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小学 邵稚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19个新词。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19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老师充满感情地讲:

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

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预习,了解作者情况。

2、老师可以根据小资料里的内容为学生补充介绍有关安徒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尤其要指出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四、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五、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词

六、自学本课生字词

1、明确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

⑵记住字形;

⑶理解意思;

⑷会用生字组词;

⑸掌握特殊的部首;

⑹把读读写写中的新词各读三遍。

2、让学生按以上六点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预习效果:

⑴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烤火的“烤”、火焰的“焰”、暖烘烘的“烘”都和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烤”字的右下边不要多写一横;“焰”的右半部是“臽”不是“舀”。橱窗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橱”字是“木”字旁加上厨房的“厨”字。

⑵出示形近字组词,帮助识记生字: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烤()哄()焰()橱()

拷()烘()陷()厨()

⑶出示卡片,读准文中生字的音:

当摇篮薄纱许多幅喷香

七、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1、指读预习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2、提问: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答案:

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冻死街头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并按照板书的提示,就很容易理清这篇文章的层次。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共分三段。第一段是第1到第4自然段,讲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是第5到第11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种种幻景。第三段是第12到第13自然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4、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老师指导学生看着板书,用串连段意的方法,说说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可以指名提问,老师加以指点评议。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八、自己再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九、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大家一起读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字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内容,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思考后,老师逐题和学生一起讨论。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在学生理解完这一问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第5自然段的前4句话。

3、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理,可以追问: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老师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欢乐。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能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把美妙的幻象和悲惨的现实对照起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可以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会看见大火炉?学生就会联系第一段的内容理解到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已经走了一天了,她的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在寒冷的现实中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才在幻象中看到了大火炉。

4、后来结果呢?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导感情朗读:

在上面几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已经指导学生边体会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练习把第5自然段完整读一遍,再指名读,老师略加评议。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老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的步骤: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六、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⑴提问:

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

⑵提问:

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理解得不全面不到位的时候,老师应鼓励别的同学补充说明,对谈得深刻、有独到之处的同学,老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把理解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⑶结果怎样?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指读,男女生对读。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⑴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在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谈到“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人们会怎样过大年夜?大年夜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

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⑵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指读,师生对读。

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⑴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

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⑵提问:

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4、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⑴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老师接着导读完第11自然段,提问: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⑵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这里所指的是死亡,是离开这个世界。然后追问: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死的?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就会弄清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老师继续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到,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七、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1、提问: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这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火炉、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才出现。

在学生理解到这儿后,老师可以追问,从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就会深刻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

八、学习第三段

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质疑。

3、师生讨论提出的问题,理解重点句:

⑴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

⑵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

⑶“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九、配乐朗读全文

十、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