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九年级议论文、散文单元备课设想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泗洲中学 任文美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九年级议论文、散文单元备课设想

这是我在九年级上册两个议论文单元和下册的散文单元共14篇课文的备课过程中的一些设想。限于能力与水平,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两个议论文单元:

⑴内容丰富:在这两个单元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的艺术交流,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还有培根、鲁迅等中外名人对求知和读书问题的精辟阐述。

⑵形式多样:两个单元的文章,同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同中有异:《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属演讲,《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是书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是立论文,《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

⑶语言多姿多彩:两个单元课文的语言,有通俗浅显、鼓动性和感染力很强的口语,有抒情、描写细腻的书面语,有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值得关注、品味。

2、哲理性散文单元: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

⑴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了独特的感觉和体会。

⑵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⑶在表达种种感受和理念时,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用象征、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手法来表现的,因此描写细致具体,抒情自然含蓄,说理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生动性、暗示性、含蓄性和可读性。

以上这些课文,或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求知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针对上述特点,我认为这三个单元的教学,可以达到下面的几个目的:

第一、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掌握议论文和散文阅读的良好方法和科学技巧,具体落实到两种文体:

①阅读议论文,多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理清议论文的层次,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发挥独立思考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断。

②对哲理性散文的阅读,强调整体感悟,在朗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进入艺术境界,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既在“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达到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目的,又在“人文素养”方面养成乐于、善于深入广泛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的好习惯;然后借助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和方法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借此拓展视野。

根据这三个单元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七、八年级教学的经历,我准备在九年级的备课过程中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设想

1、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针对情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强,兴趣不浓,语文视野不开阔。

教学设想:重视教材,用好用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知识点、能力点,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运用这些“点”,使课文这个例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广泛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⑴激发学生议论文学习的兴趣:

在八年级《敬畏自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上尉的信》等议论性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强记方式来应付,不能达成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也不能达成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课堂激趣不够,另一方面是这类议论性文章较枯燥,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所以,在九年级面对两个议论文单元,教师尽力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一开始的乐学情境,例如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可以在导课时给学生讲一个“高分低能”的故事,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引出课文学习。其次,是创设启动学生积极阅读的情境,如在引导学生就“高分低能”的故事发表自己见解后,可以引导:对“高分低能”的故事,作者也感慨良深,在文中谈了自己的感受,大家的见解有的与他相同,想知道吗?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立即被唤醒了。第三是创设思考情境,例《致女儿的信》,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可以设计三个小问题进行一步一步的点拨启发: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怎样?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如果把这个故事换成讲道理,你觉得怎样?学生从“曲折生动”到“形象具体”到“深入浅出”的回答,思维迅速打开,并逐渐进入了思考的佳境,同时在问题逐步解决的过程中尝到了“跳一跳摘果子”的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除了在以上三个环节教学中多下功夫外,恰当的鼓励,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

⑵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在学习了《致女儿的信》一文后,学生对有关爱情的话题兴趣浓厚,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去阅读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要求看后说一说:爱情除了忠诚、心灵的追念,还需要什么?学生在感受爱情真谛的同时,扩展了自己的阅读视野。视野再扩展开去,还有曼德拉写给女儿的信,还有《傅雷家书》等。再如在学习了《那树》一文后,学生对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肯定有自己联想,可以请部分同学说几个事例与大家交流,引发联想,还可以推荐《蝼蚁壮歌》、《藏羚羊的跪拜》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感人散文。如此一来,何愁课外阅读不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2、养成梳理归纳的习惯:

针对情况:学生分析过、归纳过、揣摩过、体验过,但所学知识、方法却不会灵活迁移,举一反三。

教学设想:在九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每完成一种文体教学后进行方法总结,能力点归纳梳理,从而让学生灵活运用。

⑴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七、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难以顺利解决,就是课堂上训练过的如何设问、如何归纳、如何联系自身谈体验等能力点,到了课外,很多学生又都失灵了。究其原因,其一就是缺少扎实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其二是缺少对能力点的梳理归纳。所以,在九年级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九年级教材按文体分编的特点,也有利于对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归纳。

例如教学培根的《谈读书》一文,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①文章写到了哪些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意思?

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细细品味,然后说说理由。在这里,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从语言入手学会赏析、品读。

再如教学王鼎均的《那树》一文,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①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作者对大树的感情?请用概括的语言举例论证。

②不管遭遇如何,在树的一生中,有一点一直没变,是什么?这一点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了一些人或事?同样,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理解感悟能力。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坚持这样的自主阅读训练,相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会慢慢养成的。

⑵加强对文体、能力点的梳理归纳: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文章的能力点,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训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梳理归纳,从而让学生能灵活迁移,举一反三。

以《敬业与乐业》教学为例,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可从三个问题切入:

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

③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当学生完成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要适时进行归纳:读一篇议论文,先要读懂这三点:提出论点,用论据证明论点,得出结论,从而理清议论文的行文思路。

在此基础上,是引导学生读深文章。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文章引用孔子、朱熹等人的话有什么好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如果学生觉得有难度,教师可以启发:假如作者根本不引用这些话,你觉得怎样?假如作者引用的是随便某一不知名人士的话,你又觉得怎样?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白答案。而对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动具体与简洁周密等角度具体领会。在解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对不同论据的作用进行归纳。

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实践。为了不流于形式,能让学生的体验有真知灼见,可以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也可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或批判。设计的题目是: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作者还认为:“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一个价值。”但是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找出一些事实的依据或说出一些有信服力的道理来说明你的看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可以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辩论,并在最后写成一篇小论文。

最后再让学生在相关的课外阅读中进行能力迁移训练,寻找论点、归纳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对作者的观点,材料作出自己的判断等。

以上是我对三个单元的教学设想,想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践,既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又能激发他们语文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与兴趣为伴,快乐学习,让我们的学生有方法引导,少一些黑暗中的摸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