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探究学习价值的生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六中学 鲁焕能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杨修之死 >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探究学习价值的生成

杨修之死的故事,人所熟悉,现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这个课文列举了曹操由“忌”杨修到怒斩杨修的七件事,让人读后荡气回肠,思索颇多。

课文前面有一句提示: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解读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一个字: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的第一要紧事,当然,这也应当是教学的第一要紧事!这是教学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所负有的重要使命。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事物,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生存,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保全、壮大和延深。这一点,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始终伴随生命,并成为生命发展的一部分,乃时代的呼声。

基于这一教学价值观,我的导学思路这样安排:

1、学生结合注释先读讲文中曹操与杨修的几个故事,并一一冠以小标题。(熟悉故事情节。)

2、小组讨论:杨修死因?(搞清曹操和杨修的基本性情。)

3、全班分为甲、乙两方准备并对阵辩论:杨修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曹操?杨修?)

这样的程序,旨在一步步让学生探究到杨修之死的内因,从而找到杨修身上危及生存的致命弱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思考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此为教学之重心。

一、二步的任务,学生完成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杨修死因,一者为曹操的心狠手辣,二者为杨修的“恃才放旷”。仿佛学习任务结束了,学生悠哉游哉。

教师引导:本课学习任务远未完成,下面甲、乙两组分头准备辩论:杨修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曹操?杨修?)辩论要精研课文,找出依据,以理服人。

辩论并不激烈,曹操方似乎没有多少语言,而杨修自取灭亡的结论却占尽上风。学生分析思路:曹操固然心狠手毒,但对杨修可谓一忍再任,仁至义尽,就是换了别人,也会杀修。杨修实在太不自知太不自量,简直可以说是欺人太甚!曹操由造花园门开始“忌”修到分食一盒酥“恶”修,梦中杀人被揭穿“愈恶修”,告曹丕之密后“愈恶修”,再到唆使曹植杀门吏的“大怒”,再到修代替曹植作答教十余条而“大怒”并起“杀修之心”,最后因“鸡肋”事惑乱军心而怒斩之,曹操杀修的心理过程应当说是漫长的,忍耐的,忍无可忍的;而自恃聪明的杨修竟浑然不知,得寸进尺,终招杀身之祸。真可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力度。

在学生的辩论中,我忽然觉得该让每个学生下去写一篇小文章:杨修之死的教训。这篇文章,将成为他们珍爱生命的中国,学会生存的护身符。

下面就是同学们这次写作的部分精彩语段,我将之视为本课的珍贵教学价值和思维成果印发全班,这将使64名同学的未来发展长久受益:

聪明人应当多用脑和手干事情,却不能爱用嘴巴干事情。(尚艺)

不可卖弄聪明,无端地揣测他人的心思。要多做事少说话,少说无管紧要的是是非非。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城府,不该说的话不说,该说的话也要找准时机说,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不可越俎代庖,要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对人处事要给别人留脸面,不可让人下不了台。要观察别人的脸色,尤其是上司。当发现别人不悦时,要适可而止,不要一错再错。(张祖宣)

杨修不识时务,他自己一次又一次遭曹操厌恶自己却一点也不作处反应,好象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而曹操是何等人?对他意味着什么他都不知!杨修可笑,居然下着到向父亲告儿子的密。(韦兴刚)

个人的才能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奉献出来,才最有价值。像杨修这样“群居终日,好行小慧”的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鲁然子)

曹操这样自负的人,怎么能允许有人读懂他的心思呢?杨修太不知人。(熊燕)

你的聪明都能看得见,那不见得好;有时候的一点愚蠢,倒显得更聪明。(任文平)

各走各的路,个人作个人的事,不必耍小聪明出风头。你一出风头,人人都来讨厌你,人人都会拿你开刀。(徐圆)

杨修既然这么会猜测人的心理,为什么就没有猜到曹操要杀他呢?真正该聪明时却糊涂了,算不得一个精明人。另外,我认为说好话也非常重要,经常说别人爱听的话绝不会错。(夏雪)

与大家搞好关系,不要太去突出自己的才能。(龚学梅)

不去了解别人的私事,要大智若愚;在上司面前,要察言观色,说上司爱听的话,不要恃才说很多。(张松)

……

一、要谦虚点,不能高估自己低估别人;二、不随便显示自己的才能,有句俗话叫“装憨得宝”。三、要察言观色,说什么作什么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作事要有原则,该管什么就管什么,不必管的就别管那么多了。(班长冯青的总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