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尊重学生,从教学设计开始

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刘卫军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 大江保卫战 > 尊重学生,从教学设计开始

《大江保卫战》(苏教版12册)已经教完许久了,可那难忘的教学情景老是浮现在眼前,让我忍不住偷偷乐——那节公开课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说来也惭愧,本来我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参阅了不少备课资料,或觉得平乏,或觉得不如己意。直到上课前一天的早读课,学生曹思源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才突然间有了灵感。他问我:“老师,为什么不将‘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改成‘风声雨声喊声,声声震耳’呢?”我问:“你为什么觉得要这样改呢?”他说得有理有据:“我觉得应将‘涛声’改成‘喊声’是因为上文中有战士们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再说,原句中‘风声雨声’之后是‘读书声’,写的是人的声音,‘喊声’正好与‘读书声’一致。”

我在他提出问题时就一直在努力地思索,听了他的解释后,一个新的想法也就形成了。所以,我对他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也很有自己的理解。不过,为什么不像你说的那样用,你先做个思考,到课上我们一同讨论,如何?”他高兴地答应了。

我得到这个问题后,如获至宝,马上对备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听录音朗读第2—5自然段。

要求: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想象课文语言所描述的画面。

二、抓重点语段学习课文:

1、听了录音朗读,哪幅图画在你头脑中的印象最深?打开课本,将描述这幅画面的相关语句读一读。

2、交流:

(1)、说说你头脑中的那幅画,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2)、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感情来。

如: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3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4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 又爬上了大堤……

3、这么多令人难忘的画面,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觉得用文中的哪句话合适?自由朗读2—5自然段。

4、交流,理解“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1)、齐读。

(2)、请曹思源同学说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师生共同探讨。

5、过渡:是呀,在那几十个日日夜夜中,有多少感人的事迹啊!齐读第5自然段。

6、补充讲解周运兰的故事(小江珊的故事第一课时已作介绍),激情,朗读第5自然段。

结合指导朗读着重理解句子: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7、回顾第2—5自然段,说说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8、欣赏MTV《为了谁》,引起情感共鸣。

三、齐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下课。

我自以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教学设计。

第二天,我很有信心地走上了课堂。结果嘛,不仅一切如意,还又有精彩生成——来自学生的“发难”使这节课锦上添花。具体情况如下:

师:这么多令人难忘的画面,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觉得用文中的哪句话合适?

生1:我觉得“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句话最能概括那令人难忘的抗洪场面。

生2:我觉得“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最能概括那令人难忘的抗洪场面。

……

(我以为,学生肯定会找到“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因为文中本来就有提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哪知,学生就是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一琢磨,学生说的“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也有理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教学对话。)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更认同哪种观点呢?请细读第2—5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陈述你的理由。

生开始自读思考,接着开始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代表小组发言?

生1:我们觉得用“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好,因为书上写得很清楚:“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生2:我们觉得用“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好。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我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战争中无处不在,他们总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师:你们理解“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吗?在预习时,曹思源同学对这句话提出了疑问,并且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先来听一听,好吗?

生(曹思源):我觉得应将“涛声”改成“喊声”,因为上文中有战士们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改很有气势;再说,原句中“风声雨声”之后是“读书声”,写的是人的声音,“喊声”也是人的声音,正好与“读书声”一致。

(学生中骚动起来。为了不至于太散,我提出了主导意见让学生进行了探讨。)

师:我觉得还是用“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好。为什么呢?

(有学生发言,但大多说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师:原句中用的是“声声入耳”,这里为什么用“声声震耳”呢?它是不是和“风声雨声涛声”有关联呢?

生1:这“震耳”的“震”不仅是指“风声雨声涛声”震动了耳膜,更是指“风声雨声涛声”震撼着解放军官兵的心灵。

生2:这“风声雨声涛声”中的“涛声”不能改动,因为“风声雨声涛声”指的是大暴雨,大洪水。

生3:这句话写出了人民子弟兵牵挂着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