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活动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二中 叶丽君

【教学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雎、孔明等。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

【教学目标】

1、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2、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

3、通过对本地历史上风流人物的探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对伟人求学经历、创业经历、精神品格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树立目标后拼搏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活动过程

1、活动安排:

在课前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用一课时开展活动成果交流评议活动。

2、课前准备:

提前两周在班级内布置活动,动员全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将自己认为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相关资料搜集。

3、活动过程:

⑴备课同学的开场发言。

⑵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并简要说说人物的生平、伟绩等。

⑶将备课同学准备的几位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用幻灯片展示,并讲讲概括地讲述相关的人物故事,或者由其他同学发言,说说这些人物的故事。

⑷结合同学们的想法和备课同学的推荐,选出五位最值得学习的“风流人物”,并有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这五位伟人值得崇敬之处和值得学习之处。

⑸由备课同学总结这次活动课。

2、资料:

千古风流人物──孔子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少年时候曾向很多名师学习。30岁时,他已博学多能,并在家乡收徒授业。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晚年全面整理了中国古典文献。孔子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影响深远。

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仁”学说,即广泛地体贴、理解别人。他希望人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这就是“礼”。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标准,要把“仁”和“礼”配合起来,用道德感化人,用礼仪规范人。

人物故事:

孔子为宣传他的学说,不怕任何困难,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派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楚国后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没吃上饭。但他却依然乐观坚定,“讲诵弦歌不衰”。

千古风流人物──老子

人物简介: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思想主张:

老子认为大与小、有与无、上与下、贵与贱、富与穷、强与弱、福与祸都是相对的,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它们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老子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

人物故事:

老子的预言

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

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一个叫老大,一个叫老二。老二长得聪明伶俐,老大呢,看着不但不伶俐,还一脸老实相。

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一边问老聃:“先生,你看,这两个孩子,我以后能拿到哪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说:“当然是能享老二的福。你看这老二,聪明伶俐,以后会有很大的本领。”

老聃从喜手里接过元宝,用一只手拿元宝向老大说:“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

不管咋说,老大总是睁着两只大眼,不打也不接元宝。

老聃又把元宝递向老二:“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

老二高兴地瞪着小眼,伸出小手,照他爹嘴上打一巴掌,老聃把元宝递给了老二。老二得意地接过元宝,擦巴擦巴地走了。

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有办法以后我光剩享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以我说,以后能让你享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笑着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若中国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这样发展下去,会是这样的。

事过以后,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告老还家,卧病在床。这时他的大儿子成了一个穷人,二儿在外经商,手里很有钱。老大整天守在他爹喜的床头。家里东西因给爹治病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老二听说爹爹病了,连理也不理,老大给这个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爹快要死了,要他回来看爹一眼,得到的回答是:“我作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他一眼少赚好些钱,谁包赔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时间回去睬他。”

这时候,喜弟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老聃先生说过的话。

千古风流人物──屈原

人物简介: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大诗人。他希望楚国革新图强,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思想主张,艺术成就:

屈原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他在艺术上独有成就,吸取楚国民歌的特点,运用战国时代新的文学语言,结合神化故事,驰骋想象,创造出一种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体裁。

人物故事:

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一定会让大家联想到的传说之一,是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後并死在秦国。

继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误信屈原有很多坏处,不但没有听从屈原明智的劝告,还把它从楚国放逐了。

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有一天,一位在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麽这麽失意落魄,屈原叹气的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心中的感叹和无奈,在这两句话中都说得很明白了。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後,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流传到今天,大家都还记得这样的传说故事呢!

