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美丽的小路》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下册 > 美丽的小路 > 《美丽的小路》教学杂谈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心小学杨益兰】

课文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个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达到它,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这就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多下点功夫。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知识结构不足,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更谈不上将课文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将课文内容形象逼真的再现出来,通过教师感染性的言语,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只有学生化为文中角色,才可能绘声绘色地把课文表现出来。

例如,在指导《美丽的小路》朗读时,为了让学体会到小动物们在看到美丽的小路和肮脏的小路时不同的心理状态,并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我在教学课件中分别出示了两种不同的小路,一条是美丽的小路,另一条是肮脏的小路。并让学生说一说:当你走在这两条小路上时,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通过观察,言语的表述,学生的心里自然会有一些领悟,这就不难将课文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

【甘肃省兰州市秦安县教育体育局电教馆杨德科】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引导,给学生搭建参与探究,展示成功体验的平台。学生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主体。在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品味,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沟通都活跃起来,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可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不包办代替,也不强说硬灌,应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对学习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而学生发表交流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结果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肯定,鼓励与赞许。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让学生演一演(表演鹿先生和兔姑娘在小路美与不美时的表现),想一想(想像现实中的小路与美丽的小路的不同),画一画(画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体现获得成功时的喜悦。

【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桥二小徐浩】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进新课程·立足教材,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展开,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上也应探讨如何走进新课程。

立足教材,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同时全方位的的与学生、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是口语交际训练要鼓励每位学生大胆去说,对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赞赏。同时可组织学生通过开展辩论、演讲、故事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指导学生讲普通话的一些技巧,教他们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提高普通话的说话交际能力。

二是补充的课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造自主讨论的空间。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为了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结尾,可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做必要的介绍,再启发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小路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小路又变成什么样了,是怎样变成的呢?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不仅提高了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重庆市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吴报菊印小莉】

〖开发电教潜力优化语文教学·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电化教育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教育方法,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多媒体技术利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脑、影碟机等设备将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化小为大,变远为近,由静变动,使模糊的抽象事物变得清晰生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为一体,让学生亲耳听听,亲眼看看,亲身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教师和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电教潜力无限,只要教育工作者多多开发、利用,就能优化语文教学,加快语文课改的步伐。

新教材《美丽的小路》这篇童话具有对话多、生动有趣、情感变化大的特点,如果不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很难对美丽的小路产生深刻的印象,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不到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动画课件,画面是彩色的。第一组动画展现美丽的小路,逐步播放兔姑娘与鹿先生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由于小学生最喜欢看动画片,通过这种形式范读课文,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美丽的小路印象深刻,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对话,学生与课文融为一体,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第二组动画是展现小路的变迁,本来很美丽的小路上不知什么时候被过往的人们扔了一些垃圾,被兔姑娘它们发现,动物们一个个神态突变,发出了发自肺腑的呼喊,惊讶眼前小路上的变化。通过放动画让学生理解小动物是多么爱护环境,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乘机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动物,从模仿小动物的神态、语言中体会动物爱护环境的思想境界,从而明白了美丽的小路需要人们的关爱,这样突出了重点。第三组动画是动物们在鸭先生的带领下,清扫小路上的垃圾的情景,这真是一场动员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劳动欲望,真想和动物们一起去清扫垃圾,让美丽的小路重新回到它们的身边。此时,布置学生回家清扫房屋周围、街道路旁的垃圾,已是顺理成章、自然和谐,诱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沈红梅】

〖教学拓展,让语文课堂更开放·语文知识的拓展〗

《语文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个新词,代替了语文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语文能力”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的说法。《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任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加强指导,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就像达·芬奇画蛋那样,任何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的,而且基础打得越牢越深厚,发展的潜力越大。

1、词语的拓展:

⑴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语文知识拓展的“点”多“路”广,教师要善于捕捉拓展的切入点,巧妙设计相关习题,并且把握好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从感知入手,多“说”少“写”。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时,有位教师发现课文中叠词比较多,就设计了“照样子,说一说”的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感知叠词的用法。

花花绿绿高高_____平平_____干干_____

(散散)步(说说)话()书()手

打打_____做做_____听听_____唱唱_____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吴晓琼】

