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沪教:《花脸》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 花脸 > 花脸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抓文眼品读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

说明:

从字面上阅读,此文较为浅显。预备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但究其实质,作者是想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的生活细节,表现“我”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拜,抒发“我” 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这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读此文,而全文“红线串珠”的写作特点恰好为“浅文深教”提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的依据。鉴于预备年级的学习要求,无需循规蹈矩地点出“红线串珠”,只要通过品读,层层递进地感受体会到全文的情感发展过程即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活动导入

为学生搭建舞台,演一演,展示花脸

戴着某位历史人物脸谱,通过简洁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课前进行学科整合(在美术课上制作花脸)新课导入时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戴花脸的感受,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准备。

理思路,疏通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

默读课文,对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了然于心

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采用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

研读课文

引领学生分析课文如何如何围绕文眼“喜欢”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

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紧扣课文具体语言,感受体验每一段如何表现“喜欢”,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从而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鉴于课文篇幅比较短小,采用平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品—悟,逐步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对花脸知之越深,对其爱之越切,所以课前预习中应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例如对关羽故事的阅读)

深化课文

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解读

主题之外的个性化阅读,例如“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关心其内心需要、阅读需求,如学生无法感悟到“对花脸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师可适当点出,包括单元主题。

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等?南北方有何不同?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小报。

回家可通过网络检索、图书查阅等多种信息查询方式了解。

由点及面,较深入地了解一些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唤起更多的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思路点拨

1、从大文化(民族文化)的主题角度入手,通过花脸挖掘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花脸(表):品读体会两处重点描写花脸的片段,找出描写的共同点

人:研读戴花脸的人(“我”)与看“我”的人的不同表现和共同的情感(喜爱关公、崇敬关公)

花脸(里):为什么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对关公怀有相似的情感?

↓ (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拓展延伸:在课前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点上交流其他脸谱的文化内涵

课文深化:点出《花脸》表现民族文化魅力的深层主题。

2、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叙述时讲清事情过程,注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

描写。

明确写作方法:讲清事情过程,注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重点阅读交流第二自然段(事情过程)、第三自然段(花脸特点、大刀特点的具体观察与描写)、第四自然段(爱花脸的具体描写)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花脸》。说到《花脸》,同学们在美术课上都做过,今天也都带来了,请同学们戴上。戴好后看看还认识周围的同学吗?

每位同学画的花脸都是不同的人物,今天上语文课前请同学演一演自己的花脸,让大家看看演得像不像这个人物。

生:(演)呵,我就是那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嘿哈!

生:(演)升堂!来人啊,拖下去,斩!(包公)

生:(演)我姜太公钓鱼,宁取直中曲,不取曲中直。我钓鱼愿者上钩,哈哈哈!

生:(演)我,乃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逼到如此地步,实在有愧于江东父老,我……(作自刎状)

师:同学们演得都很好,看来对你们画的人物很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花脸》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孩子对花脸的感情,并且他最喜欢的就是买个花脸戴。

二、理思路

师:打开课文,听好要求。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些什么?

生:默读。

师:先来回答问题——这篇文章究竟讲了哪些内容。

生:第一段讲的是喜欢花脸

师:用一个字表达就是——

生:(齐说)爱(花脸)

生:第二段写的是买花脸。第三段写的是为花脸配上一把青龙偃月刀。

师:配花脸

生:第四段写的是戴花脸,第五段也是戴花脸。

三、研读课文

(一)点出文眼“喜欢”

师: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那么,我发现有一个词是贯穿于这些过程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就在课文的第一段,也可以称得上是文章的眼睛。

生:我认为是喜欢。

师:是不是这个词或者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个词来写的,今天我们就通过两个问题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可以称得上是我们这堂课的题眼。大家听清楚了。第一个问题,大家认为是“喜欢”贯穿于全文,究竟每一段围绕着“喜欢”写了哪些内容?或者说“喜欢”表现在哪些地方?第二个问题:每一段的“喜欢”是否一样呢?它有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接着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生:默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发展变化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围绕着“喜欢”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第一、二、三句说了“我”和同龄的男孩女孩都不一样。“我”独爱那些花脸。

师:就是刚才我们找到的表现文眼的句子“我则不然,最喜欢的就是买个花脸戴”。表达出“我”的喜爱,那么,围绕着这个“喜欢”写了什么呢?

