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邓稼先》教法指导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邓稼先 > 《邓稼先》教法指导

一、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基础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本课有特色的地方加以点拨,引起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课文叙述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课文第一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主人公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会涉及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4、作者为什么觉得如果摄制邓稼先传,背景音乐要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为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读课文边讨论,既领会了文章新义所在,又体会到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在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师还可采用比较法。将文章与《玛丽•居里》或其他有关邓稼先的传记进行比较,从中深入体会本文的特点。

辨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进行这三方面的工作。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分析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并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二、根据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选择教学方法

一般地,如果一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说这个班“活”,反之,就说这个班“死”。其实无论“活”与“死”都是有利有弊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其特长,控制输导其不利方面,使教与学都朝着合理的方向迈进。例如,在内向学生较多的班级讲《邓稼先》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主人公的资料,然后写一篇邓稼先传记的提纲。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提纲学习课文,谈论得失,教师在其间进行引导、点拨。学生由于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已经参与其中,所以他们的兴奋点就比较容易被激活,获得的知识也就更多、更牢固。完成阅读之后,再让学生将所选材料重新组合完成一篇新的《邓稼先》,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

三、根据教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同样的一篇文章,在不同教师的讲解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假如你是一位朗诵爱好者,你可以用声音让学生去感受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他与杨振宁先生之间深厚的友谊;假如你是一位古文专家,你可以通过分析李华的文章入手引发学生对茫茫戈壁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文革”的老教师,你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去感染学生,启发他们思考邓稼先在那么一个动乱年代里之所以还能继续工作的原因。

四、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师上课不仅要考虑“教”的问题,还要会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会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如果只阅读不思考,就不会理解,也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而要理解得正确、深入,就必须引导学生思考:思考它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思考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思考一些表现力强、修辞手法高明的句子的共同点是什么;思考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及其深层含义是什么等等。本文是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本文第五部分时,应指导学生抓住“我不能走”这句话去体味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五、把人物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结合起来,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

阅读文章是不能将作品与历史环境割裂开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内容与历史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历史知识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文意的好帮手。例如:作品中谈到在“文革”中两派“对吵对打”的情况下,“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又提到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的队员。”杨振宁认为“这是真正的奇迹”。初读这一部分,我们会觉得“奇迹”这个词是大词小用。但如果学生学会联系历史,清楚“文革”十年是一个充满“打、砸、抢”的疯狂时代,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这句话。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理解下一段的含义: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正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赋与的。也正因如此,邓稼先才能在“文革”期间与他的同事们继续“两弹”的研制工作。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注意发挥教育环境和教育设备的优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展览,与老科学家座谈然后再学生本文,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