〖浅谈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兴趣,保持参与意识〗

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阅读教学中重文字、轻图画的陋习也沿袭了很多年。如今,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和国标本教材的使用,教师们又重新认识了“资源”二字,也认识到了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势不可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教材中的许多插图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表现事物的情态,小露珠笑盈盈,春笋娃娃眯眼咧嘴,蚯蚓一脸的疑惑……平添了几分童趣。因此,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进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

如《美丽的小路》一课,书上有两幅图,一幅图上的小路十分干净、美丽,另一幅图上的小路到处充满了垃圾,两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这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质疑──为什么同一条小路会穿上两件截然不同的衣服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中心校王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图引趣法〗

课文是用语言描写事件,通过图画把事件再现出来,加上语言的引导,课文一下子就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起来。借助图画,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的导入环节时,我便画了一条五彩路。出示几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谈所见、所想、所感,潜移默化中,使感知得以深化,图文并茂,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中心张海燕】

〖用好多媒体,趣化语文课·在教学中间环节运用多媒体,过渡激趣〗

低年级学生,注离力一般维持在20分钟左右,当学习进程过半之后,注意力很容易涣散。这时,需老师及时调控。我发现在一节课的后半段再恰当运用多媒体,学生不仅会顺利地完成后半段学习任务,而且还会起到激趣、导学、助学的作用。

在教学《美丽的小路》这课时,当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后,教师就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导入到指导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条绿树成荫,花草飘香,卵石铺地的美丽小路。让学生说说小路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是怎样写的,美美的读读。接下来播放了鹿先生、兔姑娘走过来的动画,并说你们看鹿先生、兔姑娘他们来了,看到这美丽的小路会说什么呢?让学生找到他们的话有感情的读出来。有了动画的使用,学生看画面、找句子、朗读,都变的很有兴趣,思维活跃,朗读也很快进入了角色,读得有声有色。在以后的小路脏了,又打扫干净了,兔姑娘、鹿先生在小路上是怎么说的导读中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以画面促朗读,学生读得有趣,教学效果很好。

【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周芳英】

〖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注重“创读”,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

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但怎样才能让它永远美丽呢?”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以《美丽的小河》为题,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是课文中那几个角色,也可以另找角色。)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编了美丽的小河里,有一种仙鹤博士发明的“净化鱼”,把河里的垃圾都吃掉了,河水清清的。各种动物在河边、河里又唱又跳的──多丰富的想象呀!让孩子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小学邵艳丽】

〖走进新课改·教材图文并茂、视觉新鲜〗

2003年的金秋,新课改如暴风雨般铺天盖地而来。经过近一年的风雨的洗礼,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新课改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改中的老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回首一年来的新课改工作,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一个字“新”。

打开学生一本本的新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册册都是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页页彩图相伴,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珍贵的科学、艺术或历史资料,不但充分发挥了图片在信息提供和激发兴趣方面的独特功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有益,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

我在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就借助图画阅读,让学生看插图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课文中有一幅小动物们扫道路的图片,当我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学生们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澡。”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淋浴。”瞧,孩子们早已把小路当作自己的伙伴了。在这样的氛围里,让学生们去读书,深情并茂的朗读再也不是奢望。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小学潘乐乐】

〖浅谈提高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其它训练活动。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美丽的小路》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福建省武夷山市实验小学俞丽华】

〖改革课堂教学 促进自主学习·带入意境,以演助读〗

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

如教《美丽的小路》一文第九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表演或朗读。再指名上台带着头饰分角色进行动作表演。即老师读课文内容,一学生扮演鸭先生,另外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兔姑娘和鹿先生。之后还让学生评一评谁演得好。这样让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地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芦浦小学黄祥纲】

〖因为说,才会说·创境──使学生乐于说·表演情境〗

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尽量多想办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说”。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以课文为蓝本,精心设计、组织课堂表演,提高学生的说话乐趣,活跃课堂口语交际的气氛。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在学生朗读成诵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课文。首先分三人小组自行排演,分别扮演鸭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教师巡视,各小组自荐、推荐几组进行汇报表演。通过小组排演、汇报表演,不但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也为学生展示口语能力提供了平台,更为理解课文“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题和培养合作精神创造了条件。

〖因为说,才会说·引导──使学生会说·说得有感情〗

我们知道: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会要求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如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些,同样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

《美丽的小路》这篇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把描写鸭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语言作为重点指导。如:“啊,多美的小路啊!”“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学生细细体会后,认为要读出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赞美、鸭先生的惊讶和决心。在学生练习分角色复述说话时,学生不仅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而且还能模仿朗读时的语气说话。