生:我认为对花脸很详细的介绍就是表现了对花脸的喜欢。因为他喜欢花脸才会对花脸很注意,然后才能把它写得如此详细。而且他还写了“虽然有一股胶臭味”说明花脸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后面还写了花脸神气得很,说明他还是十分喜欢花脸的。

师:那么我喜爱花脸的原因在什么地方?你刚才说得很好,介绍了怎么做花脸,究竟我为什么喜欢花脸呢?

生:喜欢花脸在这节可以体现在戴上花脸可以演出戏中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将。

师:嗯,哪个词?

生:(齐说)俨然

师:“俨然”什么意思?知道吗?考考你们

生:好像

生:好像这样

师:词典上是这么说的:非常像。对于刚才那位同学的答案,大家都默许了,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生:我想说的是俨然,说明“我”对那些虎将是有着敬仰之情的。比较敬重他们才会去买那些虎将的花脸回来戴的。

师:哦,那么这段来表现这些虎将用了哪些词?

生:(齐说)有名有姓、威风十足

师:在你心目中有哪些这样的人?

生:(你一言、我一语)张飞、关羽、程咬金、赵云、窦建徳等等。

师:看来这些都是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人,他们有些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有大将威状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师:简而言之,就是这些花脸都有一种英雄之气,这是不是我喜欢的原因?所以课文的第一段告诉我们“我”非常喜欢花脸,告诉我们喜欢的原因。那接着我们再往下看,看看第二段中的喜欢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的这种感情和第一段中的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从第二段“这花脸好大!好特别!”这句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心理程度说明对花脸是从内心出发的热爱和喜欢,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的喜欢戴花脸。

师:他既然说到这个花脸,我倒要说说,这段中的花脸和上一段中的花脸有没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段中的花脸是指所有的花脸。

师:泛说花脸

生:这段中的花脸是特指关公的花脸。

师:我要问你此时此刻“我”知不知道这个花脸是关公的?

生:(齐说)不知道

师:那我又要问你:这个花脸什么地方吸引“我”了?

生:“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就是它里面的与那些花脸不一样和“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显示出了花脸的特别。

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他说的上面那句话“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它是围绕着上面的“好大好特别”来写的。

生:第二句“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我”是“惊喜地发现一个”,说明这个花脸和其它的花脸有很大的区别,让人看第一眼的时候印象就很深,后来就把它买下来了。

师:那么这第一眼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生:(齐说)“好大!好特别”!特别在“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

师:我们这有没有同学做了关公的花脸?是不是这个?(师拿出同学做的关公的脸谱展示给大家看)

生:没有绿包头。

师:绿包头没有,但是体现了什么特点?

师生:(齐说)通面赤红,眼角雄俊地吊起,还有一双墨眉。

师:这是一种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那么,再说。

生:我认为这里不仅是喜欢,还有点敬仰这个花脸。这里说是“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

师:你为什么找这句话?

生:就是他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师:你就是认为“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 是他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这就是“我”要买的原因?

生:是喜欢,是和其它的花脸不一样。

生:其实在孩子们小时候都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很特别的东西,让别人都来羡慕。作者写到这个花脸“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就是希望自己买的这个花脸很特别,一是满足自己喜欢这个花脸同时也能叫别人看了也羡慕。

师:“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其实是?

生:说明自己看了吓了猜测别人看了也会很敬畏他。

师:也就是他认为戴了这样的花脸会让别人看了会害怕会敬畏他。

生:耀武扬威

师:哈,耀武扬威一下,耀武扬威可是个贬义词哦,不过用在孩子的身上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刚才我们说到了,此时此刻“我”并不知道这个花脸是关公的,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好大!好特别!”并且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那么这个时候的喜欢和前面的喜欢有何不同呢?

生:这里的喜欢是针对这个好大、好特别的大红脸的喜欢,前面是针对所有花脸的喜爱。所以针对个体和整体的喜欢是不同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从对所有的花脸到对特别的花脸的喜欢。好,让我们再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把“我”对这个特别的花脸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齐读。

师:我还发现一句话刚才大家没有找到的:“我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能体会得出吗,这还是一种敬畏之情。这动作怎么做的?

