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冯飞海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外国诗两首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蝈蝈与蛐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出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夜》。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品味语言

“静悄悄地,溅起/一片绿色的月光”这两句子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好。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青椰子掉进大海的“动”来衬托夜的“静”。“溅起月光”这一搭配新奇传神,同时如实写出了月光下海水被溅起时的情状。以“绿色”修饰月光,表明了在南国绿主宰着一切,绿是南国的生命。

五、比较本诗与郭沫若的《静夜》

本诗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的诗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六、作业

完成《辅教导学》本课练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