语句的快慢节奏以及重点词也是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老师在学生说话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学生“说”出节奏感。如学生分角色复述《美丽的小路》一课中的几句话,“啊,多美/小路啊!”“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不仅说得正确流利,而且还培养了语感。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勾山中心小学顾金球】

〖如何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创设情境,情感体验·激发危机感〗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小学生幼稚单纯,可塑性大,是非观念方向的影响及形成将伴随终生,而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目前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因此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渠道,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蕴藏着有关环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师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使环保教育普及率达百分之百。

儿童的心理情感偏向力大,幼稚的心灵纯洁无瑕,在每天生活的自然环境中一草一木都会引发他们无穷的遐想,富于它们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自然环境的观察者,他们思维敏锐,感情脆弱,善于发现周围环境小小的变化。就这些小小的变化,常常会引发他们内心的振动,经久不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间情感领域的可塑性最大,是他们形成观念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针对小学生的情感特征结合环境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

所谓危机感是在学生明辨真理的基础上的一种内心需求,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心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危机感,能促进儿童把自己的认识付诸于行动,表现出他们的一种抗争心理。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可充分利用儿童未来的主人热爱自然,不容使之遭到破坏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危机感,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当播放课件出现“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学生的表情充满了厌恶感,再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一张张垃圾图片,都露出厌恶的表情,此时教师让学生谈感受“你看到这些图片想说什么?”学生说“这些垃圾太脏了”“脏死了”……这时,教师再跟学生讲垃圾对我们人类的危害,以生动鲜明的事例让儿童产生危机感,使保护环境变成儿童自身的需要,“我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意识到未来的主人应拥有美好的家园,美好的家园来自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投身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一小翟冰】

〖谈趣味性作业形式的选择·拓展作业,增强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迁移训练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一些调查性的作业,或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了解情况,搜集材料,或让学生通过电脑上网,查找资料。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布置了要求学生们调查“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得呢?并想一想垃圾给人类和地球带来哪些危害?”的作业。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调查后,得知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建设垃圾、生产垃圾等。如果这些垃圾管理不善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出现“清水不清,树枝上挂着彩旗,苍蝇到处飞”的现象。这样在调查的实践中,学生亲身体会到垃圾的危害,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促使其自觉、积极的投身到环保中来。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龚静文】

〖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创造性教学·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倾向,对形成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美丽的小路》时,先出示精美课件:一条铺满花花绿绿鹅卵石、旁边开满鲜花的路,一条堆满垃圾,到处是苍蝇、蚊子的路,问:“你们喜欢哪条路?”通过对直观形象图画的观察,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喜欢美丽的小路;再围绕着“为什么”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创新动机,自主地质疑提问:“为什么一条小路那么美,另一条那么脏呢?”“那条很脏的小路上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比较,自主寻求答案,感悟到课文提倡爱护环境的含义,取得良好效果。

【浙江省海宁市桃园小学何卫红】

〖掌握心理规律引导主动参与·以画促思〗

形象思维是儿童的主要思维形式,孩子们很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过程。对课文有些内容没有插图或插图不明显但又必须重点理解的地方,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理解课文内容。既加强语言语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美丽的小路》一课中,我让几位学生上来画一画小路,另外学生在座位上画,学生画上了“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学生还画上了石凳子、树、练身器材等等。这些正是学生对课文理解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文字变成了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冯玲敏】

〖实施“教学做合一”,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但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由于他们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美丽的小路》时,课后有这么一个调查活动: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他们能说出垃圾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等,但是对于垃圾最终去了哪里,所知甚少。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个疑问,让学生开展调查,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懂得处理垃圾的知识,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都是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主题展开的,《美丽的小路》一课就是要告诉小朋友保护周围的环境,也就是学生该学的。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懂得这个道理呢?单靠教师简单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上述案例中,就是通过开展这么一个实践活动,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更落实到行动中去!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淮阳县刘振屯乡买臣小学赵杰】

〖走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趋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更趋生活化,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小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作调查,调查的内容是:

1、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

2、路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3、你以后会怎么做?