生:用肢体语言表演

师: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我们接着往下看。至此我们发现对花脸的喜欢从所有的花脸转为这个大红脸,对这个特别的大红脸的喜欢,那么这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大红脸是谁呀接下来开始知道了。自己读一读第三段,找一找这里的喜欢,这一段很丰富,我们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这个感情怎么变化的。

生:大声散读

师:谁先来说?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作者把这两样东西都看成宝贝,可以看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师:你找的这句话很好,很可惜,读的时候轻描淡写。能不能好好地把它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刚才说到宝贝,你们觉得这是宝贝吗?

生:是

生:在作者的眼中,这花脸和青龙偃月刀都是他的宝贝,在他心目中占据了很大一块位置。因为他喜欢关公的花脸和它的青龙偃月刀,书上说“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作者费那么大的笔墨去写青龙偃月刀,足以见得作者是多么的喜欢这刀和花脸。

师:他说了一句话我注意到了——作者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写一把青龙偃月刀,足以见得作者对这刀的喜爱。我赞同。但我要插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花脸,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去写一把刀呢?或者说这个小罗锅儿要推荐我一把刀呢?

生:也是写出他的英雄形象。关公是有一把青龙偃月刀,“我”既然买了关羽的花脸,卖花脸的小罗锅儿建议“我”要一把刀,也是为了反衬出对花脸的喜爱。

师:你的意思是说小罗锅儿知道我喜欢这个花脸,也知道我会喜欢这把刀,所以特地给我推荐这把刀。是吗?

生:因为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武器,关羽也是用这把武器惩奸除恶,所以小罗锅儿认为用这把刀的人就是关羽,关羽就是要用这把刀的,所以介绍我买。

师:是关羽就要用这把刀,说到关羽就一定有青龙偃月刀,就好像我们说到孙悟空就会想到(生说)金箍棒,(生说)说到二郎神就会提到三叉戟。所以其实这把刀与关羽的形象是融为一体、连在一起的。好,那么继续刚才这个话题。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这把刀,说到了宝贝,我们是从宝贝这个词引出来的。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宝贝”。

生:老师。我们应该从这句话的整体来看。单单这句话就用了两个感叹号,分别对花脸和刀后面都用了感叹号。

师:那么感叹了什么呢?感叹号表达感情上非常激烈。

生:它就反映了“我”对这刀和花脸特别的喜爱,所以才会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其实这刀和花脸配在一起也衬托出后面一句话,引来“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小罗锅儿知道“我”喜欢花脸,也知道“我”喜欢那种很威风的气势,所以他就推荐“我”拿这个青龙偃月刀使“我”觉得更加有气势了。

师:仅仅是因为有气势?这个宝贝对“我”而言,刚才有同学说了我也觉得这是宝贝,如果你得了这两样东西觉得是宝贝那是因为?

生:(齐说)喜欢

师:还是因为喜爱它。作者喜爱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啊?

生:把它称为宝贝。

生:“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生:“快活之极。”

师:“极”是到了极点。那我倒想问问看,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喜欢花脸,一直在说我看到这个大红脸,我心里非常非常喜欢,那么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喜欢这个层面吗?

生:他对花脸的喜爱之情已经变得有点敬佩之情了。

师:他的这种敬佩之情是源于,前面我们说到的气势,这样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还有刀给我们的这样一种气势。

生:我还觉得作者有一种自豪,从这里“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斤,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可以看到作者已经把自己融入到关羽这个角色之中,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关羽,觉得自己手中拿的这把青龙偃月刀就是关羽拿的武器,就会感到无比自豪。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刚才我们说了从喜欢到崇敬然后到了后面戴着这个面具回去之后,感情又进一步地发展了。这位同学说到已经他和关羽融为一体了,原因何在?为什么此时此刻感觉和关羽融为一体了?

生: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羽的故事,而我又非常喜欢关羽,和这个有关系。我再说另外一个,同时不仅是喜欢还有神气的感觉,因为这句话“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前面说过“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而现在对“我”的花脸他们也许不感兴趣的东西都投来艳羡的目光,说明“我”这个花脸很特别,很使“我”自豪。

师:你还是停留在我们前面说的那个地方。不过,你提到了舅舅。在我对花脸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舅舅是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人物?他倒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因为他在和我一起坐三轮车回家的路上,给我讲了许多关羽的故事,把他的英雄啊,英勇无畏都说了出来。

师:说了哪些故事?

