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涂茨镇钱仓小学 李夏敏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草船借箭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材理解】

《草船借箭》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用短期内要造出十万枝箭的毒计来陷害他。而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终于完成了任务,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文章内容十分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同学们在阅读时,一定会发现作者的精心构思,在情节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设下的一个个悬念。

一向精明能干,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对有意刁难,陷害自己的周瑜,好像毫无戒备,对赶造十万枝箭的“公事”竟满口答应。看到此,不禁叫人为他担心。周瑜提出“十天造好”,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当众立下军令状,这还不叫人为他捏一把汗周瑜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暗地里吩咐军匠不供应造箭材料,而奇怪的是诸葛亮造箭不要造箭的材料,却向鲁肃借用“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这又是为什么真叫人感到奇怪。谁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短短的三天,要造出十万枝箭,这已经是叫人难以想象的事了,可是诸葛亮接连两天没有丝毫动静,眼看剩下最后一天了,他怎么向周瑜交箭好容易挨到第三天,诸葛亮密请鲁肃一道去取箭,却把船向曹营开去,这又是为什么更令人费解的是,船近曹营水寨时,诸葛亮竟命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怎么得了,难道他不怕曹军冲来,在这滔滔江面上,他能有什么脱身之法这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曲折而又扣人心弦,让我们边读边产生悬念:这后事到底如何?因而一味地想追读下去了解个究竟。

【自学程序】

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设计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⑴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⑵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

()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⑴接受任务。

⑵作好准备。

⑶草船借箭。

⑷按时交箭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⑴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⑵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

⑴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⑵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⑶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⑴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⑵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⑶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长叹不如)长叹什么?(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四、巩固练习

作业本上第5题⑴⑵⑶,第6题⑴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⑴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⑵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⑶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⑷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⑸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⑹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⑺曹操听后,会怎么样 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神)

诸葛亮是神吗?(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从书中学来的)(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是()。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而是()。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⑶⑷⑸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