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去调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是那么的重要,都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卫生,不再乱扔垃圾。小朋友在学习中参与了生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如学习“春天”一文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小朋友走进春天,我就让小朋友在课余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并让小朋友用日记写下来,还在每周四的班会课上举行“日记展示会”。这样一来,既引导小朋友关注了生活,融入了春天,还培养了小朋友的语文能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陈蕾】

〖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中国,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恰当运用直观教学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较为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了鸭先生门前小路的变化,让学生懂得整洁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要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在教学中,媒体的恰当运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课一开始,我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小路吗?”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没难度,学生几乎都能回答。随着课文的深入,又一个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孩子思考后自己组织语言回答,既要考学生的想像力又要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说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有的学生虽然未能回答出第二个问题,但听了其他同学的回答,也会从中有所得,他们也是有收获的。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梁承穗】

〖给学生一阵清风,托起他们稚嫩的翅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我的语文课堂大部分是气氛活跃的。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作为语文老师,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朋友,要注意语文教学在平等的对话教学过程中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学、爱学。期末考试前四年二班同学到我班进行调查问卷,绝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语文课。学生是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回答的,这就是对我语文教学的最大肯定。

每节语文课,我都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了《美丽的小路》,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我选了一个“鹿”,一个“兔子”,三个“苍蝇”。当我这个旁白读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到处是垃圾,苍蝇到处飞” 时,班上四十多个学生自发地充当苍蝇,整个教室真的是“苍蝇到处乱飞”,太投入了,我顿时觉得我就在垃圾场真恶心。学生们看到这情景,顿时也感受到苍蝇到处乱飞的垃圾场是多么脏。有学生马上说:“我们不要这小路,要让它变美。”我说:“那怎么办呢?”“赶快搞好卫生。”看着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开心地说:“那好吧,你们来打扫吧。”整个教室又热闹起来了:洒水的洒水,扫地的扫地,装垃圾的装垃圾。他们的表演很投入,很精彩。我班学生因为经常能得到表演的机会,经常得到我创设的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尽情地表演。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人民小学张映芳】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选择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现在不少教师上课(特别是公开课),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全花在了“怎么教”这类“技术性问题”上,他们热衷于选用最“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致使一节课内花样百出,戏法纷呈,只见热闹,不见有效。

一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为了展示小路在污染前后的变化,不惜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画,并邀请学生参与。这样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偏移,从而把注意全部集中于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意义不大的作画上去,甚至将已获得的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弃置一边而不顾,致使教学成本明显增高,而教学成效却大打折扣。

【淄川区龙泉镇三年级教师孙媛媛】

〖让学生动起来·课后动,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应当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一年级小学生大都是六七岁的儿童,尽管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已得到一定程度地发展,但他们的有意注意仍缺乏自觉性,各种意志品质发展不完善。课堂上常常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扎实有效”的进行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为学生的“动”提供和创造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处处皆语文,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语文的范例,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上的内容拓展和延伸出去。

如学完《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开展“调查我们学校的垃圾”的实践活动,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时发现学校的垃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废纸;一种是包装袋。我指导学生做了粗略的估算后得出结论:我们学校每天浪费的废纸等于浪费掉了一棵生长十年的大树,全校同学每天为买零食花掉的零用钱约为500元,可以资助一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反思,对环境保护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一过程真正的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现了语文学科与数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整合,这也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努力建构一个“活而不乱、扎实有效”的教学过程。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朱海珠】

〖体验生活体验语文·案例2〗

背景:“语文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新课程重要理念之一。初入学的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自己的知识。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课堂。体验生活过程,实之也在体验语文。(案例涉及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例2:《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美丽的小路》。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课题吧!

生:(兴致盎然)读课题。

师:你心中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

生1:我心中美丽的小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生2:美丽的小路旁还有绿绿的小草。

生3:美丽的小路上铺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

生4:美丽的小路旁有漂亮的蘑菇房。

生5:美丽的小路旁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生6:美丽的小路上有许多花蝴蝶。

……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画)

师:看着这一条美丽的小路,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我真想去小路上走一走。

生:要是我身边有一条这么美的小路,那该多好啊!