生:(你一言我一语)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师:这些故事你们都熟悉吗?过五关斩六将中的关羽是什么样的?

生:忠心耿耿,他一路就是为了回到刘备身边。

师:书上还说到温酒斩华雄,这里的呢?

生:武艺高强。

师:你们还知道别的故事吗?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关羽,借着舅舅的口。

生:我说的是单刀赴会。当时孙权想设计除掉关羽,关羽明知是个陷阱还偏向虎山行,做好了一些安排,最后全身而退,令孙权及手下大失所望。所以从这里可看出他的技高人胆大,武艺高强。

生:我讲的是华容道捉放曹。周瑜火烧赤壁后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进了华容道,然后被关羽拦住,关羽本想把曹操绑了向刘备邀功,但念在曹操过去对自己有恩,就放曹操一条生路。可以看出关羽是个有恩必报,重感情的人。

师:知恩必报重情义。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我突然发现浮现在我眼前的关羽就是这样一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重情重义,集那么多的优点于一身的这样一位(生齐说)英雄。对,能把他称为英雄。好,舅舅讲了那么多故事,“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斤,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你”两个“我”,这里的“你”倒底是谁?“我”倒底是谁?

生:我觉得这几句话就像刚才说的自己已经投入到这个角色中去了是一样的,都是体现我热爱花脸。其实舅舅是在说关羽的光荣史。

师:既然你在说关羽的光荣史,那为什么还说是“我”的光荣史?

生:因为我已经完全投入到关羽这个角色中,说关羽就好像在说自己本人一样。

师:“说关羽就好像在说自己本人一样”,倒底在说谁?是关羽还是“我”?

生:他在说关羽,因为我在扮关羽。

师:你认为还是在说关羽。

生:我认为是戴上花脸的“我”。

师:既不是“我”,也不是关羽,而是戴上了花脸的“我”。为什么?

生:因为花脸代表的是关羽,舅舅讲的是关羽的故事,我又是扮演关羽的角色,所以说戴上花脸的我更好的……

师:也就是我和这个角色这个人物之间已经融为一体了,此时此刻。非常好。不仅如此,“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既然是融为一体了,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融为一体了。如果说到这个时候你们也感觉和关羽融为一体了,说明这堂课同学们都已经沉浸下去了。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和他融为一体了,那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两位同学赛读)“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师:适当点评。这一段确实非常精彩,来,回答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我对花脸的喜欢已经从喜欢到崇敬再到?刚才同学们用到一个词融为一体,既然是融为一体,我们应该找一个词表现出这点。

生:自豪

师:非常好。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一种崇敬的自豪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尤其是最后那个自报家门的腔调,气势应该比刚才一位同学读要强啊。

生:有感情齐读。

师:读得很好。买了花脸,接下去的两段都是写戴花脸,还是请同学默读,看看第四、五段的感情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和前面有些什么样的不一样?

生:默读

师:好了,那我们开始。

生:我找到的是第三句“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这边这个“推”字就代表他听到父亲的……

师:这个字我倒没有注意到,“推”开大人们,很没礼貌是吗?

生:(你一言我一语)喜欢,急,他很急

师:急?

生:显示他十分迫不及待,因为在听到了大人们夸奖之后,自己很想看看倒底是什么样子,毕竟他没有看到过戴上花脸,拿着青龙偃月刀的自己。这也就反映了因为“我”喜欢花脸,才想去看自己有多么的威风。

师:而且他是怎么去看的?

生:(齐说)横刀立马地一照

师:这个动作我很想看看大家会不会?你来

生:演示

生:指看课件

师:“横刀立马地一照,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齐说)完全把自己当成关羽了

师:我不是小孩,就是关公。还有没有?

生:“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睡着后妈妈轻轻摘下放在我枕边的,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恢复我这关老爷的本来面貌。”睡觉都不肯摘下说明我是十分喜欢这个面具,已经把它作为融为一体的……(生插话:酷爱)爱不释手。

师:对,爱不释手。看,“一直戴”,“睡觉也戴”,“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三个戴,是不是爱不释手啊!再看第五段。

生:第五段第一句“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这句话也表现出我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师:妈妈的事啊,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这句话是我的自信自豪?倒底是哪里啊?

