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语文教研室 李志宏

新学网 > 语文 >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古代诗歌五首 >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目标导航】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的诵读,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课时导学】

一、日积月累

1、作者及写作背景:

⑴曹操与《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多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观沧海》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十二(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深秋胜利归来,途经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⑵王湾与《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往游吴中(今苏州市)途中所作。

⑶白居易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著有《白氏长庆集》。《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春天骑马游西湖时所作。

⑷辛弃疾与《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西江月》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所写的一首闲适的农村词。

⑸马致远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黄梁梦》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2、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

二、知识点拨

1、内容结构:

《观沧海》一诗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想像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诗的附文。

《次北固山下》开头两句点题;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借归雁传家书,点明主题。

《钱塘湖春行》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湖光山色;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颈联写花草,侧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西江月》上片写前半夜的景象,是烘托;下片写后半夜的景象,写避雨,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是铺垫;最后揭示乡愁的主题。

2、写作亮点:

⑴《观沧海》寓情于景:

《观沧海》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是在歌颂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日月”四句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⑵《次北固山下》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作者描写景物的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⑶《钱塘湖春行》:

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边交代行程边描摹景物。

②选取景物典型且分类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类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⑷《西江月》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

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阙,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词的下阙,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末句的“转”“忽”二字,更使作者的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添了词人的兴致。

⑸《天净沙·秋思》:

①简约与深细相依:全篇仅五句,28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前三句用九个并列的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②景色与情思相融:“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是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了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三、疑难探究

1、“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两句写得恢宏阔大。上句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下句中“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这两句写的虽是小景,却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

2、“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五首诗歌中有何运用?

“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是互文见义。即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是互文见义。其实是“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知识整合】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⑴东碣石()

⑵明月别枝鹊()

出其中()

⑷枯藤老树鸦()

⑸浅草才能马蹄()

⑹水何澹澹()

⑺路转溪桥忽()

北固山下()

2、下列诗句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理解填空:

⑴《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⑵《次北固山下》表明时光匆匆的诗句是:

⑶《西江月》中反衬词人心境坦然的句子是:

⑷《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二、素质升华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注释】

⑴传说中一种腾云驾雾的神蛇。

⑵调养情性,使之愉快。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犹有时(终结,死亡)

B、烈士暮年(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人)

C、老伏枥(良马)

D、盈缩之期(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2、本诗与《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同样胸襟的诗句是

3、比较一下本诗与《观沧海》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答:

4、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请以“我从读出了发表你的看法。

答:

三、中考链接

1、(2003哈尔滨)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阳的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2、读下面的古诗,分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不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

⑵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的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