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将心比心》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 将心比心 > 《将心比心》教学杂谈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徐丹】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渲染情境,触及学生心灵〗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积极投入,达成情感的契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老师用自己的真情煽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情感的漩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课文时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

在教《将心比心》一课时,在最后的拓展升华环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颗心,然后声情并茂地说:“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手指板书)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我们应该在自己心中装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学生们在回答地过程当中,人格得到了升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意识;树立不唯师、不惟书、只唯实的意识;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八小学鲁鑫】

〖为阅读教学构建平等、个性、自由的对话平台·重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体验情感飞泻〗

记得在学习《将心比心》一课时,上课之出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请孩子们在读文之后回答,可读完课文后,我问学生,“如果你的妈妈在打吊针时,实习医生几次扎针都没成功时,你会怎样?”有的同学说会生气要求换医生,有的说会理解,就这样课堂上出现了两种观点,两方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我问:“孩子们如果你们是医生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回答是希望得到病人的谅解,这是我抓住时机,再次点题。孩子们对“将心比心”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感悟。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意愿,分组辩论,展开自由对话,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从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经验都得到改造,每个人都有新的跨越,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不在是教师独霸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五彩缤纷的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智慧飞扬的沃土。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郑殷青立】

〖抓住重点词句 优化阅读教学──第二周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述〗

在分析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时,我们通过反复思考,觉得应从题目入手,抓住“将心比心”一词,深入文本。先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然后请学生自学,思考文章讲的两件事分别是将谁的心比谁的心?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围绕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读好文中感人的句子,体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最后,围绕“将心比心”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并拓展至相关的俗语、名言,增加了学生学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重点词句贯穿课堂,深化文本正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教学新模式。在向校长的指导下,老师们慢慢摸索到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斟酌、提炼,找出了本单元四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并设计出了每篇课文基本的教学环节,对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澄清了个别老师对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些模糊认识,对推行这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对优化阅读教学的信心。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吕慧凤】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体验教育,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体验,进入现实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将心比心》一课时,我在最后请学生把课文中的两个故事进行了体验式的表演:扮演阿姨在进商场门时,等后面的老人跟上来才松开手;扮演作者的母亲用宽容之心对待实习的护士。这一实践活动沟通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现实与学生语言交际的距离,为学生语文学习创设了入耳、入眼、入心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悟性与创造性,学生会自觉地做一个懂得爱护人、体贴人、关心人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外在活动中激活其内心世界。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铸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