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芦花荡》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 郑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芦花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探究人物揣摩性格,欣赏描写环境的语言注重环境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用人物描写的具体行动来认识人物的性格,揣测人物的心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我们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古有黄帝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出生此地,宋太祖赵眶胤也是河北诼洲人,近现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也就有了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小兵张嘎》《黄河绝恋》等。今天我们走进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二、作家简介

(见教学用书的内容)──他擅长写革命年代的小百姓革命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速读《芦花荡》全文,口头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

2、此文主人公是谁?──怎样的一个小老头(肖像描写)?

请用一个词恰当地概述老人的形象──孤胆英雄。

你心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呢?

3、课文是如何体现这样的英雄形象?(结合具体语句)

明确:如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充满自信,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苇塘里的歌声和稻米香侧面说明老头子能够机智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归纳:这是个有着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感情、智勇双全的品质和自信自尊性情的孤胆英雄。

四、研读赏析

1、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的英雄形象?

明确:正面对老人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和侧面烘托。

2、找一处你认为刻画人物最精彩的词句举例进行分析:

例: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外貌描写,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他和鱼鹰一样有明锐的目光,对水面情况了如指掌表现了他的精明。

老头子叫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语言动作描写显示他的干练机智,表现他的英勇等。

3、是英雄,但也是人,“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老英雄的性格不足之处在哪?

明确:过于自信和自尊。(结合课后练习一⑵)

4、《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也没有特别压抑,反倒感觉痛快乐观优美,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明确: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结合课后练习三)

明确:《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至于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表面上看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其实不然,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把他们致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俗话说“景随情移”,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景,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品,而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绝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体。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孙梨的作品历来被成为诗体的小说,你能说说道理吗?

扩展阅读“诗体小说”的另一篇代表作《荷花淀》,写一篇读后感,说说美在哪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