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认识生活 探究生活──《识字二·菜园里》教学案例及评析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七小学 王庆兰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 菜园里 > 认识生活 探究生活──《识字二·菜园里》教学案例及评析

【建议思考的问题】

1、如何体现“教育即生活”。

2、怎样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案例描述】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不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 ,有白菜、有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及,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不对了,这是我们正在上一年级的语文课。

上课了,我说:“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我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我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我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我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我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我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qie zi”、“qie zi”、“que zi”,我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e zi”读成了“que zi”。我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e zi’,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e zi’,全班齐读。”

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

“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我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学生纷纷举手。

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我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是长软,像根 子。”

“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我的精心备课,上了一堂非常有趣而又有实效的语文工课,我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选择了参观校园的小菜园,学生装通过 亲自观看、手摸,思索,认识了蔬菜的特点,掌握了书本知识,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 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这样的语文课我以后还要试着多去实践,挖掘教材资源、课外资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观察的能力。

【课后点评】

生活是教学的资源,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教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法明显地分成了认识 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菜就是卷心菜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