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半截蜡烛》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半截蜡烛 > 《半截蜡烛》教学杂谈

【江苏省邳州市教研室魏星】

〖“悟读”教学的策略·还原情境〗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得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以形象感悟内涵,是“悟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法,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事物、多媒体等等,都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新颖感、惊奇感,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悟出文章的真情和真意。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半截蜡烛》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什么?”学生的感悟是个性化的:“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大家的心。”“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越来越紧张。”“我眼前总是闪过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阅读活动强调“寻言以明像”,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过电影”,通过还原语境,探寻到了文本的意义。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潘爱梅】

〖让儿童感受阅读的乐趣──新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有感·珍视感受,倾听阅读意见〗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生命的局限,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人世间的哀乐、悲苦与伤痛,从而使生活变得丰富、充实,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应用能力。那么如何让儿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国,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健康的、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对统一的文本、统一的问题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课堂上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触。”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使教材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出示伯诺德夫人的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再三读,并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从“先生们”这个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对德军很有礼貌;有的同学说,从“瞧”、“亮”这些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对那半截蜡烛的注意力。其实,不管学生怎么读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教学描写杰克表现的那段话,让学生默读,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揣摩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你想对杰克说些什么?继而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时,同学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走进了杰克的心中。杰克的懂事、镇静、机智、勇敢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指导点拨下,同学们边读边思,边读边体会,已经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陈燕萍】

〖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重情趣,角色扮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古人曾说过:“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津津乐道,而不给学生有训练尝试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参加表演,活泼生动,富有情趣,它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个性充分发挥,如学习《半截蜡烛》一课让学生表演,学生为了演得逼真、到位,必须读好课文,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伯诺德一家三口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点。反复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加、积极活动的状态,入情入景地通过表演将内容表演出来。

学生多动眼看,多动脑想,多动手操作,多动口说与问,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就会受到熏陶,形成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朱成】

〖透视阅读教学中的“秀”·阅读教学中的“表演秀”〗

实施课程改革三年来,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或质疑,或朗读,或合作,或实验,或表演……然而在这些令人欣喜的语文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学生为活动而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平平常常”,实质上纯属“作秀”。

爱活动,爱表演,好胜性强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们教师将表演引进了课堂,可是事实上表演效果并尽如人意,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现象:

1、学生成了“专业演员”: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确实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在表演中获得真切体验,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但有的教师把"表演"看作是一种时髦。于是不看课文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不顾表演难度,把学生当作专业演员,在教室这样的“舞台”让学生登台献艺,这种表演往往生硬呆板,引来哈哈的笑声。有的课文虽然适合学生去表演,但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表演,才能入境入情。

2、轻语言训练的表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定数量的课文适合学生表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演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应无可指责,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我们身边少量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堂上又是教师示范性表演,又是学生尝试表演,小组合作表演,整整一节语文课就在表演中结束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学生可能明白了,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吗?答案不言自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就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巧妙地和德军周旋的?”的问题中导入了新课,接着便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整个表演中师生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顾及文本,更谈不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朱学军】

〖操作上力求简易〗

张庆老师说过:“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想方设法地运用多种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多媒体类:

如录音机,展示台,投影,计算机等。

2、实物类:

主要是为了教学需要,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件。

3、活动类:

为了教学需要,教师安排的活动。有的课堂上,往往是多种手段一齐上,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课上完了,教师,学生累的够呛,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一堂课上,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太多,首先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甚至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到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简化教学手段,让阅读主宰学生的学习过程,主宰教师的教学过程,加强语言文字的锤炼,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在运用教学手段时应尽量做到一个“简”字。

在选用教学手段时,还应注意操作上要力求简易。笔者以为简易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力相适应。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时,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但往往却事与愿违。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半截蜡烛》时,找来一位学生扮演军官,想让学生把当时紧张的气氛再现出来。由于学生的表演不到位,没有把紧张的气氛呈现出来,反而逗得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反而破坏了之前好不容易创设的课堂情境。显然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操作自身的难度,结果注定是失败。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活动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先问问自已:这些活动有没有必要开展,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否能达到活动要求前面那位教师完全可以播放一小段相关的影视资料,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去表演。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朱一萍】

〖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合作前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规则〗

“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小学生语文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多么重要与紧迫。走进当今的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随处可见。

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而且也不会合作;经常会出现“搭车现象”,即个别同学积极参与,其他同学袖手旁观;教师指导抓不住重点,师生间不能有效地互动;课堂讨论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渐渐地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形式上是合作,而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学生难以受益。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我在教《半截蜡烛》这一课时,把全文分成三个片段,以组成导演团研读剧本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一开始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导演团确定选择研读哪个片段。

2、各个小导演各自先研读课本,找出剧本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想想该怎么演,为什么。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内容。

3、导演团交流各自意见,达成小组意见。

4、导演团派代表“执导”,并交代了合作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也顺利,有序了。

【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蒋华】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妙用反问语言,拨正思维方向〗

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自觉、自由地走进教材,融入生活,往往会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充满个性,充满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地训练自己的语言,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语言艺术。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师的语言,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诚然,在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运用自己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些见解极具创造性。但不能否认,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有时的想法难免会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稍有不当,就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这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把尴尬消于无形,把思维方向拨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半截蜡烛》的时候,我问:“伯诺德夫人一家得救,你们认为应该感谢谁呢?”其他的学生都说得有理有据,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应该感谢那个德国少校。”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这样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可应该怎么办呢?我反问了一句:“照这样说,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对的了?”那个学生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重新埋下头研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钟美琴】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培养想象力,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为此,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开始以下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得到提升的目的。例如《半截蜡烛》一课,文章围绕对母子三人的动作、语言、神情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母子三人的内心活动,启发学生想象:面对中尉重新点燃蜡烛,儿子杰克在慢慢站起来之前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在结束课文时,再让学生填空。

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通过回答、交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乔建军】

〖新基础教育中动态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巧借错误,因势利导〗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动态生成”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不断生成新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既是由教学活动所固有的全部生动性和丰富性所决定,又是在教师的教学艺术驾驭下而产生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从如下四个方面去实践、研究的:

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有动态生成,强调过程的生成和资源的生成。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必然会遭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偏差甚至错误的信息,如果直接纠正或否决,也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许会给全体学生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些错误信息,作巧妙的引导和利用,使学生在无形中感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真正达到纠误匡谬之目的。现摘引两个教学片段如下:

案例2:五年级新教材《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课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1: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紧张

生2: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心惊肉跳

生3: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有惊无险

生4: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化险为夷

师:随机板书,说:“有惊无险和化险为夷包含着两个不同的观点,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谈感受。”

生:读句谈感受。

师小结:所有这些语句是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体现险、来渲染紧张的感觉,所以,这个故事不是有惊无险,而是──

生5:有惊有险。

师:不仅是有惊有险,也是又惊又险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出现了信息反馈的偏差:把“妙计”说成“诡计”;把惊心动魄的场面说成“有惊无险”。但是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这些错误的资源,而是恰如其分地利用错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议一议,读一读中让学生自己取体验,从而发现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出错,我们要更仔细地去听,去思考,去沉着应对,哪怕是一个可笑的错误。这样的错误资源也许蕴涵着又一个新的知识点,也许又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兴奋点,也许是一个将学习推向高潮的中国。

让我们好好去把握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的资源吧。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演教案剧”,不再是守着预定的计划不放,而是随时去捕捉学生的资源,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全班的资源,真正形成“师—生”“生—生”的交互式活动。让生命之花在课堂开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