统一布局,甚至背“范文”代练笔。而学生缺的是探究问题的习惯和品质。他们说话给控制,思维受限制,个性被埋没,至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更是锣鼓声密影稀疏,较多的是纸上谈兵而已。

读《小马过河》故事,看今朝教学现实,令人深思。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尝试教学探究”为子课题,以如何“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为研究内容,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一个课题,两点认识

1、课题诠释。“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这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实它就是尝试教学,确切地说是尝试教学的延续和发展。然而,这又是一个值得再研究的课题。首先是,课题本身具有不朽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从人的认识规律上讲,它体现了一个道理:人们的认识从实践开始,即必须由认识者本人亲自去进行,别人不能代替。尝试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自己去“试”,意在通过反复“尝”,反复“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到位,学在点子上;也使所学知识在学生脑子里留下较深的痕迹。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对此曾精辟地分析说,这两句名言的“潜台词”是“知不足,然后学;知困,然后教”。尝试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知不足”、同样,让教者知其“困”,“然后能救其失也”。另外,从学生年龄特征考虑,“让小马自己试着过河”这一尝试性教学,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孩子们都会感到新奇,他们常常不满足于从成人口中获得现成答案,他们喜欢比较自由地去摸一摸,闻一闻,做一做。探索、尝试,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奋点”重要方法。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素质教育对培养人的要求相一致。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探究型人才。尝试教学本身有利于培养探究型人才。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放后扶,精讲多练,是尝试教学的基本思路。学主在自读自练自悟中,不受他人的干扰,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会各不相同。那么,不同的学习思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又会带来不同的理解,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各不相同。这些,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的人云亦云现象,为学主的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机会。

再次,从尝试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它不再局限于课内语言文字的书面练习。在当今这个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里,把语文学习限制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或者是把语言文字的练习限制于一些书面作业上是不理智的。社会需要思维敏捷、信息敏感、能辨善解、能写会算,敢闯能创的全能人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地;社会的需求也正是我们教学改革方向。“让小马自己试着过河”课题研究中的“河”,是语文浩瀚之河,语文教学的外延虽不能罢问于生活的外延,但是,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之外延。我们教师的的责任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过河本领,日后好独立遨游语文大河之中。因此,我们让“小马”尝试的范围是比较广阔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2、基本思路。“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课堂教学基本思路:

一点尝试,三点收获

1、构建学卡引路,学生预习充分有了方向

多年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课前预习比较充分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和学生经常在主动的状态下为上好每一堂课而努力,这些年的实践,让我们悟出了“师生共同带着教材走进课堂”是一条值得研究的教学思路。

所谓“师生共同带着教材走进课堂”,就是在课前,教师不仅重视自身备课,更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预习,让他们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走进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交流新课知识。为此,我们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自学五步曲”。

(1)我学会的生字-新教材到了四年级课文后面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学生要学哪些生字,由学生自主决定。我们设计这一步意在诱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重点地选择内容选拜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在理解词义上鼓励学生经常阅字典。

(2)我读懂了-意在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地想方设法去获敢课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课文大意,或与课文有关的人物事,或是一些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我有疑问-这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场所。意在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问,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向教师挑战,培养探究精神。

(4)我解决了第几个疑问-意在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在释疑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并掌握知识,打开思维之门,在创造性学匀中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

(5)语言直播厅-那是学用结合的一片田地,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小练笔。读了《创造奇迹的人》,写一写“海伦,我想对你说”;读了《留住今大的太阳》,谈一谈“读后的体会”……意在先练后学,边学边练,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有利于后一步学习中的自我调节。

学生在预习中,既是熟悉课文,自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衡量自己能力的过程,因此,无压力而受学生喜欢,有实效而得教师垂青。

2、营造角色氛围,学生学习轻松有了实效

兴趣是学生能够维持刻苦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在尝试各种教法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角色扮演别有钟情。于是,我们在许多课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角色氛围,让学生在尝试某种角色的过程中,学习课文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较有成效。

(1)尝试“小辩手”角色

创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融合一起,成为共同学习的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师生共同操作的训练题,有时故意在教师的作业上留下一些“不足”,供学生质疑争辩。

(2)尝试“小导游”角色

《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赵州桥》、《观潮》等课文均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了解到文中介绍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又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我们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习语文的实用性出发,设计了“人人学当小导游”的教学思路。教学《赵州桥》,在熟悉教材,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教师让学生扮演“小导游”,抓住赵州桥历史、坚固、美观等特点,改变课文语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如教学《观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播放电视剪辑录像:铃声一响,教师例播放录像,由美丽的画面将学生带进课文,让他们通过画面感受钱江潮的壮观,以饱眼福。在基本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走进面面,当一回小导游。此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课内课外了解到的有关钱江潮的信息,先个人准备,再小小组交流,然后自告奋勇上讲台随画面分景点解说。就这样,学生在扮演“小导游”的角色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进行了语言实践,在语言再创造中学习了语言、增强了创新意识。

