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谈《醉翁亭记》的文脉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二中学 陈泽芳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醉翁亭记 > 谈《醉翁亭记》的文脉

散文脉络的寻找和安设,其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不但是使散文结构成统一的有机的艺术团块,反映作者追求章法美的整体性营构匠心。《醉翁亭记》一文从山水风光的描绘和游人活动的描述中创立了立体的“乐”的聚合,表面似乎漫然写来而又不枝不蔓,一气到底更觉率意为之,给人以浑一之美,然细究却可按切到抑遏遮蔽深蕴其间那“悲愤”的感情脉息。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内在性深刻性的脉络形态。

1、从作者的秉性操守中切“脉”:

欧阳修曾惨景范仲淹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直言敢谏,因而屡遭保守派的诬陷和贬斥。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不愿随波逐流,仰人鼻息,对社会和人生始终采取进取不息的认真态度,这在本文的姐妹篇《丰乐亭记》中有所反映。该文写到“而滁人往游其间”而乐的后面紧接着有“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的描述:引出了作者寻找战争遗迹进而赞美宋朝统一中国的功德,从侧面倾注了自己经世济民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满腔悲愤,故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非山水,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除却“山水”、“酒”,那只有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哀怨留于杯底了,怎不使中年的他“苍颜白发”而戏称“醉翁”呢?可以设想,假如欧阳修是个朝夕纵情山水,去仿效佛老思想中“超然物外”的洒脱,那么他必须会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就不会一贬再贬,“处江湖之远”达九年之久。因此说本文仅用“乐”字为贯穿全文线索,未免失之皮相,它不仅不能使人信服,而且大概与作者原来的写作意图是相悖的,这正如刘勰所说的“隐者,言外之重旨”的道理。

2、从表情的明暗藏露里切“脉”:

我国古典辞章讲究含蓄蕴藉,偏爱意旨藏而不露,欧阳修也提倡“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的主张,因而本文深层的脉络设置,就像山水画里的道路忽隐忽现。开头作者很有层次地向读者介绍了醉翁亭周围秀丽的自然风光,情感2被其层染而陶醉,枕于瞬间的欢乐占主导,悲愤无从中来,这就是隐,然好景不长,“有亭翼然于泉上者”,物现情溢,“醉翁之意不在酒”,至此悲愤之情已见端倪,紧接着写游人宾客宴饮之乐,又为伏脉,把难以排遣的抑郁深藏其间,而“颓然乎其间”的“颓然”两字,使悲愤之情进层递阶,怎不引起整个身心的“颓然”之状呢?乐只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并不是因为乐而累,更非年迈而心力不济,有诗为证:“我昔被贬居滁山,名虽为翁实少年”(时作者年龄为三十九岁)。是的,宦海浮沉,仕途失意顿使他一夜间“苍颜白发”,此间文脉显现一按可得,而“醒能述以文者”一句活脱脱地流露了作者“众人皆醉吾独醒”的情怀,但又只好说“天凉好个秋”了,从而使全文线索显得深沉蕴藉又意脉相通,无不血脉贯注一按便感到内中脉搏的跳动。这正是这篇文章的脉络所在命意属,充分显示了线索安设“隐以复意为工”(刘勰语)的高超艺术。

3、从对比映衬中切“脉”:

以景衬情是我国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王夫之),可见这种反衬手法是符合相反相成的艺术规律的。本文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就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从峰、林、路、泉、中月度回廊,闲闲渐写,最后聚焦于“亭”上,又以醉翁”两字冠之,即透其“乐”又反衬其“忧”,以乐衬哀,巧妙地把作者自我形象融于其间,紧接着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好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图,也恰恰反衬了朝廷对他的排斥打击是不公正的,因而又不免加重了他心中的苦闷,纵使在公务之暇,带着宾客留连于山水美景之间暂时忘却十一郁闷的心情,但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岂能轻易抛却?所以才发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的感叹!这种在隔而不隔中安设线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使文章的抒情线索虽曲折翰旋而又血脉贯,并使读者从中体味到一种深沉“竟无语凝噎”的悲愤。正如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一文中所说:“如果要使心灵持续在痛苦的感受上面,就必须把这种感受非常聪明隔一下,打断一下,甚至用截然相反的感受来代替,使这种感情回来的时候威力更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