千古风流人物──司马迁

人物简介:

司马迁(前145~约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籍,搜集了丰富史料。后来用二十年余的时间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人物故事: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

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年。

千古风流人物—王安石

人物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仁宗时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时两次任宰相,实行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军备,反对向辽和西夏妥协投降,初步改变了宋朝“积贫积弱”局面。变法遭司马光等人的发对和破坏。后被迫辞职。最终因新法废止而愤死去。所作诗文奇拔峭险、尖锐有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中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时弊的好作品。

政治主张:

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人才,有了人才,就可以"变更天下之弊法"。欲有足够的人才,必须由国家实行统一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的教育制度。他把教、养、取、任四者联系起来,在四者之中以教为根本,养是教的继续,取和任是教和养的目的。他针对时病,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以改革教育制度,使之为新法服务:即自京师至地方皆设学校严选教官,教以"礼乐政刑"等为国所需之事;保证士子的物质生活,约之以礼,裁之以法,朝廷力行提倡,以形成新风气;推选贤能,审其德才,试以事功,然后给予适当的爵禄;处之久而任之专,使得行其志意,以达成功。

人物故事:

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

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以讲述对象的事情。它具有连贯性、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等特点。它不是历史,所以也不必当真。只是网友们在茶余饭后聊天一笑的佐料而已。

诸位网友可能记得,在前面“征联”中,有一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此乃一历史名联。相传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家住抚州临川的王安石,年仅20。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人一骑一书童,是晓行夜宿,赶往东京汴梁。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第一关,即是门上所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步”为仄声,当是上联。据当地人说,一共有三关,小姐还可能加试。

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可惜我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感叹自己无缘,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主考官是当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便问到:答题如何呀?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身”乃平声,应为下联。以下求上,往往难度较大。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尔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却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

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也不与其他学子考生谈诗论文、聚会饮酒。叫上书童,收拾东西。主仆二人,一人一骑。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彩,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是心神不定。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被小姐认可,真急杀老员外了。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

马家小姐虽也是心中焦虑,毕竟是大家闺秀,言行有矩。接过对句,展开一看, 但见上书: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小姐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小姐在内隔帘观看。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梢。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两情相悦,终身立定。马老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王安石只好着书童回家报讯,让父母前来下聘。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是,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看来,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借用,有时是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

人物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领导了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名誉主席。

人物故事:

浩然正气留人间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文物库房里珍藏着毛泽东的两份礼品清单,记载了1958年到1959年毛泽东上交礼品的情况。其中有收音机、摄影软片、龙须草席、人参、鹿茸、酒杯等。这些礼品大多是中外友人赠送的,毛泽东按照中央规定,嘱咐工作人员一一造册,上交了国库。

严以律已是毛泽东终生恪守的人生准则。他认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决不能因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特殊,就有丝毫特殊化的念头。针对国务往来中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毛泽东一律不准工作人员留下。1964年,马来西亚客人给毛泽东送来32斤燕窝,他吩咐工作人员送人民大会堂作国宴用,为国家节约开支。还要求大会堂开收据,以备自己检查。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只好立马送大会堂,并开了这样一张收据回来交差。还有一次,瑞士友人送给毛泽东两块金表。工作人员见主席平时戴的那块欧米嘎表太陈旧了,就劝他留下一块。毛泽东认为留下这块表就是破坏了自己和中央立下的规矩,就是搞特殊化。他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同志说:这是送给国家主席的,不是送给个人的。如果你是主席,他也会送给你。我是代表人民的,这种礼品不能收,一定要上交国库。

中国有所谓"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自古就有送礼之风,遇上节庆盛典,有些人更是趁机大送其礼。毛泽东对这种风气非常不满,认为此风一长,会败坏党风,丧失人心。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倡议,在党内立下著名的"几不":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并发出"进京赶考"的号召,用李自成进驻北京后贪图安逸、骄奢淫侈,最后丧失江山为例,告诫全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1951年建党三十周年时,有些部门忘记了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忘记了李自成惨败的教训,纷纷给毛主席、党中央写贺信、赠锦旗、送礼品,毛泽东在一份文件上气愤地批示:这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种政治错误!同年十月,湖北蕲春群众给他送来50公斤过去作为"贡米"的"水葡萄米",毛泽东委托中央办公厅在回信中严厉批评说:钱寄上,以后再不要向中央及领导人赠任何物质,这是我们的党纪所不允许的。他还针对一些地方送土特产给中央领导尝鲜的作法专门委托周总理在一次人代会上对各省领导予以批评。总理说:我向大家转达毛主席的意思,各地向中央赠送土特产的做法是不好的,这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果实,我们白吃,这种风气要不得,以后你们谁送东西来,我们一定原封不动退回,而且要批评。在毛泽东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那种利用特殊身份和地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营私舞弊搞特殊化的作法是要不得的,是与人民利益背道而驰的。这就是毛泽东的准则、毛泽东的作派,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准则和作派!

