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河北省新乐市中山中学 李从勋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

5课时。

【课型】

综合复习课。

【教学方法】

自读──练习──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点拨本单元的重点

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可谓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痛苦,

又有乐趣。总之,本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复习本单元要完成以下任务

1、知识与能力:

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

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

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复习设想

1、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引导学生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在朗读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4、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山的那边》采用象征手法谈理想。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认真理解其

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深人体验、感悟。

《生命生命》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加以印证,进行挫折教育。

《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在内容上,可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比较

阅读。

《童趣》极富于想像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教师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

5、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师务必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搞好这项

活动。

四、学生自由复习

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

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

3、结合自己手中的辅导资料、课外书、考过的试题,自主复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单元课内重点语段

1、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⑴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⑵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⑶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⑸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参考答案〗

⑴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⑵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⑶“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⑷(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⑸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2、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的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搞一朵。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紫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⑴联系后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⑵如何理解“香气似乎……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一句话的含义及其作用?

⑶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⑷谈谈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⑴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⑵这淡淡的浅紫色的芳香,带着点淡淡的哀愁,亦不乏宁静,作者由这梦幻的芳香引入回忆。

⑶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⑷作者通过看花,感受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加快脚步”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

3、阅读下面《童趣》,回答文后的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瘌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⑴“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山”指____,“树”指____。

⑵“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为之怡然称快”和“兴正浓”都是描写________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⑶从选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⑷把选文分成两部分,____段为第一部分,内容是________,____段为第二部分,内容是__________。

⑸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参考答案〗

⑴土砾丛草

⑵心理活动突出“物外之趣”

⑶观察力强观察细致

⑷①总说:“时有物外之趣”②~④具体描述物外之趣

⑸①比喻夸张

②比喻

第三课时

一、复习本单元课外重点语段阅读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

2、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3、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

4、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5、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过一百字。

〖参考答案〗

1、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此题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2、划线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3、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父亲信守承诺、挚爱儿子、不怕艰险的表现都了不起;阿曼达信任和热爱父亲、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表现也都了不起。

5、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言之成理即可。重要的是要写出孩子最初的惊慌以及想到父亲的话之后那种坚定、镇静。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①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②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fù yú)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③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老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1、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fù yú)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②改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②的意思是()

⑴表示作者在思索海与山所懂得的东西。

⑵表示作者对海与山所懂得的东西的迷仍、困惑。

⑶表示作者已认识到海与山并不懂得什么。

5、“他的不经意的回答”一句中“不经意的”照应了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

6、文未加精的“它”指代的是____;“我”那些无名的怅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开头,“意外的收获”中“收获”的具体含义是()

⑴认识到自然是无知的;认识到自己是高大的。

⑵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妄自菲薄。

⑶认识到普通的劳动者也有深刻的思想。

8、说这“收获”是“意外的”,是因为:

⑴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赋予

2、略

3、老渔民的话对我的启示触动

4、⑶

5、似乎不假思索随口

7、⑶

8、⑴偶然的机会得到的。

老渔民随口说的话启示的。

蛙跳

天火热,太阳光着屁股在河滩上耍野,烤得柴柴草草生烟。老汉带着宝贝孙子小管在毛豆地里汗水淋淋地割草。

小管()着额上的汗说:

“爷,热。”

“热,歇歇。”

爷孙俩提着镰来到河边柳荫下歇坐。小管问爷:

“我考上初中,你叫上不?我爹说叫上。”

“咱不。咱认字儿念个信甚的,不是睁眼瞎就行。多了,种地也没用处。”

“兴许能考上大学哩。”

“兴不许呢?不是白耽搁那几年工夫?再说,咱这离城远,祖祖辈辈谁家出息过人物?”

小管不再言语,只管看着河水发呆。

一只青蛙自河中蹦上岸来,三跳两跳隐入豆地。小管飞快跑过去,转眼工夫把青蛙抓回来。

“拿绳绑住它。”小管捉弄着手中的青蛙,自言自语。

“不绑。爷有手段。”说着,老汉起身用镰尖()地,不大会儿就()了个又窄又深的土坑。

“放进去,它出不来。”爷指着土坑说。

蛙被放了过去。

小管见蛙急得蹦跳,忙用手()。

“甭捂,蹦不出来。”爷拍拍手,吸上烟,坐回原处说,“只管看着,它蹦不出来。”

小管放手看蛙,目不转睛,说:“我放个棍儿,它能爬上来不?”

“放吧。爬不上来。”

放了棍儿,果然无用。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还是跳个不停,却横竖跳不出坑来。

爷扔下烟头拍腚起身说:“走,再割。头晌割满一车哩。”缓步走出树荫。

“割。”小管也离开沙坑,起身随爷去割草。

头晌,车上拥满了草,爷俩准备回家。小管说:“爷,带上那蛙。回家叫我姐剥剥炸炸吃。”

“带上。”爷坐在车上收拾牛车,小管飞快跑去速蛙。

近至坑前,小管瞪眼。只见,坑已塌陷。蛙无。

数年后,小管考上大学,离开了自家村。

阅读提示:这篇文章构思十分巧妙,以爷孙俩作为主人公,则可以当做小说来读;以蛙作为主人公,则可以当做寓言来读。从爷孙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辈子守着眼前一片土地的老一辈,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冲破一切藩篱的新一代的矛盾冲突。从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点是“跳”,只有“跳个不停”,才能跳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思考练习:

1、小说开头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话号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⑴小管()着额上的汗说。(摸、抹、擦)

⑵老汉起身用镰尖()地,不大会儿就()了个又窄又深的土坑。(刨、挖、剜)

⑶小管见蛙急得蹦跳,忙用手()。(捂、盖、掩)

3、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在观念上有明显的差异,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据此简要概括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倒数第二自然段,当小管跑到坑前逮蛙时,“只见,坑已塌陷。蛙无。”仅用八个字就十分简省地交代蛙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描绘蛙怎么“无”了。

5、谈谈“蛙跳”与“数年后,小管考上大学”有什么必然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概括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引起下文、渲染气氛的作用。

2、⑴抹⑵剜⑶捂

3、老汉:“咱认字儿念个信甚的,不是睁眼瞎就行。多了,种地也没用处。”或“咱这离城远,祖祖辈辈谁家出息过人物?”(性格:独断、守旧)

小管:“兴许能考上大学哩。”(性格:年少志高)

4、(略 应从“蛙跳”“坑已塌陷”的角度入手。)

5、被扔进坑里的蛙,能够跳个不停,直到机会到来,奋力一跃,争得一条活路。小管受到“蛙跳”的启示,不停地拼搏,终于考上大学。

6、改变命运全靠自己不断努力。

第四课时

复习考试。

(单元测验题)

第五课时

讲评试卷。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