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 白美万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大自然的语言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引入一:视频

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 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

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

屏示:大自然的语言

引入二:电脑多媒体

(视频播放一段以花为主图像,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在画面依次出现下列诗句,待学生填空后,再用鼠标点击括号处,再显示出红色字体标注的答案。)

1、完成下列诗句填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设问:上述诗句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你从诗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断出来的?从中你有何体会?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

引入三:视频

播放竺可桢资料片:建议片中可从浙江大学校园风光播映,并依次出现浙大校园中的竺的铜塑像,然后逐次出现有关反映竺可桢的生活、科研及其学术著作组成的资料片(更多照片资料请查看《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桢”栏目)

在播放过程中,可渐次将下列竺可桢简介滚动显示:

竺可桢(1890~1974)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地理学家。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所从事的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有许多精辟的理论见解和实际领导经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重要著作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物候学》(合著)、《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气候概论》等300多篇,并留下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有自己的言行、感想,工作上的主要情况和科学界的重要史料,体现了正直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按年份出版日记,共分5册,约320多万字。这在我国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引入四:故事引入

请学生齐背王之涣《凉州词》

教师谈话:同学们可知道,有位科学家却认为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的“河”字应为“沙”字,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证,得到学术界的推重;此外,这位科学家还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校正了古诗存在的一些错误,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著名科学竺可桢。

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教与学〗

一、整体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勾划不理解的字词。

[音频]

以一段旋律舒缓的轻音乐作为学生默读课文时的背景音乐,

学生看完课文后,交流自己勾划的生字词。

[电脑多媒体]

簌簌(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连翘(qiào):一种落叶灌木。果实干燥后可入中药,有清热解毒的效用。

次第:一个接一个。

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形容不断循环。也作“终而复始”。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化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

灵敏:具有容易受影响或受感动的能力;

观测:观察并测量。

湿度: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也指常指一定物质中所含水分的比例。

抽青:(草、木)发芽变绿。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指大地回春。

次第:按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荣枯:植物的茂盛与枯黄。荣:草木茂盛。

花香鸟语:花开得喷香,鸟叫得好听,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再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2~3个问题,并自己拟出问题的参考答案。

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答: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

又如:为什么作者把物候现象称为“大自然的语言”呢?

答:因为第2自然段里说得很清楚,各种物候现象好像在“传语”“暗示”“歌唱”,提醒人们适时安排农事,这种拟人的写法,不仅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这就为后文解说什么是物候学作了进一步的准备。

学生小组内进行问题内容,并征求问题答案。

在全班范围交流提问及回答情况。

3、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⑴要求学生逐段归纳内容要点。

提示:可以从文段中找出能概括段意的中心句,也可以自己的话概括文段要点。

⑵同桌交流、切磋、修订、完善内容要点

⑶学生在全班交流要点

⑷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订正。

[电脑多媒体]

各段内容要点:

大自然一年四季不同的物候景观。

古代农民注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第4段。

领起下文内容。

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来临的影响。

高下差异对物候来临的影响。

古今差异对物候来临的影响。

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⑸设问:从上述各段内容要点看,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本文内容层次,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⑹学生划分层次,并作好发言准备。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屏示:

层次一: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说明]显示顺序是从第一部分依次显示到第四部分。

层次划分二: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物候学。

第二部分(4~12)具体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物候学。

[电脑多媒体]

大自然的语言

1、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主要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次要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注:按顺序依次显示)

二、研读赏析

1、析读课文,探究说明方法

要求及形式:

⑴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⑵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并简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生活动:合作完成上述任务。

⑶交流发言;

⑷小结、订正;

[电脑多媒体]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

2、理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问题探究:

⑴本文是如何引出物候学这一说明对象的?

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提示:

⑴作者从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物候写起,让读者对物候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指出古代农民很早就注意到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并根据它来安排农事,初步说明了物候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顺势引起了本文说明对象。

⑵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

电脑多媒体: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以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

由现象到本质:四季不同景观 物候现象与农业的关系 物候知识 物候学

由主到次: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

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 古今

(注:上述屏示按序显示)

3、赏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⑴赏读课文,赏析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电脑多媒体)

①选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或语段,试说明其理由。

学生活动:品点美词、美句、美段

②理读课文,品析准确严谨的说明语言

⑵找出文中起修饰限制的词语,试说明这些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在课文中搜寻用词准确的语句

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三、课堂活动

1、诗歌欣赏:(电脑多媒体)

配乐诗朗诵。

(注:音乐以欢快活泼为主,并并根据诗意配以视频: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同时出现本诗中的意象。)

电脑屏示:

大自然的语言

戴巴棣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树,

就会把“车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计算起来方便。

如果你捕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从不把人欺骗。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

搁在温暖的庐山,

那又在告诉人们,

这儿曾有寒冷的冰川……

可是你别以为,

大自然的语言很难,

也许有时过于平凡,

人们才视而不见──

行星亿万年运转,

多么平平淡淡,

直到哥白尼眼里,

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侯,

学会了计算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计算?

