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文本撰写: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杨春 赵秋桐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音乐巨人贝多芬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1、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音乐家贝多芬其人其事,对学生而言,只要一提到《命运交响曲》、《月光曲》,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贝多芬。

2、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人物传记类的奇闻轶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完成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3、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推崇有天赋、有杰出成就及有独特身世的伟人,他们对这一类人有一种崇拜,一种模仿,一种心理的渴求。

【教学建议】

一、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1、注重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多种形式的诵读、诵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深层含义的体悟等)学习语文。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使之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深入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倡导学生独立阅读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营造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品读文章的语言。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模仿文章“以形传神”的写作特点。

二、教法、学法

1、可以尝试采用课文片段表演(分角色表演相关情节,演员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情、动作、配以人物内心独白的话外音)的形式,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心理感受和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2、“感性的朗读”与“理性的思索”相结合。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朗读训练,在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精神、气质,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摘抄、点评;也可以先小组讨论,确立一个话题后,全班大讨论,之后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完成读后感。

三、媒体建议(发现法)

采用图片展示、播放音乐等形式。

四、编制一个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采用音乐导入法)(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什么最重要呢?生:耳朵。师:耳聋对平常人是一个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却是整个世界的死亡。而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却在他耳聋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命运》交响曲。

〖设计说明:一堂课的开课,“要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以上的音乐引入,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教学:

⑴“"贝多芬”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个人,大家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对面不曾识”,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课件来了解贝多芬。

⑵教师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

(采用多媒体来使课堂信息丰富而直观,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⑶学生打开“影音资料”和打开“中学语文网站链接”下的几个网址,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此举是为了锻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⑷打开“质疑探究”,学生将在课文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表在BBS公告栏中,同学老师帮助答疑。如:以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为线索,说说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教师导学〗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实指导。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拔、明确。

⑸我们这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打开"性格剖析",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个他的性格。

学生准备资料:(15段的“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贝多芬内心善良的一面;25、26段写他向客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具有孩子气般的可爱。14段贝多芬这样说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15段的“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从这两处就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坦荡真诚。18段的词语:“一滴泪”、“好灵魂”,19段的词语“神往”,可以看出贝多芬内心充满渴望。)

师指导: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从肖像描写中来展示人物的个性气质的写作方法。

⑹接着分析本文的外貌描写的特点。(作者不单纯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绘,而是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给我们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打开“外貌比照”,请同学们把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学生准备资料:(6段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8段的“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9段的“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张禁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师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另外,除了外貌描写,在语言、神态的描写上也有体现。22段的“头颅在熔岩中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23段的“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表达了对伟人的敬仰,最典型的是25段中省略号后的那段话。作者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抒情性的议论倾诉着自己的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⑺学习用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写作。打开“人物速写”作5分钟片段作文,刻画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选两到三名同学的作品屏幕展示,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点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设计说明:动手操作能力比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写作训练,是“由此及彼”、“推波助澜”,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

3、课堂小结: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也学习了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要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去战胜他们。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埋怨和仇恨,你需要微笑和感恩。贝多芬在内心孤独、遭受苦难的双重压力下,仍然保持善良可爱、坦荡真诚的本性;虽然生活简单,但是却充满渴望;正是无奈和痛苦,才有了坚忍和刚强。贝多芬在他的生命长河中不懈地抗争,因为他热爱生活。让我们记住这样的话:“谁也别想战胜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诚然,贝多芬之魂,是哲学上“大写的人”同命运荒诞那部分勇猛搏斗之魂。作为精神世界的巨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他正是海明威所推崇的那种勇士:你可以打倒他,就是打不败他!

4、布置课外作业:

⑴将人物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⑵选择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提高艺术素养。

交响乐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其他音乐作品:春天(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月光(钢琴),热情(钢琴)

⑶课外阅读如:剑桥音乐家生活丛书《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多夫》。

⑷制作一张贝多芬专辑的剪报(可以包括音乐作品介绍,后人写的贝多芬传记,贝多芬的生平资料等)。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行创意。

〔学习小组的合作可以增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流。〕

二、教学反馈

1、基础知识

⑴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并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里。

纽踌躇颅喃颏喧

⑵辨析下列形近字。

①喧渲暄②磐馨磬罄

2、课内阅读

⑴以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为线索,说说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

3、教学反思(学生反馈信息以及教学得失评析)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及运用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连起来写成一段话。

坚忍徒劳踌躇满志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透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不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会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线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表意准确,句子通畅即可。

