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帼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教案
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钟帼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部分:初读课文(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威尼斯商人 1课时
江村小景 1课时
陈毅市长 1课时
一厘米 1课时
第二部分:梦想剧场(5课时)
戏剧知识学习 1课时
排演剧本 3课时
学生表演 1课时
第三部分:比较辨微(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第一部分初读课文(1-5课时)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  | 
            
             明确任务。  | 
            |
| 
             2  | 
            
             巡视,指导。  | 
            
             浏览目录、课文等。  | 
            |
| 
             3  |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 
            
             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 
            |
| 
             4  |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你对戏剧有哪些了解?请给大家讲讲。  | 
            
             讨论,交流。  | 
            |
| 
             2  | 
            
             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  |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 
            |
| 
             3  |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 
            |
| 
             教学反思  | 
            |||
第2课时 威尼斯商人(节选)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
2.能说出课文中台词的特点,并能根据台词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1.整体阅读课文内容。
2.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概括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资料平台。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导入:莎士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剧作家,他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茱丽叶》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另一篇名作《威尼斯商人》  | 
            
             倾听。  | 
            |
| 
             2  | 
            
             资料平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莎士比亚这位举世闻名的剧作家以及他的伟大作品。  | 
            
             整理资料,思考。  | 
            |
| 
             3  | 
            
             组织交流、评价。  | 
            
             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以及《威尼斯商人》中的有关情节,以便理解课文。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块:精读课文。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布置任务:阅读课文,说说鲍西娅在法庭上是如何一步步制服夏洛克的?  | 
            
             速读课文,思考,讨论。  |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发表见解。  | 
            |
| 
             3  | 
            
             问题情境: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是鲍西娅,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 
            
             思考,小组讨论。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教学反思  | 
            |||
第三块:品词赏句。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布置任务: a.你如何看待鲍西娅这个人物? b.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是否像公爵说的那样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 c.夏洛克为什么对安东尼奥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额的回报而非要安东尼奥的命不可? 请围绕以上这些话题,分析课文的台词,说说你的见解。  | 
            
             思考,讨论。  |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 
             3  | 
            
             根据本课的台词,你觉得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 
            
             小组讨论,交流。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阅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全文。
第3课时 江村小景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能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田汉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导入:看过了世界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我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的作品。今天,我们来看田汉的独幕剧《江村小景》。  | 
            
             听讲。  | 
            |
| 
             2  | 
            
             资料平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田汉以及他的作品。  | 
            
             介绍田汉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其他同学补充。  | 
            |
| 
             3  | 
            
             布置任务:仔细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情节。  | 
            
             阅读,思考。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叙述故事情节,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块:精读课文。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剧中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桩惨案,作者为什么以《江村小景》为题?  | 
            
             讨论,交流。  |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3  | 
            
             问题情境:剧本中写的一家人,尽管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说说他们各自的追求是什么,剧本表现他们的追求有什么作用。  | 
            
             思考,讨论。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教学反思  | 
            |||
第三块:人物性格。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台词来概括出剧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 
            
             阅读,思考。  |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3  | 
            
             问题情境:这个剧本的台词有什么特点?  | 
            
             思考,写作。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第4课时 《陈毅市长》选场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能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3.能体会赛龙船表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边城》。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导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湘西茶峒人民的端午日。  | 
            
             倾听,讲述。  | 
            |
| 
             2  | 
            
             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的情况。  | 
            
             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  | 
            |
| 
             3  | 
            
             布置任务:请阅读课文,说说端午日这天湘西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和我们这儿的端午习俗有什么异同。  | 
            
             阅读,思考。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赛龙舟是湘西和我们常州都有的端午风俗,请大家再次阅读文中赛龙舟这一活动,感受赛龙舟的气氛。(播放赛龙舟的影片片断)  | 
            
             观看视频,阅读。  | 
            |
| 
             2  | 
            
             问题情境:你喜欢这项活动吗?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舟,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 
            
             思考,讨论。  | 
            |
| 
             3  | 
            
             组织交流、评价。明确:赛龙舟体现了一种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 
            
             交流,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第三块: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 
            
             思考,讨论。  | 
            |
| 
             2  | 
            
             组织交流。明确:虚实相生的写法。  | 
            
             发表见解。  | 
            |
| 
             3  | 
            
             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  | 
            
             写作。  |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自评,互评,交流。  |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第5课时 一厘米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能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毕淑敏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导入:1厘米是个微不足道的长度,可是,正因为1厘米却引出了一场风波。  | 
            
             倾听。  | 
            |
| 
             2  | 
            
             布置任务: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阅读,思考。  | 
            |
| 
             3  | 
            
             组织交流、评价。  | 
            
             讨论,交流。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块:辩论,理解课文主题。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剧中的妈妈陶影为了这1厘米而斤斤计较,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 
            
             思考,讨论。  | 
            |
| 
             2  | 
            
             组织辩论。  | 
            
             分组,辩论。  | 
            |
| 
             3  | 
            
             主持、参与、评价。  | 
            
             自评、小组互评。  | 
            |
| 
             4  | 
            
             本剧要表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 
            
             思考,讨论。  | 
            |
| 
             5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第三块:人物性格。
|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1  | 
            
             问题情境:妈妈陶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剧中的台词加以概括。  | 
            
             思考,小组讨论。  |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各抒己见。  | 
            |
| 
             教学反思  | 
            |||
第二部分梦想剧场(6-10课时)
第6课时 戏剧知识学习
课前学习: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戏剧知识。
参考资料: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