……

师:听说鸭先生的小屋前也有一条美丽的小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十分兴奋)

师:课文哪里介绍小路的美丽,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并在第一段找出一个词来夸奖夸奖小路。

(课件出示句示:我看见一条______________的小路。)

生:我看见一条长长的小路。

生:我看见一条花花绿绿的小路。

生:我看见一条五颜六色的小路。

反思:当生活和语文融合在一起,当学生的体验与表达相互统一,当文本与学生产生共鸣,孩子们表达的欲望会最强最真实。《美丽的小路》是一篇很美很生动的课文,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在自己心中就留下了新的感受。当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那又是不一样的体验。有了感受和体验,他们心中就会开出一条“美丽的小路。”孩子们先用自己的话说出心中美丽的小路,在学习课文之后,又用上了课文中的语言说出美丽的小路。这既是从生活到语文,又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还是语文本真教学的体现。

生活是学习之源,生活就是体验,学习语文既是学习生活。孩子们入学来,已经有整整六年的生活体验,我们应该挖掘孩子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体验。时下,我们正提倡“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回到了传统,而是这次课程改革“质”的飞跃。(简单并不单调,本分并不死板,扎实并不枯燥。)曾有人说:“超越课堂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而我认为“超越课堂,不光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还要把语文延伸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学生对体验生活深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让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光明小学王予捷】

〖培养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尝试·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段提出问题〗

在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时,既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又要引导学生继续从文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更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发现主要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文章比较长,前几段谈的是小路如何美,大家如何喜欢,这部分内容浅显易懂,因而在教学时,我没有过多讲解,只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而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写了因美丽的小路不见了,鸭先生说:“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鸭先生的话恰恰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学生读到这里时,我及时地对学生引导,设计了提示性语言:“你读了鸭先生的话,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立刻茅塞顿开,纷纷举手,很自然地集中思考点展开思考,提出了“鸭先生为什么会怪自己呢?”“鸭先生为什么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他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等等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好了铺垫。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福全镇陈家葑小学周小凤】

〖在朗读教学中实现有效的互动·渗透情感,激发学生〗

在语文课程中,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在理解课文之后使学生能发自内心的朗读出来,充满自己的感情,给予课文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在《美丽的小路》中,课前,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鸭先生、兔姑娘、鹿叔叔)来准备参加朗读,虽然还没有进行朗读,但他们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的制作,其实已经让学生自己细细的感受课文,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的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得戴上属于自己的作品,憧憬着如何去表现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使学生真正参与、投入到故事里。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接着,通过扮演小动物,采用表演朗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来展开,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绝不是老师“命令”出来,而是学生朗读实践中“悟”和“练”出来的。让我们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宽、拓深课本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及情感的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卢家中心校谷春光】

〖还给学生阅读自主权·阅读读伙伴自己挑〗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僵化,了无生趣。新课改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便于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由于小组成员的阅读水平及能力的差异,使得选择合作伙伴尤为重要。所以,可尝试语文课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合作伙伴、学习方式的自由权,以使学生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让他们与兴趣、看法一致或相近的同学学习,便于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我根据同学们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讨论,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情境表演,说自己想说的话,演自己喜爱的角色。有人说:“我喜欢鸭先生,我和同桌一起表演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的这部分。”有的说:“老师,我们小组都愿意读描写小路很美的这一段,让我们一起读吧!”还有人说:“我们几个用分组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真正在“合作阅读中学会了合作”。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草市中心校安鸿雁】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养成习惯,让学生“善”读〗

在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之后,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朗读真正成为带领学生遨游语文文字乐园的“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容易出现“唱读”“加字”“漏字”的现象,为此,我采用以下办法:

1、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将感情过分地“渲泄”出来,就会造成“唱读”现象,我采取以下方法:①“轻读”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一般都读“de”,没有声调,属轻声音,音短而弱,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大多读成“dē”又重又长,这样就造成唱读,因此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3个字的发音,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唱读。②学会停顿,读时不会停顿,也是唱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教师要经常示范,教给技法,学生反复练习,同时教一些朗读技巧常用符号“·”表示重音,“∕”表示停顿,“。”表示轻音,“──”表示延长音,例如:本册书中:《美丽的小路》一课中最后一句较长,我让他们标出停顿符号“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2、加字、漏字的纠正:

《语准》提出:“低年级学生要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加字、漏字”,归根结底是注意力不集中,我是这样做的:教给学生读书是“眼睛走在嘴巴”前面的方法;另外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朗读,俗话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其次反复朗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能防止学生“加字、漏字”。

3、评价激励,强化兴趣:

我曾听一名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兴趣自然由此而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小学郭美欢】

〖新课程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将有更多机会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作为教师,应着重作好三点:给机会、善引导、做评价。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后,便让学生想象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想象——这两个小朋友边走边说什么呢?可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说出与课文不同的句子,鼓励说出跟别人不同的句子。不少同学尝试运用课文中好词好句进行说话练习,个别拔尖的还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大胆地和同学们交流。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一位这样说道:“我家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妈妈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说:“啊!多美的小路啊!”爸爸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说:“啊!多美的小路啊!”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了不久,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师:“他说得怎么样,你能评价一下吗?”

