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对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思考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第六中学 文 博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改在教材编排上的一次创新设计,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一板块的增加使高中语文教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板块已经与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比肩。对这一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也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就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和体会谈些认识,以便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高中综合性学习共有12个专题,是围绕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设计的。教材强调:设计这样的专题“意在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文字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多年来也强调生活有多丰富,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 综合”,这也像语文本身一样,内容包罗万象,最大限度地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和学的方法手段不拘一格,讨论、交流、调查、访问、参观可以用,表演、网络、媒体、动画制作更是需要;教学场地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社会、自然、山水等。综合性学习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包容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内容。

2、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都得到发展和提升。综合性学习中这一目标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例如我曾就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文设计一次题为“诵华彩乐章,扬柳子风流──走进愚溪”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活动是以柳宗元和他的作品为内容,以柳州风光为背景,创办一家文化旅游公司(案例设计发表在《文学教育》2006年第6期上),在这一活动中涉及到多种文体的写作,公司商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风景片的拍摄,公司网站的制作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喜欢写作的、擅长动手的、喜欢网络的、热爱表演的、爱好演讲的、长于策划的等,所有同学都有施展表现的空间和机会,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能完成的目标,同时由于活动设计新颖,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愿望,学生学习兴趣一直都是高涨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既体现了应试教育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柳宗元的作品、多种文体的写作等),也强调了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探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次很好的结合实践。可以说任何一次综合性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和探究。

3、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兴趣小组、各种竞赛,老师们都不陌生,但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语文活动,他更强调综合性、专题化,更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养成。它是对原来语文教学、语文活动的改创和提升。如教材中围绕一个问题设计综合性学习,它总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向问题的广度延伸,向纵深处开掘,或是二者兼有。

如第五册的“感受儒家文化”专题,面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编者审计了三项活动:一、初步了解;二、调查采访;三、交流参观。每项活动下面又有2~5个参考问题。每个同学就其中的一个问题学习都会很有收获,全班同学共同合作学习会后有更大收获。如在“初步了解”这一活动中涉及了五个参考题目:

⑴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⑵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⑶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比较

⑷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⑸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些参考题目围绕儒家文化既有横向延伸的内容(3、4、5),也有纵向开拓的问题(1、2)。如果做好了这五个题目同学们对儒家文化的就能达到“初步了解”的要求。而要做好这些题目(哪怕是只做好一个),仅阅读课本(包括初中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在大量阅读(包括通过网络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互助(教师的引导、讨论、交流)。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中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仅限于一个方面,属于知识建构的范畴。同学们还要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学会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辨别、筛选、整合、加工信息,学会充分运用资源:教材、教师、同学都是资源。通过这一专题综合学习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更深的问题探索的意识。有些题目很大,如“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同学们可能做得不够全面,更不可能像专业学者那样研究得深刻。但教材通过这一题目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向外的窗口,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儒家文化”这一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在21世界的今天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一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儒家文化的了解”这一知识本身,应该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些过程和方法对同学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知识”本身的意义,它体现的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对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

在教学中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多年,可在实际中“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而综合性学习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扭转这些现象。笔者今年暑期在全国中语会“十一·五”课题研讨会上与我校一位教师合上的“诵华彩乐章,扬柳子风流──走进愚溪”的综合性学习课,课后有的听课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之精彩、动手能力之强、思维之敏捷、视野之开阔感到有些怀疑,有的老师就说是不是老师事先做好了一切,只是让学生表演。面对老师们的疑问,我们没有解释,是评课专家的话打消了大家的疑问。他这样说:倘若是教师做好了一切,那么这该是一位多么优秀的教师啊!因为他精于写作(写有邀请函、产品说明书、演讲辞、解说词、广告词、欢迎词、贺词、歌词)、熟悉网络(制作网站、使用DV拍摄风景片并配乐配文)、懂得设计(纪念品设计、商标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旅游景点设计)、善于包装(一切角色包装并导演到位);如果老师做好了这一切这该是一位精力怎样旺盛的教师啊!经过这样的提醒大家明白了老师不可能包办做好这一切。老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就像导演,他要做的是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引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其实老师们的疑问也正好说明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留的活动空间还不够,“学生”这一资源挖掘得还不充分。

再如,我校一位特级教师在组织第六册“到图书馆去”这一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三:司马迁的爱与恨”时,是完全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教材是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以求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课文。对“司马迁的爱与恨”这一活动,只有122个字的学习说明。那么如何将这122个字变成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操作具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收效大的活动呢?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

1、课文及《读本》的阅读 阅读。

2、《史记》文学常识竞赛 识记。

3、赏析仿写对联 鉴赏、运用。

4、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理解、运用。

5、分析作品的文学性与史学性 分析。

6、对有关史论的辨析 辩论。

7、关于《史记》的综述 综述写作。

通过这些板块的学习,学生对司马迁及其《史记》就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

以上这两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在综合性学习中对于师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它真正体现了“教材是资源,教师是资源,学生更是资源”的教学理念。在综合性学习中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很难走向深入,学习很难有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保持长久和走向深入;没有学生的真正全面地参与,教学就没法展开。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把握。

2、对学习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

3、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调控。

4、对学生的学力及实践能力的了解与评估。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1、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利用一切资源、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辨别、筛选、整合信息。

3、创造性地、合作互助地完成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4、主动建构,养成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三、对综合性学习的建议

1、综合性学习是教材语文学习的三大板块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忽略。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是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语文学科知识、建构学习方法的一个平台,教师对教材搭建的这个平台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

2、综合性学习内容深广,学习难度大,对教学资源要求丰富,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教学中难已全部实施,教材共有12个单元,每个学期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2~3项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实际有选择地实施。每一次活动要准备充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成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兼顾:

内容方面既要注重广度也要注重深度,没有“广度”难显“综合”,没有深度容易变成游戏。形式方面既注重灵活多样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切忌活动变成“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任何形式最终都要姓“语”。

4、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色、能力等方面应该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