(3)尝试“小老师”角色

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那些低中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是至高无上的,当一回老师,过过“老师瘾”是学生比较喜欢做的事。基于这一点,我们尝试了“人人是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古诗二首》,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我们将“只求读背,不求甚解,扩展阅读”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课前,请学生充分预习,读通诗句,以查字典等方式初步理解课文,同时各自再准备一首古诗作为自己的“教材”,作好“讲课”准备。课中,老师带学生学习课文《从军行》后,进行小小组扩展学习,即由学生轮着做“小老师”,教学各自准备的古诗,最后以读背为主进行大组交流。课后,请学生将各自准备的古诗默写于彩纸上,自查无误后,自行贴入《小小诗会》专栏。

因为是孩子们喜欢的事,所以人人做得很投入。课前,“老师”们精心“备课”,寻找古诗,查阅资料;课内,“老师”们认真“教学”,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课后,“老师’们欢聚《小小诗会》前,欣赏伙伴作品,相互商榷“教艺”,推敲排版效果,真是教学相长也。正因为这样,古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两课时的容量不再是两首古诗,而是比较轻松地学到了一组古诗。其中,更是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在似乎是游戏的教学活动中人人有所收益,人人有所提高。

(4)尝试“小主编”角色

在当今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大量搜集信息的同时编制各类小报。在这时,人人都是“小主编”,学习《白银仙境的悲哀》,学生编制了《环保小卫士》小报;学习《迷人的树袋熊》,学生编制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报;学习《摇花船》、《扬州茶馆》、《泼水节的怀念》,学主们编制了《中国民风民俗》小报,等等。小报的编制有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有补充某一课教学内容的,也有一个单元的知识归纳和整理;有摘抄的文章也有自己的作品,并配有相应的画面。编制小报、处理信息,需宴广泛阅读,需要对课文及其它读物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表达形式,因此,尝试“小主编”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意识的过程。

(5)尝试“小作者”角色

叶圣陶先生普经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他认为;掌握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了解教材内容,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起码标准”,而通过教学,在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然而,作文又是一件使学生头痛的事。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我们不仅注意选择教材,选择读写结合点,更注意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在“大作者”风范感染下,尝试“小作者”角色。教学《奇妙的橘子皮》时,让学生细读描写橘子皮的奇妙之处,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生活中的奇妙发现。最后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学着书上的写法,写一篇《我的探索》。教学《迷人的树袋熊》,让学生读懂课文写法上的不同,一是作者的叙述,一是树袋熊的自述,学懂后,让学生也试着一自述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自述》。这样学生既学懂了课文,又自己学会了写作。教学《赵州桥》,让学生读懂读好在记叙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的时候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介绍的,也试着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物件,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叙述具体。

学习课文“例子”,尝试“小作者”角色,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表述,这是模仿习作。它既符合小学生爱模仿的天性,也满足了学生的发表欲。同时,由于有范文作例,难度降低,成功机会增大,学生从自己写作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信心,习作的心理障碍也就减少了不少。

3、扩大教学空间,学生学习宽泛有了后劲

当今之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学习语文的时空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自然也不再局限于一本教材。开阔学习时空,拓宽学生视野,创设语言实践活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中,不仅重视课前“尝试”,让学生“带着教材走进课堂”,而且比较重视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出教室,走上社会”,意在让“小马”们在课后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继续尝试“过河”。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在于信息高速流通和大量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个体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也将决定着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一定知识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懂得自身潜力开发的意义和可能,才能学会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才能适应这个信息社会。这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尝试“信息员”工作,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迷人的树袋熊》,指导学生搜集关于树袋熊生活习性的资料;教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搜集巴金生平、“鸟的天堂”近况,以及设计导游词、怎样使“鸟的天堂”更美丽等:教学《赤壁之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曹操、周瑜、黄盖的各种信息,搜集三国时期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故事;教学《家乡的桥》,指导学生搜集松江的古建筑、古文化资料等等。

学习语文的时空扩大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敞开了学习语文的内因大门。同时,课外的广泛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所学,也因见识增长而加速了语文能力的提高,长期如是训练,“使其趋向于鼓舞,心中喜悦”,“日长月化”,“其进不能己”。

“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本身是一种尝试。它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行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后运用中自觉充实、巩固课内所学;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内学习中积极担任各类角色,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尝试,带来了成果,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做到“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保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学习负担;如何进一步加大学生课堂活动的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何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弹性作业,以适合个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等。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教学研究将随之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我们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