大自然的语言呵,

真是妙不可言:

懒汉永远看不懂,

粗心人怎么能发现。

自由发言:

⑴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⑵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⑶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农谚解说员(电脑多媒体):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

选一至二则你喜欢的谚语,根据你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说。

(注:此活动要求学生广泛参与,畅所欲言,答案可开放灵活,不求统一)

3、走进大自然:

方法:观察、访问、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

方式: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多问一些为什么,如:青蛙没听天气预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了?寻找答案。活动中注重分工合作,分别做好收集、记录、总结工作。

步骤:

⑴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⑵分析资料,记录思考成果;

⑶交流完善活动成果;

⑷举行活动成果汇报会。

〖想议练〗

A级

一、品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注意”可否换为研究,为什么?)

2、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公阿婆,割麦插禾。”(句中加点的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②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③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④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⑤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⑦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请按时间顺序,重新调整语序。

B级

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观察自己家的附近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物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C级

雪花的奥秘

几个世纪以来,雪花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早在17世纪,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就开始思考雪花的晶体为什么会出现六角几何形状。后来,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清了雪花晶体的模样。到了近100年,研究者才用X射线技术探明了冰晶的结构。研究表明,雪花中的水分子是由微小的六角形晶格组合而成的。专家认为,雪花生长的“摇篮”是云层中的微小尘粒,这些尘粒为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冻结提供了一个基础。慢慢地,不断聚集的水蒸气形成规则的冰晶图案。当一片雪花在云层中随风飘荡的时候,会遇到冷空气或热空气,它的每一个花枝都会经历同样顺序的气温及各种外在因素的变化,于是,雪花的六个花枝对称的特性严格地保持下来。因为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不同温度的历史,都将会以独特的结构和形状降落到大地上,所以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

对雪花“噪声”的研究也是一项有趣的课题。在人们的印象中,落雪好像是无声无息的,尤其是落到水果里的时候。而最新声学研究表明,雪花落在水面时,产生的声响会让水中生物胡“震耳欲聋”之感。雪花究竟怎样发出如此巨大的声音呢?科学家解释说,雪花落入水中时,雪花内的空气就变成了气泡,水表面的张力与气泡表面张力相互“较劲”,就产生了频率在50到200千赫以下,所以无从察觉,除非借助示波器和声纳系统。雪花制造的“噪音”不仅让水中生物“心烦”,而且对渔业及海洋生物的跟踪观测也形成了干扰。例如,美国的渔业生物学家们每年都要观测大马哈鱼的洄游情况,但雪花的声音常常干扰观测,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大雪时关闭所有临测系统。

雪花中蕴涵着无数的奥秘,在等待人们去解读。

1、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雪花的奥秘?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雪花落在水面上,为什么人觉得无声无息,而许多水中生物却有“震耳欲聋”之感?

4、古人曾用“六出冰花”来描写雪花,从本文看,它写出了雪花形状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A级:一、

1、用“注意”而没有用“研究”,这正是如实反映了劳动人民开始只是凭经验,只是有着感性的认识,而真正创建物候学,系统地进行研究还是近代的事。

2、用了拟人手法,杏花在“传语”,桃花在“暗示”,布谷鸟用歌声向人们提醒,给人以无限亲切之感,大自然是多么关心劳动人民的耕耘播种呀!这些语言在此处运用,比专业性的术语更富于表现力。这样就把大自然人格化,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紧扣课题,自然巧妙。

二、 ⑤⑨①②⑦④⑥⑧③

C级: 1、⑴雪花形成的原因;

⑵雪花产生的噪声。

2、打比方雪花形成的基础

3、因为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千赫以下,而雪花落到水面的声响的频率达到50到200千赫,所以人听不到,许多水中生物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响。

4、六角形雪花中的水分子由微小的六角形晶格组合而成(或:六个花枝对称每一个花枝经历同样顺序的气温和各种外在因素的变化)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