生:(齐说)后面

师:一起来读

生:(齐读)“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师:戴花脸,演花脸,和关公融为一体。刚才我们说到的不停地戴一直戴怎么也不肯摘下,人来了我就表演给谁看,这时候的感情不仅是自豪,而且还带着一种……?

生:(你一言我一语)骄傲、如痴如醉、自信……

师:看看,一个小孩,如果换作一个大人会这么做吗?

生:(你一言我一语)天真

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在前面分析的时候说到一个词“耀武扬威”,我感觉有点这个味道,但这个词不太好,换个词行不行?

生:骄傲

师:(点出)一个小孩对于自己戴上了花脸能够成为关老爷的一种孩子的炫耀。他在展示自己、表演自己不就是在炫耀自己吗?“炫耀”这个词也不是很好,但我觉得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孩子的天真,孩子的一种感情。

(三)总结

师:好,到这儿我们紧紧围绕着喜欢,我们发现作者也就是“我”小时候对于花脸的感情由喜欢到崇敬再到自豪再到孩子的炫耀,这份感情一步步地在加深,究竟是什么原因?

生: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对关公的花脸感情越来越深是出于两点:首先是作者对花脸的喜爱,还有一点就是对于英雄的崇敬。

师:对,对花脸的喜爱其实就是对英雄的崇敬,那么这里的英雄他重点描写的英雄就是关羽。为什么到最后从崇敬到自豪到孩子的炫耀会认识到关羽是个英雄呢?

生:首先是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让我更加了解关公,从一开始的单单只是喜欢那个印象,因为它印象留给我很深。(师补充:这个印象我并不知道它是关羽,只知道是一个特别的大红脸)到十分了解他之后认为自己就是关公(师补充:然后到认识这是关公的花脸,再到最后知道了关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不仅仅只是对这个花脸的了解,转到对花脸所代表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了解。所以从不知到知其名知其事知其人,知之逾深,爱之逾深。

四、深化课文

师:今天,我们对于这花脸的喜爱也是逐步加深的。那么课文除了带给我们对这样一位英雄的热爱之外,你们感觉还读出了些什么?

生:还有孩子的童真。如果是一个大人的话也许就不会把自己的喜爱表露出来,但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喜爱无所顾忌地表现出,然后去演,就把自己和它融为一体。

师:里面充满了深深的童趣。

生:我认为还有一种对新年的喜爱。他说到了新年才能真正地和舅舅去逛一次集市去买一个花脸戴,其实我们小时候或者说现在也很喜欢新年,在我小时候经常在过新年的时候到我奶奶家去,一大家子人在家里吃完饭后我可以和我的弟弟妹妹出去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刻雪字,可是现在已经没有雪的天地陪伴我,而且今年的除夕早上我还在做作业,但是我仍旧觉得过年是一种很美好的气氛,是一种温馨。

师:也就是你感觉这篇课文中流露出的新年的氛围让你很喜欢。

生:我觉得花脸就是中国的传统,这篇文章就是很有传统气息,就是对那个……

生: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花脸就是中国的传统,我认为花脸就是指代了中国,“我”热爱花脸就是热爱中国。

师:热爱中国的什么?

生:(你一言我一语)习俗、文化

师:你认为习俗就是民族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的文化。为什么你认为花脸是代表了这样一种文化呢?

生:花脸是依照英雄人物的形象造出来的,人们创造这种花脸是为了纪念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英雄,而且这些英雄是铸造历史的,所以我认为花脸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

师:也就是你认为这种英雄浓缩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我们对于这种英雄的热爱恰恰是对于历史的热爱。

生:我觉得花脸就是民族的一种象征,只要中国人看到或者其他国家的人看到花脸就知道这代表中国,而这些脸谱往往表现一些英雄的形象。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看到花脸就会想到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好,的确如同学们所说的,从所有的花脸到特别的花脸,再到关公的花脸,其实花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很高兴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内容。今天的这堂课就到这儿,下课!

