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湖南省湘潭市湘纺中学 杨敏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芦花荡 >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思维发展的空间,真正体会到知识带来的愉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适当的方式,鼓舞和激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教学演绎成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领悟的过程。

《芦花荡》一课的教学是在我与学生的谈话中开始的。我问:“今年是纪念什么60周年啊?”“抗战胜利60周年。”我又继续追问:“你们看过反映抗战的电视电影吗?”学生反应较快,说出了一系列的影片──《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因为谈及的是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都兴奋不已,也忍不住在下面叽叽喳喳的小声交流着所看电影。在大家都进入到电影的情境中时,抛出了问题:“请大家说出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有说“枪林弹雨“的,有说“硝烟弥漫”的,还有“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等等,学生把他们所知的一股脑儿抢着说了出来。在此引出也是描写抗战最艰苦阶段白洋淀人民的战斗生活的课文《芦花荡》。

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再结合导入内容让学生思考小说中有没有刚才所说的“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在对比中,感受到了文章写景的特别,学生纷纷回答“没有”。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由此把学生带入第一教学板块:走进芦花荡。

芦花荡里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教就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景与情的结合,感受到芦花荡里军民的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情态。为激发兴趣,提高探究能力,便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最后派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给“一片_____芦花荡”填空,并恰当的引词引句说出理由。

言论、行动没有了约束,学生显得特别活跃,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思路也打开了,他们抢着到黑板上写答案,有: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为深入理解写景的妙处,以如下的对话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体会。

生: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师:这段文字,传达给你什么信息?

生:芦花荡的夜色是非常优美,非常安宁的。

师:能不能想象一下这种情境?

生:晶莹的星星倒映在明澈的淀水里,微风吹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多么美的夜色啊,可是敌人却侵占了我们的家园,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可见当时这儿处于日寇严密的封锁中。

师:理解得很到位。在这里为故事交待了背景。“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为什么说“狠狠的”?

问到这学生不出声了,我知道学生无法领会到芦苇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又哪能体会得到战区军民的那不屈的斗志。但这还得讲,只能一步步启发:

师:想想“狠狠的”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愤慨。

生:对敌人咬牙切齿的仇恨。

师:怎样才能解恨?

生:“不怕他们,跟他们拼了”“打死他们”“我们不能当缩头乌龟,把他们赶走”等等。(学生的感情被激发了,由个人说变成了杂谈,为此还稍维持了一下纪律。)

师:是不是感觉当时军民如同这芦苇一样?这里是孙犁在他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我想与这一句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一样的。“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生:我想,芦苇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学生反应很快。)

师:是啊,就在芦苇荡、荷花淀里,孙犁看到了一处无形的力量,他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这一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寄予了作者深厚的情怀。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不仅引导分析语句,更注重讲方法,告诉他们分析句子要善于抓住关键词,例如:“呆望、躲僻、狠狠的”等,结合背景、情节进行分析,充分体会句中蕴含的感情。

在后来的分析中,学生一一把文中写景句找了出来,通过朗读、分析探讨,在诗化的语言中,渐渐体会到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一独特的风景不仅点染环境气氛,更是为了表现抗日军民的火热的爱国情,乐观的抗日情。

在分析景物这一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教与学是融为一体的,学生的热情,学生的理解都在乎老师的新颖的、正确的引导以及有效的、吸引人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