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山东省威海市第五中学 柳琳琳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

1、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把课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借助课文对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导学生把自己朦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学设计】

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本文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的原则,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入课,在主体部分我设置了感读(默读)--研读—赏读课文三个环节,其中默读也为了复述课文作准备,因此复述课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中把课文的字词记清为学生学习课文扫除障碍,赏读课文让大家畅所欲言,进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义。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版块则是对课文的深入与延伸,课文的小结用一句话谈谈体会,使学生对全文有深入的探讨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眩、嶙峋、迂回等生字词。

2、能力训练: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三副画面:

1、船体倾斜时杰克告诉露丝到栏杆外不至于划向大海。

2、船体完全下沉时主人公找到悬浮物(门),并趴在门上。

3、杰克临终时鼓励露丝,不要放弃生命。

师:画面上的人们当他们面临危险时,我们心中不免有些心惊胆战,但是他们面对危险时,他们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作为我们可以再为他们提些什么建议呢?

(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主人公出谋划策。

师:大家都非常热心积极地替他想办法,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书中的“我”,最后如何下山的。

(这幅画面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自如、轻松地导入新课。 )

二、感读课文(默读)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前的准备:

(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完全后同学们自由发言,根据投影中的显示以及对全文的第一次感觉或总体印象,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填充)

1、在____(时间)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2、在____(地点)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3、在____(环境)下在____身上发生了____事。

师:同学们,可以从三点中选择任意的一项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五个小男孩爬悬崖。

师:五个小孩课本中都提到了谁?

生:“我”、内德、杰利。

师:真棒,对于课文的把握十分到位。

生:在悬崖边我不敢往下爬。

师:结果呢?

生: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脱离了险境。

师:父亲是怎样帮助我的?

生: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办得到。

(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思考的问题中选题,经过初步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快学生复述的步伐。 )

师:父亲对我的鼓励不是一句就能达到效果了,我希望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语言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复述故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确中心。其次,要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内容要详述,非重点的应简略。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最后,还要注意复述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复述(略)

(先让学生明确复述的要领,复述后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根据评议,改进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 )

三、研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圈点标注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后,先两人一组自行解决字词疑难点,无法解决的再提交全班集体解决。

教师板书并重点提醒下列字音:

眩 xuàn啜 chuò迂 yū 回línxún 嶙峋

学生在练习本上现场抄写这几个词两遍。

交流字词中有生提问四合的意思?另一个学生回答:暮色从四面合拢,说明天越来越暗。

师:我们用掌声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

四、赏读课文

1、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按照我喜欢___我的原因是___这样的格式来回答(集体交流)

生:我喜欢“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原因是他也就是把大的困难分解,走好每一步,解决每一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成功。

生:老师,我喜欢一段可以吗?

师:完全可以,请说。

生:我喜欢最后一段,人只有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才能到达目标。

生……

师:记得老师上学的时候刚开学时学校组织拔草,我看见我们的卫生区的草又多地方又大,连连唉声叹气,可我的老师把我们划分了几个小组告诉我们先干这一边再干那一边,结果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2、师:刚才听大家说你们都喜欢最后一段,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最后一段,特别是它的哲理性耐人寻味。那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由学生的回答可得出人生哲理:

师: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视角不同,进入视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异。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学生提出后教师整理:

1、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就以上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

生:我喜欢杰利。在“我”爬上石架,进退两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后来他把父亲找来,说明他还是挺有爱心的。

生:其他的孩子把“我”丢下不管,甚至还嘲笑“我”,说明他们没有爱心,我不太喜欢他们。

生:因为我一直体弱多病,父亲让我一个人下来,万一我摔下来,他会后悔一辈子的。

生: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父亲指导孩子让他自己走下来,是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正确的。

生:我不会丢下他一个人在悬崖上,我会想办法帮助他,带着他一步一步走下来。

生:如果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我会想办法节省体力,等天亮再大声呼救。

生: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一点一点自己小心的爬下来。

生:……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颗患难与共的爱心,而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坚定。文中作者的经历,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生:我们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以一步登天

师:文中的“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生活中也能不断思考,善于感悟,那么,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六、亮笔点睛

请你模仿黑板上的句子对全文或针对每个人下一个评语。

(显示)文章感人至深。

生:文章耐人寻味。

生:爸爸爱子情深。

生:朋友要肝胆相照。

师:老师感同身受。

(学生交流,教师可随时给一些评语,回味无穷)

七、课外采撷

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板书设计】

align="lef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

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脱险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中是应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挥洒他们的学识,也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一起讨论,算得上真正地切磋,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执教过程基本上体现了这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突破口。如果说要让学生在碧透的素质教育的水流中自由地遨游,那么教师就必须着重哲理的最层次的掌握,要拓展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恐怕就不是又红又专就能解决现在当下的问题。那么到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想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今天让学生在三读课文的基础上,他们独自或合作找出要学习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并且从课堂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得到了体现。培养并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多次阅读、阅读反思和阅读想象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学习本课兴趣较浓,且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由此我想到:教师既然是学生的引导者,在课堂对学生的方向引导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也能相互感染,迸发出力量的源泉。

【评课】

面对一篇文章,从何处入手,又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剖析,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是目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师时常感到迷惘和困惑的一个问题。柳琳琳老师的示范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1、一个好的突破口,切入点,往往能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为深入剖析和理解文意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时多媒体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三副画面,创设与课文相似的情境,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自如、轻松地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产生一个整体的并带有个性色彩的感知。

2、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剖析?

语文课堂极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的引导在整堂课中的重要性。教师能否进行机智的、灵活的引导,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恰到好处的、机智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呢?本节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借助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巧妙地引导。

⑵由学生的发言中引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地思考。

⑶从学生的提问引出另外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纵深。

当然,不论何种方式,点拨、引导的时机都是关键,而这需要自己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积累。

3、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技巧、方法甚至性格有直接的关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后还需找准方向多做努力:

⑴运用轻松幽默而又娓娓道来的课堂语言,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⑵组织教学过程中,见缝插针地给予学生以激发和鼓励。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以勇气和鼓励。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幸福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最好的“兴奋剂”。

⑶对学生发言进行精当、中肯的评价。有时切中肯綮的点评比不辨正误,一味的赞赏和鼓励更会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收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