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让生活与语文共舞──《识字二·菜园里》教学案例及反思

浙江省岱山县蓬山小学 李佳红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 菜园里 > 让生活与语文共舞──《识字二·菜园里》教学案例及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只是师生在特定的课堂中对于某个文本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而我们认识的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文本不只是一个用来借助的剧本,应该转化整合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虚拟生活场景中,师生一起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加深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交流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菜园里》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将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9个词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学习目标是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情景描述】

〖片断一〗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学生:想

老师:这些礼物就摆在教室的四周,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摸一摸,玩一玩?

学生:想

老师:好,请孩子们到教室里找自己最喜欢的蔬菜看一看,摸一摸,玩一会儿,要记住它们的名字,玩完了从菜篮子里取出识字卡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老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礼物好吗?下面我还要请你们看一段录相。(播放菜园里录相)聪明的孩子们,请告诉老师,礼物是从哪儿来的呀?

学生:菜园里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菜园里》)请大家一起读读。)

老师: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

学生:“南瓜”、“南瓜”……

老师: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准确地齐读)南瓜

(接着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

(简评:生活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也就失去了活力,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给孩子的学习历程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接受生活的感染与召唤。)

〖片断二〗

(引导学生理解“萝卜地下捉迷藏”的意思:)

老师:同学们玩过捉迷藏吗?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答后用课件显示捉迷藏画面。)

老师:孩子们,我们为什么找不到萝卜?

学生:因为它藏起来了。

老师:藏到哪儿去了?

学生:土里

老师:怎么才能找到它呢?

学生:从土中拔出来。

老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蔬菜在和我们捉迷藏吗?

学生:红薯、土豆……

老师:是啊,这些蔬菜都喜欢和我们捉迷藏,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它们。

(引导学生理解“南瓜越老皮越黄”的意思:)

老师:这儿有两个南瓜,一个是老的,一个是嫩的,孩子们看一看,能分出哪一个是老的吗?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南瓜越老皮越黄。

老师:现在,请大家来摸一摸,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还可能得出南瓜越老皮越硬的结论,这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精神。)

(简评: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自主感知,探究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

〖片断三〗

老师:我们来办一个蔬菜商店,请孩子们把自己或爸爸、妈妈帮助准备的蔬菜和蔬菜图画摆到桌子上。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卖菜的同学。卖菜的同学必须要能说出你卖的蔬菜的名字和特点。找一个学生到各小组去买菜,比一比哪个小组学生认识的字和蔬菜多。

老师:愿意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和蔬菜的吗?(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给予表扬。)

老师:大家已经和蔬菜交上了朋友,下面我们让自己喜欢的人也和蔬菜交个朋友好吗?请把你们准备的蔬菜图画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送的时候要说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愿意让蔬菜回到黑板上菜园子里的同学可以把画贴到黑板上。

(简评: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教师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学习。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反思与分析】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强调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我在处理这份教材时,通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发现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影响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决定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悟文本。

一、生活导入,贴近文本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片段1中,在教室四周摆放一些蔬菜,让学生去看看,去摸摸,去闻闻,直接将情景生活化,使学生不觉得学习的压力。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想认识的朋友。当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下,读准了字音,认识了蔬菜名,这时欢快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在玩玩说说中学会了观察,识记了生字,并提高了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

二、生活释疑,走进文本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的生活大都比较单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在片段2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飞扬了个性,明确了事理,发展了语言,感悟了课文。

三、生活再现,丰富文本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在网络中,通过“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链接”,也可以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跳转”。从而使语文回归于生活。与生活“链接”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可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员,接触更多的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育理应回归生活。在片段3中,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蔬菜,认识蔬菜,在情境中识字,将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空间,这些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有帮助的。

总之,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枯燥的,离开了语文的生活是乏味的。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生活的气息,只有生活之水常流,语文教学之渠才能常清。让我们的语文与生活共赢,让我们的生活与语文共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