于细微处见精神。一页薄薄的礼品清单,折射出一代伟人两袖清风的人生、廉洁奉公的人生!毛主席离开我们快三十年了,但他的伟大和崇高、他的浩然正气永远长留人间!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邓小平

人物简介: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人物故事:邓小平与香烟的故事。

与外国朋友谈烟

邓小平与中外朋友会见谈话时,经常是从抽烟开始的。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会谈。邓小平笑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说:“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邓小平听后笑了起来,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了起来。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十分喜欢。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烟。华莱士也要一支,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

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邓小平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与香港记者戏说戒烟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

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该书也介绍了他在与邓小平会见中,和抽烟有关的话题。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谈到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时,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接受人大代表批评

这是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的一天中午,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邓小平投过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便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吸起来。坐在台下大厅中间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于是商量后决定向邓小平提出意见。

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邓小平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烟熄灭了。此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烟。

终于戒烟

1989年,邓小平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从这以后,出于健康的考虑,他开始戒烟。

刚开始的时候,烟瘾上来了,邓小平似乎觉得心里发慌,又似乎觉得若有所失。为了不使戒烟半途而废,他就吃鱼皮花生,以求转移注意力。一天,两天,两个月……他逐渐把烟戒掉了。

国外风流人物:

爱迪生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创造不仅靠聪明才智,而且靠艰辛的科学实践。例如他发明电灯时,光收集资料,就用了200本笔记本;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还用过头发和各种不同的竹丝,最后选中了日本的一种竹丝,经过燃烧炭化后,成为最初的灯丝。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波兰人,生于1867年。居里夫人自幼敏捷好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尊重。1891年她进入法国巴黎索鲁本大学学习,以超人的毅力和特殊的勤奋,在短短三年里,先后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895年,她结识了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居里,并与之结婚。婚后,居里夫妇共同从事分析沥青铀矿的研究,先后发现了反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后来居里夫人抑制着居里死亡的巨大悲痛,独立继续进行镭的单独提取工作,获得成功。1911年,居里夫人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发现了它的衰变规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元素不变”学说。

霍金

霍金于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1965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年23岁。他被认为是理论物理学界很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但不幸患上运动神经症,造成除脑部之外的全身瘫痪。医生断定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却奇迹般地活到现在,并在理论物理学、宇宙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黑洞,并通过黑洞的研究,来研究宇宙的产生和发展;他对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大贡献,并因此获得物理学界最有威望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他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一书,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宇宙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出版之后,造成极大轰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量达千万册之多。这部书使他成为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比尔·盖茨

盖茨于1955年生于美国。盖茨从小聪明活泼,酷爱数学和计算机,在中学时就是有名的“计算机迷”。他与好朋友保罗·艾伦经常在计算机里玩游戏。1973年盖茨考上了哈佛大学,艾伦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做编程工作,两人经常见面,探讨计算机问题,当时他们就看出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1975年,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开端的世界最早的微机出现,使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和艾伦一起在哈佛计算机中心为这种微机编制了 BASIC 程序,开辟了个人计算机软件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1975年2月艾伦进入一家公司担任软件部经理,盖茨念完大学二年级课程,也加入了艾伦从事的工作,这时他们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微软公司诞生了。从此,经过短短20多年的经营和运作,微软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被称为微软帝国,盖茨本人也无疑是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备课带来的思考】

这次备课,浏览伟人的故事、生平简介,让我从他们的身上学会了许多东西,他们的精神、经历、成功等等,都给我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但是,这次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伟人的优点与崇高之处,而是选择。这次备课,我查阅了众多伟人的资料。但是课堂是有限的,备课资料是精选的,我必须从芸芸众生中选择出最杰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伟人。我学会了选择,将我认为最好的呈现给大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