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深情至性入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案例分析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二中 童丽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爸爸的花儿落了 > 深情至性入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案例分析

【案例主题】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在学习二期课改精神的同时,我有许多的疑惑,在既要加强阅读量又要增加思维量的要求下,语文课究竟怎么上?要怎么改变学生和世人对语文的看法?如果一再给他们讲中国文字多么伟大,古代文化多么神秘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于教师,语文的课堂教学才是语文二期课改的主心骨。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组织形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思维,同时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以往我选择的都是文言文做研究,有了一点成效。而这次我选了实验教材的一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作为我新的尝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也想看看自己的个性张扬。

【案例描述】

(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听一首歌《送别》,这既是课文里提到过的歌,也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教师:这是一首送别的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长亭‘古道、芳草、垂柳、夕阳还有泛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然而在歌声中,我们却能渐渐记起自己已经送别了很多岁月,包括那金色的童年。

今天,让我们从这首歌开始,学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与作者一起回忆童年的欢乐与忧愁。

林海英,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人,小时与家人漂泊到北京。《城南旧事》是最突出的代表作,是作者在中年时回忆她童年写的故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其中一篇。

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预习,下面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回忆了童年哪些往事?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并建议同学拿起闭画画写写)

学生一:我找到一件事,就是我赖床不肯上学迟到了,爸爸打了我。

教师:那你能否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这件事?

学生一:惩罚。

学生二:我找的是爸爸让我去寄钱,要我多“磨练”。

学生三:还有就是文章最后毕业典礼结束我回家,发现爸爸的“花落”了。

学生四:作者还回忆了爸爸非常“爱花”。

学生五:课文写了在病床上,爸爸对我的交代和“嘱咐”。

学生六:我在文章的开头发现,作者一开始写的是她的小学毕业“典礼”。

教师:很好,我们同学们都找出了文章回忆的六件事。

(打出幻灯片:爱花责罚劝闯叮嘱典礼花落)

教师:那现在我们用短时间来整理一下这六件事的顺序。

(学生用时间和文中的顺序排列出了六件事的顺序)

教师:在六件事中,典礼是贯穿全文的,那么典礼和其他事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学生一:叮嘱这件事里写到爸爸叫我不要迟到,于是我回忆起一年级时赖床挨打的事。

学生二:典礼的开始写妈妈给我带上夹竹桃,我想起了爸爸的叮嘱还有爸爸爱花这件事。

学生三:爸爸的叮嘱和典礼上主任的讲话,我回忆了“劝闯”。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典礼在文中写了三次,(出示结构图)六件事就这样环环相扣,用一件事勾起其他事的回忆,结构显得自然严谨。

教师: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请读出声音,并想为什么让你感动。提一两个问题考你的同学。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走入同学中,了解他们的选择和朗读情况)

学生一:我读的是花落这件事,在这我得知爸爸去世了,显得很镇静,让我感动。我的问题是:文末写了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已经能结束课文,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句“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教师:问题很好,对作者的结尾提出了疑惑,其他同学能否回答?

学生二: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爸爸去世了,而我长大了。

学生三:我也读了这件事,我的问题是:得知爸爸去世,我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学生回答:刚开始我也很着急,后来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已经是家里的老大,所以我很镇静。

学生四:我感动的是责罚这件事,爸爸打了我,突出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爱。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爸爸打了我又去学校给我送衣服?

(学生笑)一生答:因为爸爸是关心我。

教师:那么怎么看待爸爸打人?

学生五:爸爸打我是因为我赖学,是为了我好。更突出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爱。

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继续说。

学生六:我也读了这段,我的问题是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为什么说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

学生回答:因为一个字似乎给人不可反抗的力量,很坚定。

有一生说:凭我的体验,一个人说一个字的时候,眼神都很严厉,很可怕。

教师为他们的回答叫好:的确,语言不在长短,比如唐诗,一般都是四句花,可是却酝酿着许许多多的美丽。

学生七:我读的是“爱花”。我觉得这节爸爸的爱花和他爱女儿是相同的,因为后文也有邻居说他是因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花就是女儿的象征。

教师:刚刚我们分析了三个片段,其实文中六件事情,每段都有爸爸的话,也段段都有爸爸的花。请问:爸爸的花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爸爸爱孩子。

学生:写出爸爸既严厉又慈爱。

学生:写出我思念爸爸,热爱爸爸。

教师:好的,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标题“爸爸和花儿落了”是什么含义?

学生:爸爸去世了,我长大了。

学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花儿盛开了。

学生:我觉得爸爸的花儿落了意思爸爸在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我只有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

学生:我认为我就是爸爸种花时播的种,爸爸的花儿落了,种子却成熟了,可以代替爸爸照顾家人。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标题既与内容有关,又赋有内涵。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城南旧事》里最后一篇。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评论林海英的这部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城南旧事》还有其他四篇小说,今天的作业就是查找并阅读《城南旧事》里其他四篇文章。构思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用一件事贯穿全文,勾起其他事的回忆,并拟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

随着《送别》的音乐声响起,下课铃声也响了。

【案例注释】

一堂好的语文课,并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问题设计得多么巧妙,而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是否学有所得。换言之,就是看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然而怎么才是真正还给学生主动权呢?这之间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我们先要了解语文的任务。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我选择林海英的这篇小说,不仅仅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同时里面的主人公是与现在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学生会有话说。而林海英的文字“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我渴望读了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学生会感悟些人性的美。在本案例中,文字接受的障碍完全解除后,我要让学生再回读一下文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完整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回读中学生往往还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在讲自己的感受时,都带了自己的感悟,因此说的都很言之有理,甚至可以说是漂亮。

“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中国,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遇到新的困难的情境一样。-杜威”所以课堂里我让学生在自己理解后提问题考考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学生已学过质疑,但都不习惯运用这种能力,有的可能还没有这种能力。在本课中,我肯定了所有同学的提问,希望给他们质疑的勇气和鼓励。同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的质量。在质疑中,学生的鉴赏能力逐渐在提高,学生也开始品评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并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能自圆其说。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学这篇课文中,学生大都能体会“英子”的心情,特别是最后讨论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竟然说的那么丰富,那么细致,让我高兴又赞叹。作者是深情的,我是深情的,学生也是深情的,在教与学中,我们都感动了。

【案例扩展】

下课铃响了,但是课并没有结束,在课堂中同学们对“长大”的心态可以继续深入,还有父母打孩子的看法,这些甚至可以成为论题,我想并不是这节课就能停止的。

读与写也是密不可分的,文章用一件事来勾起其他事的回忆,而且拟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

《城南旧事》里还有四篇小说,建议和鼓励同学们去查找阅读,继续接触林海英的文字,体验文字带来的美感。

这节课结束了,却也留下些许遗憾,在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动的事情并解说后,本要同学在用感情朗读出来,可惜因时间关系没有读,我觉得少了学生表现情感的机会,也失去了聆听学生用心朗读的机会。还有,六件事都很感人,可是课堂里并没有时间一一去阅读和分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