案例分析

《花脸》是初中语文新教材六年级上的一篇课文。理所当然,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哪条路是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课文的切入点。这堂课的第二教学目标从这点入手:抓文眼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既随文渗透隐性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演一演,展示花脸。一般来讲,导入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主。无巧不成书,六年级上的美术学科也有制作脸谱的教学任务,于是我在课前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花脸,体验了戴花脸的感受。所以,导入中更有为课文学习铺设的情感准备。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我采用了默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即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的过程——先让学生找出文眼“喜欢”,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于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大问题,贯穿于整个环节:每一段是如何表现“喜欢”的?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的展现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爱之越切。学生是主体,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第四个环节更是为他们设计的,那便是主题之外的多元解读。“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读出的,丰富多彩又各圆其说,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基础练习

1、查字典,选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音,选出不熟悉的词语并注上解释

轧制 掺胶 俨然 凛然 威风十足 愣头愣脑 咄咄逼人 龇 偃 戳

艳羡 横刀立马

2、为什么在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我”惟独喜欢这个“大红脸”?(找文中语句并加以说明)

3、为什么“我”把“花脸”“刀”称为“宝贝”?你觉得这是宝贝吗?

4、舅舅在给“我”讲故事的时候,说“你好英雄呀”,“你”究竟指谁?“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中的“我”又是谁?

5、为何戴上花脸后,“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了?

6、文中对花脸和大刀的描写既具体形象又条理清楚。你也一定有自己钟爱的物品吧,请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件东西,用150字把它的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参考资料

各脸谱形象意义及代表人物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品格;如包拯、杨七郎、项羽等。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秦桧、高俅等。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 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

紫色象征智勇刚义、果断、沉稳;如廉颇、严良等。

关公的故事

一、单刀赴会——技高人胆大

孙权部下设计要关羽赴宴会,乘机除掉他。关羽明知是个圈套,却偏向虎山行,并且作好安排,全身而退。令孙权部下大失所望。

二、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关羽使计逼庞德到河边,并撤除沙袋,放水淹七军,使庞德不战而败。

三、义释华容道——重情重义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想从华容道逃跑。关羽奉命活捉曹操,但念在曹操对他的恩情,不顾军令状,放曹操一条生路。

四、刮骨疗伤——意志坚强

华佗在为关羽治疗毒伤时,关羽一边与别人下棋,一边神情自若地喝酒,丝毫看不出身受剧痛的样子。

五、温酒斩华雄——武艺高强

酒宴上,关羽请求斩掉华雄之时,曹操敬他一杯温酒。当关羽除去华雄之后,回来饮酒,这杯酒还是温的。

六、过五关,斩六将——忠心耿耿

曹操想收关羽做营中大将,但关羽念在与刘备兄弟情深,身在曹营心在汉。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教学反思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上外双语学校 沈一敏

记得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有一篇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花脸》,文章篇幅很短,从字面上理解主题,比较容易把握的是“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情怀。其实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是深深的民族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还是浓郁的民族风情(作者冯骥才最擅长描摹民俗民生)。如何帮助学生领悟到展现民族文化魅力这一层面是我的目标。上此文前,我让学生通过信息查阅了解了许多关羽的故事——义释华容道、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等等。顿时,关羽的形象随着这些故事丰富饱满起来,智勇双全、重情重义、意志坚强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英雄,而这样一个英雄恰恰是花脸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是理解课文深意的必不可少的阅读环节。学生们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课文学习上难点迎刃而解。其实是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并在《花脸》上课之初,我已先与美术课教师进行了跨学科的合作——美术课先引出花脸(即京剧脸谱)的绘画及制作知识,随后每位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张可佩戴的工艺作品,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图案花纹颜色人物等。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演一演,展示花脸。经历了这样一堂感性的美术课,为语文课的情境导入创设了民族文化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出课文由表及里的学习,从花脸表层透射出的英雄之气挖掘出背后的文化底蕴。这时对花脸的理解已经由形到神。让学生领悟到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是我们的民族魂。接着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交流其他脸谱的文化内涵及其他形式的民族文化,展示出一卷浓郁的民族文化的风景画,让所有学生产生动静结合、声色俱全的体验。最后再回到课文,悟出文章深意。其实,这堂课不仅是帮助学生挖掘课文主题,也通过文本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英雄概念,树立英雄情怀,这不正是语文学习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吗?所以,我认为,根据作品钻研文本,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是必不可少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