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对照与和谐,共谱美的乐章──《桥之美》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中学 蔡丽亚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桥之美 > 对照与和谐,共谱美的乐章──《桥之美》教学设计

新课程八年级第三单元《桥之美》一课,是当代画家吴冠中的科学小品文,它用优美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桥之美。文中举了大量桥的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引进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说明用形象的图片来展示,使学生真实地感知,一改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创造优美的情境,深化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结合图片感受桥之美,并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是本文教学的关键。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一、直观形象,激活兴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桥,所以导入一开始就安排学生欣赏“江南石桥、小桥流水人家、康桥、长江大桥”等景物,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桥的美,边展示图片边配以诗句导入优美的意境:唐朝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婉约柔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带给我们一丝淡淡的哀愁,在诗人眼中,桥是富有人性化的,桥是有感情的,而在画家眼中,桥又另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对桥进行新的审视,感受桥之美吧。

设置了一定的氛围,生动形象的图片又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了解“桥之美”的兴趣。此时,在屏幕上揭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感知事物,发展思维

传统的语文学习仅仅将思维局限于对文字的感知上,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色彩,音乐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1、整体感知

将学生导入情境后,首先在屏幕上显示作者的图象和资料:吴冠中: 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他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荣誉。

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为本文感受桥之美作铺垫。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屏幕上显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⑴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

⑵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读完后,师生共同探讨回答问题。

⑴桥美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及联系形象的重叠、交错的作用。

⑵乌镇、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2、品味美景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说说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四幅图,使用超链接,随意点击图片,便显示生动的解析文字。此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赏图片和开展讨论。教师可选择好角度,先示范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以下为对景物的解析参考。

(乌镇石桥:厚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乡间石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分析时着重桥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怎样来欣赏一幅画面?关键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

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抽象的文字更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

三、知识拓展,赏析作品

根据总结出的新的审美角度,安排学生观看影片《英雄》中“用意念在湖面上决斗”的片段,赏析画面。提示学生:可以从画面的色彩、人物的动作、音响效果的对比及和谐方面来分析。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说出画面美在何处。

1、整幅画面以青山绿水为背景,给人清新宁静之感,与主人公决斗的紧张气氛形成对照,使观众在心理的紧张之余又得到视觉上的舒畅放松。

2、剑气的流动通过水的流动来烘托,动与“水波不兴”的湖面之静互相映衬。

3、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的回响使观众身临其境。

唯美的画面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学生视听觉并用,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学会吴冠中的审美方法,并在生活中实践,简单地赏析一幅画面或艺术作品。电影片段的插入,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视眼开阔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

四、玩味佳句,感悟意蕴

1、本文是一篇生动说明文,语句优美而富有韵味。教师可在课前作好以下准备:让学生预习,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写下交于教师。教师作好选择,并将教集中的语句做进课件里。

课堂上,以读带讲,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内成员互相朗读,并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作代表。同时,体会句子的情味,事先在课件里输入对优美句子的品析,与句子链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教师边点击文字边简单评点。

2、选择《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

明确两篇文章的不同,《石》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的,而《桥》是小品文,或描写抒情,或抒发感情,文字富有表现力。

通过自己朗读体会分析,又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学生基本能深刻感受并体味到本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课文小结: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欣赏大千世界的美吧!

贯彻新课程“自主、探究、创新”的原则,整个教案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多媒体和教学过程恰到好处的整和,对课堂效果的促进一目了然。

【设计思想及特点】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桥之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的画面,结合音乐、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用多感官体会桥之美,学会用新的角度去鉴赏美。

教学目标的设置,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立足学生,从理解、语言、能力几方面着手,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的安排,先设置情景,诗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整体感知,品味美景。问题在设计时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直至揭示作者的深意为止。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析,教师只在需要时简单发表意见,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灵感。并将课文中总结的理论,马上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生活中的美。影片《英雄》的观赏,不仅使理论用于实践,而且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的语言也是一大特点,通过让学生朗读感受,分析品味,比较总结,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的区别。

总之,本家学设计着眼于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媒体与课堂的整合,效果明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