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天城中心小学 冉亚玲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作战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教师要着眼于问题的锤炼和设计,要有益于广开思路,便于学生以语言文字为着眼点,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预设重点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一些什么样的桥?(学生或许会说:有铁桥、木桥等。)

2、齐读课题。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你是从哪个地方知道的?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什么桥?

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能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交流,汇报。

2、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洪水的肆虐吧。(放课件:洪水咆哮的场面。)

3、激再创造引读。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洪水的肆虐,再让我们一起从作者的描述中来感受洪水的疯狂吧: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

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你认为这个词用到这里恰当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

7、出示3自然段,并齐读。读了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恐惧不安?

8、人们为什么疯了似的折回来?

四、感受老汉的形象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5~13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词或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交流:

⑴出示第8自然段。谈感受。

⑵当学生感受到老汉的沉着、稳定和临危不惧时,问:你能通过读来表现此时的老汉吗?指名读,再齐读。

⑶出示10、12自然段:

你能从他的语言中体会到怎样的语气?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并进行评价,再读。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15、19、20自然段。

自由读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老汉为什么要揪出那个小伙子?到了最后,小伙子为什么推老汉先走?老汉为什么要先推小伙子先走呢?

4、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吧。

⑴现在你能回答前面的疑问了吗?

⑵生作答。

⑶这是怎样的老汉?(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⑷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读这样的老汉。

5、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6、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导语:

⑴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读这样的老汉)

⑵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⑶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