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福建省福州市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张春霞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点,就需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口诵心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自己如何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入手,进行教改尝试。

下面是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做法:

一、预习指导

学生在课堂内进行:

先通读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分别做上记号。查字典,给生字注音,查出不懂的词的义项,用铅笔批在课本上,留待思考决定。默读一遍,找出文中的人物、事件(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并弄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的先后顺序,互相的联系与人物的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记下来,并且想好提问的问题。

老师巡回走动,观察学生,强调学生的读要眼看、口诵、耳听、心惟、手写。这时,学生主要是个人活动,个人查字典,个人读,个人思考,使每个人读到、想到、写到,逐渐学会查字典的技能,养成读、思的习惯。

二、启发讨论

师生共同释题:

学生一看到这个课题,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一定是围绕着鲁迅先生这个人物来写的。“为什么呢?”我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这不是重复了吗?”我又问。学生动了动脑筋,有的说:“在这四个字里,有两个词应该注意:一是‘伯父’,它表明了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这篇文章一定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或侄子写的。”有的说:“一个是‘我’,它告诉我们这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不是重复。”学生的理解很好。通过研究课题,他们弄懂了课题的含义,对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引路开头之后,下面主要是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有疑问,常常是一股脑提出来,老师记不住,学生也记不住。老师只有采取引导的办法,学生才能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由自己解决,真正不能理解的才提出来。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抓住关键处。

有的学生问:“老师,伯父说他自己的记性好,又没有批评‘我’,‘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呢?”有的学生问:“鲁迅先生明明知道侄儿把张三的事说到李四的身上,也不批评,却说自己的记性好。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就组织学生围绕它去读书,去思考。一位学生发言:“鲁迅先生说自己的记性好,里面就含有批评的意思。你想,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记得很清楚,你小小的年纪,记性还不如我,这不是说明你不用心吗?”有的学生说:“这比批评还厉害,所以‘我’羞愧、悔恨、难受。”还有的学生说:“直说怕‘我’受不了,说明伯父很仁义。”这位同学的话刚完一个学生立即纠正说:“不能说‘仁义’,应该说伯父很慈爱,教育人很有办法。”

学生说清楚了,老师就不用再重复。这一段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叫学生把这一段再读一遍,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

下一段,我请学生解释“恍然大悟”一词。好几个学生都争着起来解释这个词。但我要学生解释这个词的用意不仅是要理解它、掌握它,更想通过它引起学生的疑问:“我”是否真正恍然大悟了呢?有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学生顺着这个词读“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发现“我”没有悟对,于是有学生发言说:“伯父说的‘碰了几次壁’的‘壁’还有别的意思。”

我进一步引导:“‘壁’还有什么别的意思,还是只有别的意思?”

学生议论开了。我请大家结合“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句话来理解“壁”的含义。

学生们又争着发言,有的说这个“壁”是黑暗的旧社会,有的说这个“壁”是反动派的统治,有的说是封建势力,还有的说是旧习惯……基本都说到点子上,我一一点头给予肯定。接着我说:“鲁迅先生的话很深奥,含义很深,小孩子当然不容易理解,因此,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他们不是笑话‘我’,笑‘我’太不聪明了,而是笑‘我’当时天真的样子。”接得太妙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已经合拍,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了。

下一段,学生们根据课后的习题的提示,注意力都集中在鲁迅先生救护、资助车夫之后脸变得严肃这一点上。我要求学生根据“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一口气”来想象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

一个学生说:“我想鲁迅先生当时是这样想的: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不公平。大冷的天,车夫还光着脚在马路上奔跑,不然,家里的人又得挨上一天饿了。怎样才能让车夫穿上鞋子,让他的家人吃上饱饭呢?怎样才能把这黑洞洞的墙壁推倒,让人们见到光明呢?咳,这些话对小孩说得清楚吗?以后她会明白。”

还有一个学生对课文的行文提出了意见。他说:“‘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们……’这一小段不应该分开,应接着‘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一句。起初,我并不知道她问鲁迅先生一个什么问题,看了上一自然段才清楚,分开不如接着。”

我赞扬了这个学生勤于动脑,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应接着的道理。

最后,我请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的想的得多呢?

好几个学生都说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病,三更半夜写文章,反劝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我要学生把课文的前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时候课堂上只听见嗡嗡的读书声和低低的谈话声。这是学生们在边读边议。过一会儿,有人举手了,两个、三个、十个、二十个……好了,可以全班讨论了。

有的说鲁迅先生救护车夫,还给他钱,让他在家休养几天,连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为车夫的事想了很多;有的说鲁迅先生想到的是要砸烂四周黑洞洞的墙壁,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并的说鲁迅先生如果待人不好,不替大家说话,就得不到工人、学生的拥护;送挽联、送花圈的有这么多人,就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接下去,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

我认为越是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我在备课时,除了深钻教材外,还总要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对课文的理解,设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可能提不出来,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总之,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活动的中心也不是教师的讲解。恰恰相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课堂的中心内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新知,并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