二、1、⑴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带来了交流的障碍,从而让贝多芬觉得还比不上一棵可以听大自然声音的树;另一方面,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⑵贝多芬的意思是: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2、言之成理即可。

三、峭壁上的树(答案)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5、对比;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资料链接】

贝多芬——我的作品一经完成就没有再加修改的习惯。因为我深信部分的变换足以改变作品的性格。

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

贝多芬生活在封建统治下的德国。当时,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恩格斯说,德国“这是在政治和社会上一个可耻的时代,但同时又是德国文学上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时代的每部卓越的作品都充满了反抗的精神”。他进一步阐明,这个“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昌盛的时期”。

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他深刻影响。此后,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并在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中,写出许多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性作品。

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贝多芬写成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其中有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黎明”和“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悲剧《埃格蒙特》序曲,以及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

贝多芬晚年,贫病交加,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电风雨的夜晚。伟大的作曲家离开人世,当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但是,3月29日贝多芬的下葬却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盛大示威。

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那个暴风雨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曾经用诗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

俗语谓“时势造英雄”,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超乎时代的,因为,我们更愿意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安祥的,可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可以自足丰盈到不再供奉“英雄”。所以,感谢罗曼•罗兰,感谢他通过《名人传》奉献给了全人类一系列不朽的英雄形象,更特别地,我要深深地感谢他让我认识了贝多芬。

和许多伟大的人物一样,贝多芬的成才成名之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他出身于波恩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院男高音演员,酗酒爱胡闹,不治家业。母亲是个女仆。从童年和少年时代开始贝多芬就生活困苦,衣食不周,而在音乐天赋被父亲发现之后,便常常在粗暴的威胁与毒打下学琴,并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23岁时贝多芬离家投奔当时中欧封建政治与文化的中心维也纳,在那里度过了几尽一生的时光,并陆续创作出许多杰出的乐章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但是,他未到30岁听觉就失灵了,多方医治依然无济于事,晚年生活更是窘迫到要为每天的面包发愁。可是,命运的不幸,生活的打击并没能把他打倒,反而成就了他为艺术“受苦、奋斗、为善”的闪光人生。在持续35年的创作道路上,他以“谁也别想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的巨人般的性格,创作出了交响乐9部、钢琴奏鸣曲32部、弦乐四重奏16部等震撼世界的作品,特别是以“命运”为主题的九部交响曲,更以狂风暴雨、雷电轰鸣般激烈的基调凸现出了他灵魂深处蕴藏着的火山爆发般的反抗激。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身患重疾、耳朵失聪、贫穷孤独,无可否认,贝多芬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反抗精神很大程度上针对自身的这些苦难的,可是,我们又分明看到他的反抗又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苦难,而是对全人类苦难的反抗。毕竟,在阶级社会中,人间的苦难主要是由于阶级不平等造成的,不论贝多芬是否意识到,他的烈火般的愤怒,是针对他所接触的客观现实中的人间苦难而发的;不论他是否意识到,他的心是紧紧联系着受压迫、践踏、侮辱和剥削的广大苦难人民而和豪门大户相对立的。而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他是有意识而为之的,让我们听听吧,听听这位巨人的声音: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噢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受益!”

“我必须用我的艺术,为可怜的人类,为未来的人类有所作为,给人类做点有益的事,使他们恢复勇气,摇醒他们的沉睡,鞭笞他们的卑怯!”

可以说,贝多芬的一生,是为了音乐而生的一生,他君临于痛苦的深渊之上,以令人赞叹的坚韧与刚毅讴歌着欢乐;贝多芬的一生,又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为了完成他的艺术使命,也就是通过他的乐曲表达他那颗“伟大的心”,因而和世俗不断地矛盾冲突、不断地斗争的一生。

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命运给了他苦难,他却用苦难来铸成欢乐。“通过痛苦、取得欢乐!”贝多芬的这一警句不仅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更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欢乐”就是斗争,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求得欢乐。

“这是一首受了伤的灵魂之歌,窒息的灵魂重新喘过气来,重新站起来了,它向拯救者道谢!”正像贝多芬的作品没有令贝多芬失望一样,贝多芬本身的巨人形象也没有令罗曼·罗兰失望,在人生的考验中,拥有巨人般性格的贝多芬已经成为人们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使人们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人们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经过痛苦、取得欢乐”,贝多芬这句话一定会随着他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激越思想力带给一代又一代人们相同的震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