生:“说得很好,但是如果把小朋友们是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也跟我们说说,那就更好了。”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很好。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非常好,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吗?你们像他一样,自己试一下好吗?”

在这个课例中,可通过具体的图片情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句子丰富自己的语汇,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对情景的能力。继而在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评价,并且明确的引导学生互动,运用积极评价训练学生论述性说话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接受意见的良好品格,同时以自己对学生的尊重作良好示范。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李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初探·教材切入的多元〗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进行教改迫在眉睫。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打破原有框架,进行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里把九种智能全部整合进去显然不可能,而且会令人感到挫折,所以教师在教学每篇新课文时,应找准教材的切入点,通过三四种智能的切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发展。如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篇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的的小故事。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孩子们找有关垃圾的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然后引导孩子想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最后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今后垃圾的处理方法。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孱陵小学胡蓉】

〖妙用多媒体优化新课堂·妙启想象〗

想像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热情愉快地去思考、去创造。

教《美丽的小路》一文时,我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鸭先生屋前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学生想象:这两个小朋友在边走边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课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多美的鹅卵石小路啊!”有的说:“这里的空气真新鲜,我喜欢在这散步!”有的说:“五颜六色的花好香啊!”有的说:“我真想住在这儿,我要保护好这里的环境!”有的说:“我要每天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有了爱护生活环境的心愿和行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马头小学徐紫爱】

〖多在小学语文新课程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以景触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艰难险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是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一种手段。这一教学方法就能真正的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心之花。

人教版新教材第三组课文中的第11课《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条小路,人们倒垃圾时都要经过那里,而那小路又是通往小河的,人们洗衣服时又都要经过这条小路,小路很脏,都是垃圾)于是,在学生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为本周的班队课设计了一个活动。带着学生打扫这条小路,在孩子们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我们把小路打扫的干干净净。就在我们完成任务回校路上,我发现孩子们的脸上洋溢一种成就感,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收获和开心。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爱心的火苗,对美好环境的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爱护自己家园的真挚情感。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小张小兰】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了。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训练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时,就可采用给画面配音的方法。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对照课文给画面配音。能尝试一下做配音演员的乐趣,学生当然求之不得,在轻松快乐中学生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磻溪小学王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丁文静】

〖使语文学习活动化,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整体素养的发展〗

案例:《美丽的小路》

课后提示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了小路的变化过程后,可以让学生布置第一幕(1~3自然段)表演的场景(边说边摆,积累“长长的”“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表演兔姑娘和鹿先生怎样走在美丽的小路上。通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结合动物特点表演动作,掌握基本的表演方法)。

后面两幕(4~8)(9~12)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练习表演,互相评议。在运用第一幕学到的表演方法的同时,第二幕适当指导人物的表情“皱着眉”;第三幕指导叙述和表演的配合。

这样通过表演活动,学生读懂了课文,对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了较深的感受,在情境中练习了朗读和表演。体现了三个维度的同步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刘晶】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居民住宅区调查一下人们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口头汇报之后集体写一份建议书上交给少先大队。

开展这样的拓展性活动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尤为重视对口语表达及语言交际能力。同样的一件事由两个口语交际能力有差异的人去完成,其效果大不相同。口语交际能力强的人,往往会事半功倍,而能力差一些的,则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积极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拓展性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第三小学杨自敏】

〖一问可以有多个答案〗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展思维的一种积极方式,是学生拓展思路的终南捷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争执,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结尾时,让学生思考:美丽的小路要是找回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使美丽的小路永远美下去?这种设计不仅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学生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应苏芬】

〖把准语言发散的契机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中除了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思维训练外,教师还需察微观细,注意挖掘教材,捕捉学生语言的孕育契机。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我设计了“课本剧”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排练。由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角色,分饰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语言也可以进行适当加工)另一名学生做导演。看哪一组表演、合作的最出色,颁发优胜奖。我想,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学生的思路更宽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了,同时也达到了在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目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